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印度LCA战机的教练型也难产(上) -- daharry

共:💬119 🌺49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最新消息,LCA的教练型PV5将于今日首飞

      如果一切顺利,将于2015年服役

      • 家园 Maiden flight @ 11-26-09

        Thursday, 26 November 2009

        NEWS FLASH... PV-5 Tejas twin-seater makes a successful 30 minute flight!!

        Air Marshall Tyagi (centre) with Dr D Banerjee (DRDO, CC Aerospace). Rohit Verma is next to Tyagi, while Gp Capt Tyagi flanks Banerjee.

        PV-5 takes off from the HAL airfield in Bangalore. The twin-seater has not yet been painted... the yellow is the colour of the composites from which most of the skin is made

        This is the DRDO release, issued at 18:30 hours today:

        TEJAS TRAINER MAKES SUCCESSFUL MAIDEN FLIGHT

        Two seater (Trainer) version of Tejas (PV-5) made its maiden flight on 26 Nov 09. The flight took off from HAL,Airport at 1300 hrs. The successful maiden flight covered an altitude of 9km and Mach number 0.85. The prototype was flown by Gp Capt Ritu Raj Tyagi of the National Flight Test Centre (NFTC). Air Cmde Rohit Varma, Project Director (Flight Test) flew in the rear cockpit. Wg Cdr (Retd) PK Raveendran, Group Director (Flight Test) was the Test Director. Extensive preparatory work that has gone in resulted in the first flight profile being executed with clock work precision. All the objectives set out for the flight were achieved and all the systems on board the new prototype performed well through out the sortie.

        Successful flight of Tejas trainer is a major milestone for Tejas programme and a significant achievement for all the stake holders in the programme, which include ADA, HAL, NAL, ADE, CEMILAC, DGAQA, Indian Air Force and Indian Navy. With the Tejas scheduled to be cleared for Initial Operations with the Indian Air Force by end 2010, successful maiden flight of Tejas trainer has given a fillip to the programme. The trainer when fully developed will have the ful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from the rear cockpit as well. As Tejas Trainer has a lot of commonality with Tejas Naval version, even Tejas Navy programme would see accelerated progress as a result of the successful first flight.

        As the first flight coincided with the programme review by the Air Force, the historic event was witnessed by Air Mshl NV Tyagi, AVSM, VM, VSM, who was the Chairman of the Review Committee along with Mr Ashok Nayak, Chairman, HAL, Chief Controller, DRDO Dr D Banerjee and Mr PS Subramanyam, Programme Director (Combat Aircraft) & Director, ADA.

    • 家园 【文摘】印度全球招标为拖延30年"新型"LCA战机定型

      三个终于顶不住了。。。费那么大劲,最后还是外包给别人做,还不如直接买一架呢。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9-11/21/content_12514556.htm

      印度海军早就希望采用自行研制的LCA轻型战斗机作为航母上的轻型舰载机,使之与米格-29K舰载机相配合,实现航母上的轻重搭配。近期,印度媒体透露,打算在全球范围内招标,争取物色一家著名航空公司为其LCA舰载轻型战斗机最终定型,使拖了30年的“老机”能尽快服役。

      为何此时印度急于加快发展该型战斗机?印度海军如此执着地发展该型战斗机到底出于何种目的?

      基础薄弱 指标过高

      前不久,印度海军高调宣布,向国内厂商订购6架海军型LCA战斗机,且为每架战斗机出资约3000万美元。而据印度官方透露,印方原本打算与美国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进行合作,希冀后者能为航母舰载型的LCA轻型战斗机最终上台阶提供“有效”的帮助,不过合作计划没能通过美国政府的审批。也许印度因受到美方的上述刺激,而被迫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应。

      长期以来,印度海军在发展LCA战斗机项目上一拖再拖,迟迟难以成军,的确感到很没面子。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印度就提出研发LCA轻型战斗机,以替代印度空军大量装备的苏制米格-21战斗机。按照最初的设想,LCA 的研发目标是一种轻型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完全可以满足21世纪前20年的作战需要。但由于印度工业,特别是其航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要想在短期内完成设计、研发任务,很难实现。特别是最终要建成,并及早装备这样一款“有相当作战能力”的舰载机肯定难度不小。

