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也说威廉透纳——五四青年节的美术馆之行 -- 张声语

共:💬108 🌺10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恩,艺术这种东西本来也是见仁见智,

        更不用提透纳此人本身即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人物。他在后期主要偏向于印象派的画风了,或者说,他本来就是开印象派一代先河的大师。

        我倒也不是排斥他的后期作品中运用的手法,只是因我自身的关系,对于印象派的画作的态度颇似看实验水墨画(当然前者的风格技巧要成熟完美很多),有时候会需要一定的,恩,一定的时间来沉淀。以前看蒙克的画就是这样,刚开始只是觉得有趣,后来才慢慢听到有画家从内心中发出的喊声。

        而且我一直都觉得,虽然对于景或人绝对写实的模仿和再现并非是我们所追求的艺术,但脱离了大众的审美观并陷入了自己的审美程式,这实在是一条凶险至极的道路。透纳后期的作品的描述方式就很自我,而且由于年岁日增,他的活动范围和眼界也不再像青年时代那么宽广,他也不再去寻找新的活生生的模型,只是住在一个偏僻的小镇,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技巧,来继续特意凹显他头脑中的某些主体特征。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所谓衰退的征兆。只是由于透纳本身的才能的确惊人,才居然又走出了一番如《诺勒姆城堡的日出》这样惊异的天地。但是在最后一个展厅的几幅和宗教有关的画作就并不如《诺勒姆城堡的日出》那样吸引我,只是觉得像是宗教背景版的前期作品。

        • 家园 送花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具象与印象,界限在哪里?

          而且我一直都觉得,虽然对于景或人绝对写实的模仿和再现并非是我们所追求的艺术,但脱离了大众的审美观并陷入了自己的审美程式,这实在是一条凶险至极的道路。

          非常同意,前文我说到,过份强调具象,有时候反而觉得拘谨,不利于营造意境。尤其是像阳光,空气和动感,这些属于心理感受的范畴,很难用形体来塑造。譬如同样是风景,把注重形体的Constable (figure 1),与开始关注空气的感觉的Corot (figure 2),与注重光线的透纳 (figure 3),以及早期的印象派的笔法 (figure 4)与后期印象派的笔法(figure 5),直到后来的抽象主义(figure 6),可以看到相当明显的笔法技巧的传承与突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igure 1. John Constable, 1802.

          Courtesy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3/Constable_DeadhamVale.jpg

          Constable的作品,精致但是过份注重具象,缺少灵动的感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igure 2. Camille Corot,1867

          Courtesy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0/Corot.villedavray.750pix.jpg

          Corot的作品,优雅同时带着怀旧的惆怅,而这种惆怅的氛围,离开了笔法的革新,离开了对空气的摹画,是无法想像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igure 3. J.W. Turner, 1815

          Courtesy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2/Chichester_canal_jmw_turner.jpeg

          再看看Turner的作品,虽然作品产生的年代早于Corot,但是在技法上,远比Corot更具有革命性。所以,有评论认为,Turner超越了时代,我认为这种评论不夸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igure 4. Claude Monet, 1872

          Courtesy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c/Claude_Monet%2C_Impression%2C_soleil_levant%2C_1872.jpg

          这是印象派的发轫之作,Monet的日出印象,作于1872年。不难看出,Monet的笔法,深受Turner的影响。而这种笔法,对于阳光,空气(尤其是带着雾气的湿润的空气),以及动感的刻划,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特别是与传统的笔法横向比较时,表现力的差别尤其明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igure 5. Van Gogh,1887

          Courtesy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2/Van_Gogh_-_Patch_of_grass.jpg

          比较后期印象派的作品与早期印象派的作品,形体进一步被弱化,而更强化的是色彩与笔触。看这幅Van Gogh的草地,很难看清楚每一根草每一朵花的形体,但是整个草地与花朵的印象充实而洋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igure 6. Jackson Pollock, 1950

          Courtesy http://2modern.blogs.com/photos/uncategorized/jackson_pollock_1.jpg

          现代画家进一步发展了印象派的做法,在Pollock这幅名为“第31号作品”的画作中,我们不再明白画家究竟在画什么景物。有人说,这是在表现晚秋,植物盛极而衰,枝叶枯黄的感觉。但是解释成其它景色也未尝不可。其实重要的并不是表现哪一种景色,作品在被画家眼里,不过是向观众传递画家对世界的思考与感受的一种媒介。

          问题是,当画家否定所有对于形体的诉求,否定美术之所以被称为美术的所有的传统,他们面临的危险是,观众对于这些新锐的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也很可能采取对等的否定的态度。

          • 家园 这么几张里最喜欢TURNER的,
          • 家园 听邓兄一席话,

            我心里的脉络也清晰了不少。

            柯罗一直都是我深深崇敬的画家,看柯罗的画,那种光影,空气,和树叶的微微晃动感,确实都让人觉得是充满诗意的静谧。

            关于透纳对时代的超越,窃以为,这是由他本身极其富有诗人气质和极其善于学习所带来的。他在模仿大师级画作和借用一些他人手法的同时,也一直在对自己作品中的主次关系进行修正,琢磨,和运用,在这种层次关系的研究中,为了把自身的敏锐所感知的表达出来,就把所关注的东西放大照明,渐渐地演化出了自己独特的,超绝的气质和相应的手法。

            具象与印象的界限,或者对于审美主体而言,是因人而异的。“象”,本来是一个直观的生理感应,是对事物表象的感知,而艺术作品,不论是绘画雕塑还是诗歌,都是由诸象所组合而成。那么,一个长于表达美感的作者,必定是一个能够脱离对各象纯粹的理性模仿,尽自己所能表现主要特征以及主次各层面关系的人。而从观赏者的角度来看,我们看一幅作品,首先要感知的是一个相符合的总体,从总体中再去体会领悟浑然融合于作品中的作者的内心,借用佛家说法即是,“象非真象”,而是一种意境与印象的折射。虽说折射出的并不一定完全被我们领悟,但我们对其“领悟“的这种能力就是具象与印象的转换点。

            所以波洛克这幅画,到底表现的是什么景色并不重要,我们尽可以放任自己的想象力去寻找到一个相符合的总体,再慢慢感受作者于其中包含的信息。

            • 家园 声语这话说得极好,不懂艺术的也来喝一声彩

              “象”,本来是一个直观的生理感应,是对事物表象的感知,而艺术作品,不论是绘画雕塑还是诗歌,都是由诸象所组合而成。那么,一个长于表达美感的作者,必定是一个能够脱离对各象纯粹的理性模仿,尽自己所能表现主要特征以及主次各层面关系的人。而从观赏者的角度来看,我们看一幅作品,首先要感知的是一个相符合的总体,从总体中再去体会领悟浑然融合于作品中的作者的内心,借用佛家说法即是,“象非真象”,而是一种意境与印象的折射。

    • 家园 可爱的声语,我对透纳没兴趣,

      却很想看这个,以及你那天穿了一身什么衣裙来搭配:

      在淡金的缀花小鞋里

      话说老姐我周日还买了一双红色的小皮鞋,买的时候乐滋滋,回到家一看衣柜,发现看来只能压箱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