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微风浅草园佛学随笔之――死 -- AleaJactaEst

共:💬51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微风浅草园佛学随笔之――死

    所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生命和缘分都是不能强求的。科学或许能医治疾病,却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而这正是宗教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那个宗教对这俩问题不能自圆其说,那就别在这圈子里混了。于是就有了天堂啊地狱啊极乐世界啊什么的,反正都是上天入地――都能看见您蒙谁啊!本来就是玄乎事儿,就得往悬乎里说,反正没人去过,或者说去了没见人回来过――您就可着劲儿编吧。

      呵呵,不玩儿调侃,好好说话。

      

      死这东西,在常人眼里有些忌讳,宗教里却是要明确面对的。躲不开。

      基督教比较简单,就是天堂和地狱,再加上末日审判,不过也有很多说不清楚的地方,这里不去谈它。

      穆斯林说的也差不多,和基督教基本上是一个妈生的。

      中国古代就是地狱变鬼什么的,当然还有神仙,道家说你修炼就可以长生不老,可惜比较难――神仙本是犯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然后又根据不同情况有五等仙――呵呵,也有等级观念啊。

      说起来还是佛教最复杂,也最有趣(其实就只从有趣这方面大家也应该多看看佛学,比你看到的任何科幻小说都想象力丰富,比你看过的任何书故事都多而且精彩):天堂有无数,按层次大致分成三十三天,地狱有无数,大致分为十种。(和中国的“十殿阎罗”有点儿象)。如果细说那就话长了,今天想说的不是这个,如果有朋友有兴趣的话,以后再详细说。但是人不是一定去天堂或地狱,有“六道轮回”,就是天、魔、人、畜生、鬼、地狱。(一定有朋友奇怪,鬼不是在地狱里吗?这个也以后再说吧。)

      

    今天想说的是关于死的一些说法,好让大家对死多一些了解,少一分害怕,少一点执着。先简单介绍理论,没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过去看故事部分。

    死后有没有灵魂?我是信有的,不过这东西我没办法跟您证明。其实很多东西是没办法证明的,或者说,证明了你也不一定信。比如上帝、科学的公理。这里的介绍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公理基础上,有兴趣就看看,当故事好了。

    佛家说生死分“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我们人是分段生死,就是一段一段,生了,死,死了,又生,如此往复不已。那么“死”就是两个部分:一是死的过程,二是死后的情况。

    死的过程佛学里是有详细解说的,基本上是以“四大分离”、“五阴炽盛”为纲。俗话里的“四大皆空”说的也是这个“四大”――地火水风:地就是骨头啊肉啊固体的,火就是身体的能量部分,水就是内分泌方面,风自然是呼吸方面。这些东西都有从有到没有,就是身体变成死肉一堆,变冷失去能量,内分泌停止,呼吸停止――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不信您可以试试:)

    “五阴炽盛”指“色受想行识”,和四大说的差不多,就是角度有些不同,本来可以不说,但因为算常识,就说说,让大家了解一下。色指物质方面的东西,受是感受,想是思想和潜意识,行是惯性,识是佛学里独有的概念,有机会细说,简单的讲就是生命的本原和外化,分八种。

    死后的情况,一个是你去哪里,二是怎么去,三是你过什么日子。这些说来话长,如果有朋友有兴趣我们另外再说。

    好了,概念介绍完,开始说故事。

    关于死的故事,佛家太多了,一个比一个有趣,搁现在的话来说叫“敢想敢干”,谁敢拿生命开玩笑啊?呵呵,学佛的就敢!

    释迦牟尼自己说过一个故事,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他还不是佛,有次不知道为什么得罪了一个皇帝,皇帝恼火了,想杀了他,又怕师出无名,就难为他,问:你不是修行很好吗,那我杀了你把你大卸八块儿,你应该不生气,不反抗,不痛苦。。。总是就是什么事儿没有,皇帝也没什么麻烦。释迦牟尼毕竟是释迦牟尼,回答:确如陛下所说。我不生气不反抗不痛苦,而且还能再把您卸成的八块儿重新组合,顺序不乱,不多一块儿也不少一块儿(废话是本人所加),连一滴血都不会少,我还是原来的我。如果我有一点儿生气痛苦,我就不能重新正确排列组合,就证明我的修行是假的。那就是我罪有应得,该死――结果自然大家可以想象的到。释迦赢了。(我一直怀疑桃谷六仙那“化零为整大法”是金庸从佛家学去的,他佛学造诣蛮深的)

