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奇文共赏兼点评:纽约中餐馆里的福建人 -- 咸豆浆

共:💬38 🌺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奇文共赏兼点评:纽约中餐馆里的福建人

    多年以前,大部分中国人没有机会走出国门,加之国内外贫富差距巨大,造成大家把美国看的跟天堂一样。近年来,国家相对富强,国内外交流大大增多,国人看美国的扭曲度渐渐改善。

    下面是一篇万维读者上的美国游小短篇,红字部分为我的点评和提问。

    纽约中餐馆里的福建人

    我和太太前往美国纽约旅游,入住旅店,安顿妥当后,我们已是饥肠辘辘了。

    经旅店服务员的指点,我们来到一家中餐馆,门口外卖广告十分醒目。走进店里,发现这家餐馆店堂非常狭窄,一米多宽的过道上没有餐桌,只是在进门左侧墙边有一张固定的细长条台面,旁边放着两只高脚椅。一道玻璃窗将店堂与厨房隔开,上面张贴着主要外卖品种的实物照片和标价。窗口后站着一位正在忙碌的华人小伙子,他的后侧是一位60多岁,身体瘦弱,正在弯腰干活的老人。

    那位小伙子自称姓张,看上去30多岁模样,胖乎乎的脸,中等个子,皮肤黝黑。他见我们一身旅行打扮,就乐呵呵地问我们从哪里来?

    非常熟悉的场景。当年做学生时就在一家福建人开的店里解决每天的午饭甚至晚餐。一周至少要吃八九次。福建人真的很勤劳。

    我们说:“刚从上海到这里旅游的,要在这里充饥了。”

    “噢,这里有很多花样,”他顺手往玻璃橱窗上方的外卖广告一指,“你们随便点吧!”

    接着,他便一边干活,一边跟我们拉起了家常。他说自己是福建人,来美国有七八年了。

    小张说:“这儿开饭店最大的特点是省心,不用上下打点,搞关系。只要开出店面,符合饭店标准的最低要求,就可以营业了,没人会找你麻烦。由于美国的配售系统很便捷,只要打个电话,预约一下,就会有车子将你所需的原料送来。大家各赚各的钱,送货的赚送货钱,我们赚加工钱。”

    我们细看了外卖炒饭的价格,都是几美元一份的,相对来说很便宜。我们点了两盘炒饭。小张很娴熟地配了一下,不到几分钟就用大火炒好端给了我们。

    记得当时是四刀一份。我是常客,买一张卡30次,合每顿3.75刀。

    我们问:“今年来经济形势不好,你们的中餐馆受影响吗?”

    “当然有,为了节省开支,只好减少雇员,延长时间多干活,否则就赚不到钱了。”小张说,经营费用主要贵在50多平方米的店面租金上,因为多是外卖的,不需要店堂有很大面积,也不需要摆放餐桌,这样雇用服务员的费用也就可省下来了。人们只需打个电话就可送餐去,一般外卖的上门费是在原价上加两美元。

    没有打过工,只记得以前电话叫餐从没有送餐费一说,不过我每次倒是根据东西多少都付2到5刀小费的。

    话刚说完,一位中年华人匆匆走进厨房,小张立即吩咐他将那份放在桌上的外卖送到具体地址,那位中年男子拎起塑料袋,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店堂。

    小张说,老外比较重视性价比,哪怕是几美元的菜肴也会喊贵。在不远的法拉盛(新的唐人街),有几家中餐馆装潢摆设都很考究,但也贵很多,用餐后还要给小费。老外一般不会为了摆阔气去多花钱,他们都想物有所值,把所花的钱吃到肚子里。

    这里就是天方夜谭了。flushing餐馆几百家,装潢摆设都很考究的不多但也不只是几家。顾客以国人为主但老外也不少。"老外比较重视性价比,哪怕是几美元的菜肴也会喊贵?"也许文中的老外不是我们通常指的老外。也许是amigo?

    说话间,我们一直能听到马路外高架桥上传来的震耳欲聋的火车飞驰声。想起刚才来时就觉得奇怪:那陈旧得宛如卡桑德拉大桥似的铁路,锈迹斑斑摇摇欲坠的,原来,那是正常运营的地铁线。让人不禁要问,纽约的地铁怎么这般地老掉牙?

    从这里可以推断,这地方靠近七号地铁。不过也有可能是在HALEM或者BRONX.

    小张说:“造地铁太昂贵了,不过,政府对受地铁噪声影响的住户和店面实行补偿,每通过一辆地铁,就补偿两美元的噪声费,我们的店铺平均一天大概可以得到82美元的噪声补偿费。”

    这里我就想象不出了。纽约哪一条地铁每天都要跑远远大于41次。如果是七号线的话早晨3分钟左右一班,别忘了有去还要有回呢。每通过一辆地铁,就补偿两美元的噪声费的话,那就发大财了。一天大概可以得到82美元的噪声补偿费?那还开什么外卖?