      除了印度航空工业基础薄弱外,印度官方给LCA定的指标过高,期望值也太大。多年来,印度有关部门迫于各种压力,不断升级LCA的各种战技术指标,恨不得各方面都瞄准国际一流技术和水平,所以使得飞机原型机出厂一拖再拖。大家都知道,印度1980年就对外公布了LCA计划,但直到l0年后才勉强完成整体设计;1995年才造出第一架技术验证机。原本定于1996年首次试飞的验证机,却迟迟拖到2001年1月4日才离地升空。

    • 家园 望三哥再接再厉

      2100年实现教练型定型试飞

    • 家园 印度人从思维到行动,都是够另类的,
    • 家园 铁手不厚道啊!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印度教练机干嘛拿‘胡锦涛’当字头,HJT-36

      玩笑一下。

      看这么小的进气道和尾喷口,这飞机的推力估计到不了

      1吨吧。

    • 家园 这句话太经典了

      “但计划终归是计划,它碰上HAL就得变化。”

    • 家园 这HJT-36的菊花看起来好精致呀!

      大概和波音空客的APU差不多大,没准还小点。

    • 家园 【原创】印度LCA战机的教练型也难产(下)

      印度LCA战机的教练型也难产(上)

      知道印度人造中级和高级教练机的艰辛,现在回过头来再说更为先进的LCA教练机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LCA教练机的系统复杂性远超过HJT-36和“鹰”式教练机。比如LCA使用的线传操纵飞控系统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都非常高。LCA遇到的技术难题,其教练型几乎都会遇到。

      此外,LCA教练机的机体外形和LSP系列不一样,需要较大改动。而机体修形对印度人特别具有挑战性。长期以来,印度没有能力和人才,也不愿意花费金钱和时间去进行风洞基础建设。以致当前印度国内只有一座时速300千米的低速风洞,连二战时期的老式飞机都吹不了,只能吹一些LCA在地面低速滑行的资料。LCA计划的关键风洞数据都是在法国,俄国和美国吹出来的。吹的时候印度人都不许进入现场,只能等人家吹完风洞后拿资料走人,受尽了窝囊气。因此风洞是整个LCA发展计划非常缓慢的因素之一。

      LCA的设计方案中有超视距攻击能力,其教练型当然也要装入的相应的航电系统。其复杂性远远超过HJT-36和“鹰”式教练机。跟踪过LCA早期计划的人也许记得,印度在立项之后发誓要为LCA配备一款自主研发的多模式脉冲多普勒雷达。令人郁闷的是,这个项目根本没有预研基础,是属于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工程,1997年正式开工。折腾了好几年以后,说是国产雷达可以上下扫描了,似乎有不少进展。但是到了2006年,这款雷达的其他功能测试纷纷失败。印度人栽了跟斗以后算是有点儿明白了,雷达这种混水确实不好趟,玩这类东西自己还真没修练到那个境界。LCA试飞没有雷达,只好临时挂个吊舱凑合着进行武器化试验。急了眼的HAL没辙只好向外国公司求购雷达。现在,一家以色列公司正在参与这个项目,有可能在2012年给LCA装上眼睛。雷达进度迟缓对LCA教练型当然也拖了后腿。

      LCA教练型难产原因处于严格保密中,从来都没有向外界透露过。要是猜测的话有以下几种可能:

      1。有可能是LCA教练机本身出了重大事故造成结构破坏。

      2。也有可能是机体,航电,气动以及复合材料等关键部件在地面测试中出现重大问题,需要时日加以解决,如雷达,系统集成等。

      3。等待换装F414发动机,不得已减慢进度。按理说教练机不需要大推力发动机,现有的F404-20IN发动机应该够使。

      需要指出的是,观察LCA教练机的进度应与LCA有限量产系列( LSP)的进度挂钩。LCA有限量产系列从2008年6月LSP-2出厂首飞至今17个月,6架后续机(LSP3至LSP-8)光听见楼梯响,就是迟迟不露面。照此办理,LCA教练机即使能飞,训练出的飞行员也没有LCA战机可飞,LCA计划的窘境由此可见一斑。