    释迦牟尼真死的时候――当然在他叫“涅磐”,弟子们都很伤心,那时侯跟在他身边的人不算多,几十年朝夕与共下来,能坚持的都是死党,这么好的老师,感情当然是真的――和现在的老师不一样。释迦看了于心不忍,就告诉他们:你们跟了我这么多年,看来是白学了。我又不是死,是“涅磐”,只是和你们缘分尽了,换个地方做佛,这有什么好伤心的,大家以后有缘还可以在其他世界再见啊。但是道理好说,感情哪那么容易控制,该伤心还是伤心。他老人家就说死就死――断气了!大家伙儿一看,什么表现的都有了,晕倒的,嚎啕大哭的,想自杀的,什么都有。这时候释迦却搞了个悬乎事儿――把脚从棺材里伸出来了――这下子大家都楞了,哭的也不哭了,想自杀的也不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本来柴火堆好了,油也浇好了,准备他一走就开火――他老人家这个玩笑开的。然后释迦发话了:看到了吗?我想死就死,想活就活,想走就走,想回来就回来。生死是我控制的。你们瞎伤心什么啊?――此之谓潇洒也!!!――不要自作聪明以为释迦牟尼是假死,现在人净干自作聪明的事儿。他老人家的徒弟很多都是有特异功能的,还有打坐了几十年的,您当都是傻子啊?真死假死还看不出?

    另外有个禅师死前和释迦牟尼差不多,也是被徒弟们哭的心烦,死了只好又活回来,说:你们这些孩子啊,真没办法,那我就再留几天吧――于是又和大家玩儿了几天才死。

    有修为的人很多都能“预知时至”,就是知道什么时候死。很悬乎不是?其实生活中很多人也知道,只是你不一定听说就是了。

    有个隐峰禅师,知道自己快走了,就问徒弟:坐着死躺着死的都有,有站着死的吗?徒弟答:有。他又问:那么有倒立着死的吗?徒弟答:没有。他就ok,倒立着死了。奇怪的是,他的衣服还是原来的样子,并不垂下来,别人想给他火葬,却根本挪不动他。幸好他妹妹在旁边,就过去跟他说:你活着就调皮捣蛋,死了还蛊惑人心?用手一推,呵呵,立马倒了。

    六祖惠能临死前,也是看了徒弟们哭的心烦,就告诉他们:如果我不知道去哪里,怎么会知道什么时候去?如果我知道什么时候去,那么我当然知道要去哪里。既然我知道要去哪里什么时候去,那么我自己当然能控制,你们如果想我,也可以去那里找我,现在哭什么啊?

    一直很喜欢佛学的一种说法,这样的说法有点儿道家洒脱不羁的味道:长揖世间――当你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可以和这个痛苦的世界说byebye了,作个揖,打个招呼:以后我不来了,您多保重!――真正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死原来可以这么潇洒自如,就看你想不想做到了。

    • 家园 【再顶淡淡微风原创系列】因有朋友问及密宗的问题, 详见楼下
      关键词(Tags): #密宗
      • 家园 请问释迦的弟子有菩萨吗

        好象阿难,迦叶作为头两个弟子也都是罗汉吧。感觉菩萨如果在现实中有点影子的都是释迦的同辈学者,像观音什么的

        • 家园 呵呵好象这是一个问题:)

          弥勒算是有些现实的影子:)

          几大菩萨外,法华经地涌出品里,说有无数菩萨都是我们释迦文佛教出来的。

          不过关于这些问题,我一向分开看,一向不支持深究,因为类似“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还是看那些修行法门,学习怎么一步步往前走比较妥当。

        • 家园 菩萨可以是一种广义的称呼。根据原始佛教,

          无论是佛或是阿罗汉都必须经过多生轮回的修行,此两者在未成圣者时,皆是修菩萨行,菩萨有数种,发愿成佛的未来佛有分三种,慧者、信者及精进者菩萨,慧者菩萨在勤修波罗蜜(parami)四阿僧祗与十万大劫之后即当成佛,信者菩萨需要八阿僧祗与十万大劫之后才能成佛,精进者菩萨则需要十六阿僧祗与十万大劫之后才成佛。

          当菩萨被授记的那一世开始,即未来具有证得阿罗汉的能力,他可选择于未来成佛或证阿罗汉,因此,又分为敏知者菩萨、广演知者菩萨及所引导者菩萨,如要成佛,敏知者菩萨在勤修波罗蜜(parami)四阿僧祗与十万大劫即可成佛,广演知者菩萨还须再修习八阿僧祗与十万大劫方能成佛,所引导者菩萨则需十六阿僧祗与十万大劫方能成佛。