    我们问小张了解国内的变化吗,他答:“当然知道,每天都上中文网,看国内电视。”他说,这几年北京上海的城市建设很快,特别是奥运会,更是令北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相比较,这几年纽约落伍了,没有新的市政建设,城市显得老旧了,没有什么变化。

    小张说,他经常跟福建老家的人通电话,上网聊天,他还每天关注国内的股市。现在小张赚的钱大部分都寄回家养孩子,他打算再赚几年就考虑去留问题。

    这时,里面那位一直埋头干活的老人呼叫小张去帮忙,小张匆匆与我们道别朝里面奔去了。

    作者:蒋建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福建人,好样儿的
    • 家园 英国也有很多福建人

      最近在bristol出差俩月。到一个饭馆,在UWE旁边。闲谈中发现老板娘是福建人。

      当然,后面就不太好问了。

      另外说一句,英国的华人好多啊。很多是香港人,老的少的都有。大陆去的也有,多半是读书的吧。马来华人也多,基本上分辨不出来是从马来过来的,问了才知道。

    • 家园 向在外开拓华人生存空间的福建人致敬

      说实在的,我挺佩服他们的。

    • 家园 【文摘】数十中国人蛇魂断加勒比海 潜美国基本价位60万

      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的一座小岛琅岐,因偷渡再度上演了一幕幕家庭悲剧。本报获悉,1个多月前,1艘载覑近70人的偷渡船在加勒比海海域触礁,数十华人罹难者中有十多人来自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随同船只沉没的还有他们的「美国梦」。

       本报记者根据美国《侨报》日前报道,今日赶抵琅岐,在岛上与村民谈及此次偷渡事件,他们大都选择避而不谈,彷佛1个月的时间已经让他们遗忘了这一惨剧。偶尔一二位健谈者刚打开话匣子时,也会被周围的人制止。

       不过,一位当地人还是告诉记者,偷渡惨剧发生后,连琅岐至福州的巴士上都在议论此事,在人蛇集中的村落,更是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对于现在突然受到外界关注,让当地人有些无所适从,因为时间毕竟过去1个多月,同时,遇难者几乎与同村人都是一个宗族,「情感上,自家的事不好讲给外人听」。

      多途径潜美国基本价位60万

       但记者也了解到,此次偷渡惨剧发生后,蛇头很快便为每个遇难人蛇的家庭各支付了40多万的补偿款。这位当地人说,这也可能是此次偷渡事件发生1个月后才被外界了解的一个原因。

       对于琅岐到底有多少人家上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琅岐综治办刘姓主任告诉记者,具体人数暂不知道,自己也是今天中午接到通知,已经开始下乡排查此事,亦没有收到当地人主动反映。不过,记者晚上再次致电时,已无人接听。

       在琅岐海屿乡,记者遇到一位翁姓村民,仅他知道的就有三位翁姓同乡出事,同样,琅岐其他乡村也有1个至6、7个不等的人蛇出事,但具体数字他与其他人都不清楚。他对记者说,这批人蛇是先飞赴墨西哥,再想从水路与陆路分别偷渡美国。选择墨西哥,因为那边的签证更容易办妥。

       他称,当地人赴美国的线路有多条,这条线路过去也有人成功走过,只是没人能想到这次船会触礁,「当地过去偷渡遇难的也有,但没有像这次有这么多人。」他补充说,当地很多人都持有护照。

       据了解,在琅岐偷渡美国的最基本价位,是每人8万美金(约60万港元)。对于当地人为何选择如此风险的方式讨生活,该翁姓村民指覑村中一座建好的洋楼说,这座楼要60—70万元人民币,只要到了美国,人蛇每年辛辛苦苦打工可以赚到最多20万元。即便8万美元的偷渡费用不菲,但家人还是愿意举债让他们到海外闯荡。据了解,每年从海外汇回的钱中,当地人主要用于盖房与修缮祖坟。

      20岁厨师送命家中白发送黑发

       偷渡海外的琅岐人,大都从事厨师、装修等低层工作。此次海屿乡的一个普通小餐馆就有一名20岁的年轻厨师为了追寻「美国梦」,踏上了不归路。该店老板娘听到记者询问此事,仅澹澹地说没有他消息,更无奈地感慨出去搏命太危险了。记者获悉,年仅20岁的生命最终换来的是蛇头41万元人民币的赔款。

       据了解,约有万人的海屿乡,上千人散布在海外,今年更有上百人拿到了等待多年的美国身份。一时间,赴美打工热潮在村民的生活中发酵。加之,高昂的偷渡费用仅需人蛇成功抵达后才支付,更增加了他们的冒险精神。

    • 家园 华人偷渡赴美途中翻船数十人丧生 其中十多名人蛇

      据报道,华人偷渡客悲剧日前再次上演。一艘来自中国福建载着近70名人蛇的偷渡船在海地附近的加勒比海海域翻船,数十人丧生,其中包括来自福州琅岐的10多名人蛇。悲惨事件震惊了纽约侨社和家乡琅岐岛,大家同声谴责蛇头为了赚钱,不顾人蛇安危,丧尽天良。