      印度周边对手的航空工业快速发展,对印度整个航空工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8架中巴联合研发,由成飞制造的枭龙战机已经由巴基斯坦空军试飞两年多了。巴基斯坦空军早已下了另外42架枭龙战机的订单。在成飞指导下由巴基斯坦自行组装的第一架枭龙本月底就将下线。中巴之间关于采购36架J-10战机的谈判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综上所述,在教练机研发或组装时出现的反复延期反映了印度航空制造业技术水平整体性低下,其设计,材料,加工,维护,保障,试飞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印度人造飞机的路子相当清晰独特。先是设定一个相当高的目标,从自主研发开始,不行的话退求其次,引进外国厂商合作,还不行的话拿人家的图纸和零件自己组装,最后是干脆购入整机,买个省心。

      虽然印度迫切地希望建立强大的航空工业,但由于它总有机会去外国买飞机或者去求外国帮助进行测试,因此没有自力更生的迫切感。几十年来,印度不愿意花时间和力量去搞预研和基础建设,他们希图以合同或外国协助方式快速完成发动机,机体气动,航电,材料和系统整合等重大课题。这也许能克服某些眼前的困难,但从长远来看,建立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生产出真正的本土战机和教练机,印度还有很长很难的路子要走。

      (完)

      附:印度航空工业术语

      印度人在描述其阶段成果时喜欢使用几个英文名词,读者常常被它们搞的糊涂。其实这是自己蒙自己的文字游戏。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TD, 技术验证机)

      Prototype Vehicle (PV, 原型机)

      LSP(Limited Production Series, 有限生产系列)

      Induction(装备部队)

      IOC(Initial Operation Clearance, 初级飞行证书)

      FOC (Final Operation Clearance, 最终飞行证书)

      Delivery (交付)

      Operational (服役)

      就拿LCA来说: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TD, 技术验证机):计划2架,完成2架(TD-1和TD-2)。

      Prototype Vehicle (PV, 原型机):计划5架,完成3架(PV-1,PV-2和PV-3),2架未完成(PV-4和教练型的PV-5)。

      LSP(Limited Production Series, 有限量产系列):这不表明LCA已经量产。实际上是多生产几架进行试飞用的。LCA计划8架LSP,到目前仅完成2架。LSP-1于2007年首飞,LSP-2于2008年6月首飞。说句题外话,LCA到现在为什么没有一架飞机用于静力试验?这飞机是怎么样造的,真让人难以理解。

      IOC(Initial Operation Clearance, 初级飞行证书):阶段性国家审核文件。拿到IOC的全状态飞机可以交付部队进一步试飞。

      Induction(装备部队):印度人最喜欢用,也是最忽悠人的字眼,言必称哪年要Induction。注意:Induction之前必须拿到IOC。但Induction的真实含义仅仅是交给部队试飞,根本没有形成战斗力。设计部门需要根据试飞中出现的问题对个系统进行修改。只要有一架飞机进入Induction阶段,印度人就要欢呼了。

      FOC (Final Operation Clearance, 最终飞行证书):技术冻结,国家审查后颁发的合格证,可发图纸进行生产,可以正式装备部队。

      Delivery (交付):指飞机送达时间,跟形成战斗力无关。

      Operational (服役):进入现役。

      此外,印度所有军机项目中,使用频率最多的单词是:Will, Plan to, Expected to, Hope to, Estimated to, scheduled to。这些将来式的描述是无可奈何的HAL自己给自己开的宽心丸。每当它们出现的时候,人们就知道这是一定达不到的目标。

      (完)

      daharry:西西河里关于印度LCA战机的文章汇总

      通宝推:李根,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