          发愿成为佛弟子的阿罗汉则分为未来上首弟子、未来大弟子及未来普通弟子

          ,未来上首弟子需要修习波罗蜜长达一阿僧祗与十万大劫,未来大弟子则须修习十万大劫,未来普通弟子则少于十万大劫。

          阿罗汉与佛在解脱生死的方面是平等的,而不是大乘所说的不平等,但两者的能力是有差别的。

          以上参阅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的《南传菩萨道》:

          外链出处

      • 家园 顶"灵魂问题,应该不会再有多少年,科学就有拿得出手的证据了"

        见楼底淡淡微风之":-)"贴.

        于我心有戚戚焉!

        关键词(Tags): #灵魂#科学证据
    • 家园 微风浅草园佛学随笔之弥勒菩萨

      在四大菩萨之外,专门写写这位弥勒菩萨,是因为他和我们比较熟悉,也比较有关系。

        估计每个人都知道这副对联:“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当然还有很多类似的版本,内容都差不多。

        在大家的印象里,弥勒菩萨就是一副胖胖的笑眯眯和气生财的样子,很多饭店什么的也供一个,拎一个“黄金袋”,旁边还放一个大元宝。其实那是以讹传讹,菩萨自然是不聚钱财,也很少有那么胖的。

        这个形象的原始版本是唐代末年的布袋和尚,慈悲度众,弘化一生。去世前说一偈云:“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后来人们就把他当成了弥勒菩萨的化身。我国历代有关弥勒菩萨的图像,大多是以布袋和尚为依据而绘制的。

        据说别人问他什么是佛法,他也不说话,只把肩上背的布袋往地上一放,看你不明白,就又把袋子往肩膀上一背,看你再不懂,他就哈哈一笑,走了。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明白的:)

        布袋和尚的另外一首偈子,也挺好:“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有个布袋和尚说不得,是不是脱胎于此,就不知道了。不过朱元璋也真的遇到过很多奇怪的事情。比如“倚天”里提到过的周颠,历史上说他是个道人,朱元璋曾经为了测试他把他放到蒸笼里蒸,结果过了半天估计蒸熟了打开一看,他老人家在里面洗桑拿呢。

        朱元璋遇到的另外一个人,据说也是布袋和尚。有次朱先生路过一个庙,见寺院墙壁上有诗:“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放,放宽些子也何妨”,看到的时候还“墨迹未干”,赶紧派人搜索却无所得。据说就是布袋和尚在点化他。

      .  弥勒菩萨的全称,一般前面加上“当来下生”,因为他是释迦牟尼佛走后,接替他前来我们这个世界,施行教化的下一位佛。现在,他老人家住在兜率天,边教他的弟子,边等时间。佛经里说,他会在四千年以后才能来我们这个世界,然后成佛。不过他那个世界的四千年,在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好几十亿年了――看来有的等了,至少咱们都没戏:)

        历史上,说自己是弥勒菩萨再来的有好多位,比如说和达摩差不多时代的傅大士,行为也是比较怪异的,就自称是弥勒转世。“拍案”惊奇的故事,就是他干的。他的故事,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专门谈谈,这里就不多说了。

        另外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人物,是武则天。她老人家当皇帝水平是够了,但是因为是女子,总归有些底气不足。得位方法又不太光明,就把弥勒菩萨拉来垫背,自称是弥勒菩萨下凡以壮行色。是不是嘛,那谁知道,她又是大权在手,谁有什么想法也不敢拿自个儿脑袋开玩笑啊:)

        武则天和她的妈妈都是学佛的,两人都长寿,武则天是从小会打坐,对佛学是内行。不过后来用的那个和尚就不怎么样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弥勒菩萨是下一位佛,所以有时候就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方腊起义,就是用的弥勒菩萨当来下生的名义。您要是真看过佛经,当然知道他们是骗子,可真看过的有几个人啊,所以经常还是会有人被骗的。就象现代,科学如此发达,资讯如此发达,想看什么网上一搜就有,有点儿神神鬼鬼的不还是那么多人信吗。

        真实的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的一个弟子,不过可惜命短死在释迦牟尼之前。所以在他临死前,释迦牟尼预言,他死后要去兜率天――另外一个世界,当然比我们这里漂亮的多――在那里给很多人和神仙讲课,到了时间就再回来我们的世界成佛。