      三天前从墨西哥边境进入美国时被美国执法部门抓获的吴先生,17日透过监狱电话向焦急等待他消息的美国亲友报了平安。吴先生表示,由于出发时间相近,且由同一名蛇头办理,所以,当偷渡船翻覆的噩耗传到家乡后,父母十分着急。但因即将由蛇头送往美墨边境,他无法同家人取得联系。17日当父母终于有了他的消息后,喜极而泣。

      吴先生表示,海地出事的正是他的前一批,悲剧发生后,蛇头改从陆路送他们闯关。

      报道指出,仅琅岐海屿乡在这次悲剧事件中就有3位乡亲不幸罹难。在纽约的海屿乡亲表示,死难者还有长乐、连江、管头等地的人蛇,但琅岐为“重灾区”,死亡人数最多。

      报道称,琅岐云龙乡一位在纽约的乡亲透露,组织此次偷渡的为一位在福州的陈姓蛇头,当蛇头已经10多年了。前几年曾因组织偷渡被大陆警方抓获,并被判刑,出狱后又重操旧业。事发后,蛇头与死者家属协商,每人赔偿45万元人民币,由于债台高筑,有的死者家属接受了协议,但还有一部分不接受该协议。

      欧阳来自琅岐东岐乡,他表示自己乡里也有一位乡亲罹难。他说,除了直接坐飞机闯关,现在偷渡美国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陆路,从墨西哥边境,一个是水路,主要从加勒比海地区。欧阳表示,蛇头为了省钱,常购买报废的船只,数十人挤在船上,一个大的海浪、一只大鲨鱼冲来或触礁都有可能翻船,踏上偷渡路就像是踏上了死亡之旅。

      美国琅岐同乡会主席叶玉明、名誉主席陈开明表示,确已听闻此事,对遭遇不幸的乡亲表示深切的哀悼,乡亲如有需要可与琅岐同乡会联系,同乡会将尽力给予帮助。他们同时谴责蛇头为了赚钱草菅人命的行为,希望乡亲不要再被蛇头花言巧语所骗,铤而走险,希望悲剧事件不再发生

    • 家园 何奇之有?

      兄弟现在就在法拉盛。 这里的中餐馆, 各种小店, 甚至大部分房子都是福建人的产业。 十几年, 二十几年前偷渡来的福建人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往往不止一套), 子女上了好大学。 这里的房东基本都是福建人。

      从个人奋斗的角度上来说, 这些偷渡客当年的投资回报相当不错。 是的, 留在老家奋斗成大款的人也有, 但毕竟是少数。 而偷渡客在二十年后基本都进入了中产阶级行列。

      说实话我挺佩服他们的, 他们的起点可以说低得不能再低了。 没有受过高等教育, 没有英文基础。 福建人发迹的道路基本是这样的: 5-10年黑工-》小生意-》房东-》中餐馆或建筑包工头-》。 福建偷渡客们在美国的成功, 充分表现了中国人吃苦耐劳, 聪明的头脑,精心理财, 善于经商和适应环境的优点。

      • 家园 AGREE,totally

        说实话我挺佩服他们的, 他们的起点可以说低得不能再低了。 没有受过高等教育, 没有英文基础。 福建人发迹的道路基本是这样的: 5-10年黑工-》小生意-》房东-》中餐馆或建筑包工头-》。 福建偷渡客们在美国的成功, 充分表现了中国人吃苦耐劳, 聪明的头脑,精心理财,善于经商和适应环境的优点。

      • 家园 噪声补偿费

        小张说:“造地铁太昂贵了,不过,政府对受地铁噪声影响的住户和店面实行补偿,每通过一辆地铁,就补偿两美元的噪声费,我们的店铺平均一天大概可以得到82美元的噪声补偿费。”

        这里我就想象不出了。纽约哪一条地铁每天都要跑远远大于41次。如果是七号线的话早晨3分钟左右一班,别忘了有去还要有回呢。每通过一辆地铁,就补偿两美元的噪声费的话,那就发大财了。一天大概可以得到82美元的噪声补偿费?那还开什么外卖?

    • 家园 这文章好像没啥特别的啊

      干嘛说是奇文?某些地方可能并不准确,不过都算转述吧,也许原本就那样说的?

      • 家园 噪声补偿费

        小张说:“造地铁太昂贵了,不过,政府对受地铁噪声影响的住户和店面实行补偿,每通过一辆地铁,就补偿两美元的噪声费,我们的店铺平均一天大概可以得到82美元的噪声补偿费。”

        这里我就想象不出了。纽约哪一条地铁每天都要跑远远大于41次。如果是七号线的话早晨3分钟左右一班,别忘了有去还要有回呢。每通过一辆地铁,就补偿两美元的噪声费的话,那就发大财了。一天大概可以得到82美元的噪声补偿费?那还开什么外卖?

        • 家园 老兄,那部分可能是有夸张

          不过文章作者也就是转述而已,对这个话题也没有展开或发表自己的评价,噪声补偿可能是有的,不过不象文中写的那么多而已,仅就这一点说这文章是奇文,好像有点过了吧。

          • 家园 sorry,那就是我小题大做了。

            我那是找地方住的时候,七号线沿线的很多一室的公寓只要650刀。房东看上去都是穷哈哈的。要是有那么多补偿,房东岂不是发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