        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还要演出好戏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涅磐前嘱咐留形住世的一个弟子,要表演神通,表演的目的就是告诉在场的人,世界上是有佛、菩萨、神通这回事儿的。现在他住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到几十亿年以后才出山。那时侯弥勒菩萨正在讲课,他就出来,跳到空中,又喷水又喷火又变龙又变什么的。

        到了那个年代,比现在发达多了,疾病都消除的差不多了,人的寿命有好几万岁,女的五百岁才出嫁――真不知道那么长的日子怎么熬。

        法相宗和密宗很注重的经典“瑜伽师地论”,据说就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内院所说,由无著记录。据说,无著大师白天该干吗干吗,晚上就入定,然后法身就到另外一个世界――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课,回来了就记录下来,就是“瑜伽师地论”。这本书比较完备的中文翻译,就是唐僧他老人家翻译的,有一百卷。我家里藏了一套,五厚本,都是竖排的繁体。我努力了好几回,都没努力过去,只好改看别人写的概况,不过还是没怎么懂。惭愧。

    • 家园 微风浅草园佛学随笔之普贤菩萨

      既然寒山是文殊菩萨,那么,和寒山秤不离砣的拾得,也就成了和文殊菩萨总在一块儿的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知道的人不多,因为他似乎没什么比较出名的事儿。其实,他的重要性可以想象――既然有千千万万个菩萨,普贤菩萨又是其中四大菩萨之一,怎么也要有他独特的地方吧。

        这四位大菩萨里,地藏王菩萨是愿望和理想,大愿;观世音菩萨是慈悲心肠,大慈;文殊菩萨是智慧,大智;然后就是普贤菩萨的行愿,大行。这个很容易明白,做任何一件事情,光有好愿望好心肠好脑子,没有好的行动,什么都是白搭。行动,就是普贤菩萨要特别提醒的。

        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身边,站着的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说的是要有慈悲心,但是慈悲是要跟着形势的,要顺势而为,情况不对,形势不许可,光有慈悲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们这个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身边站着的,就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说的是既要有智慧,也要有行动,才能有成果,要两条腿走路。光有智慧没有行动,自然是空谈;只有行动,没有智慧,那就容易走错路了,自然也不行。

        四位大菩萨,就说明了修行的四个最重要的问题:愿力、慈悲心力、智慧力、行愿。也是我们在生活中要做成一件事情的四大关键:理想、心量、聪明才智、行动。

        

        普贤菩萨的坐骑是头六牙白象。象自然象征力大无比,也就是说,我们行动的时候,一定要坚韧不拔,有大无畏的精神,才能成功。据说这头象很神奇,身体比雪山还白,而且其大无比,说是每个象牙尖上有个浴池,每个池子里有十四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有个plmm,每个mm手里有五个箜篌,每个箜篌还有五百个乐器配合。。。

        “西游记”里,那头大白象似乎也出来捣过乱,当然那是故事,看看就算了。

        佛经里有香象渡河截流而过的故事。说的是这种象个大无比,过河的时候都是直接趟水,把河里的水都截断了,可见其身体之大。这个故事也是比喻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具有的勇气和力度,不然的话,不管是世间做工作还是出世修行,都没希望。

        普贤菩萨在中国的道场,是四川的峨眉山。

        据说,东汉时期的隐士蒲公一次入山采药,见一只野鹿,“追之绝顶而无踪”,忽见奇光。蒲公疑惑不解,就向僧人宝掌请教,宝掌告诉他说:“此是普贤瑞相,于末法中守护如来,现相于此,化利一切众生。”恰巧,峨眉这一奇观与《华严经》所记普贤菩萨住地十分相似。《格萨尔王传》中说:峨眉山像一头步履矫健的白色神象,这和普贤菩萨骑象登山创建道场的记载极其吻合。于是峨眉山就成了普贤菩萨的道场。

        据说峨眉山的金顶经常有“佛光”出现,当年我也去过,不过没看到佛光,大约是因为我还不够虔诚吧――因为我当时爬峨眉山,为的是看看自己还有没有胆子和体力徒步爬那么高的山,而不是拜见普贤菩萨。虽然大部分庙宇都磕了头,可还是没福气看到佛光,也没看出来峨眉山怎么象大象,看来是肉眼凡胎缘分不够了。

    • 家园 微风浅草园佛学随笔之观音菩萨

      说完了地藏菩萨,该说说观音菩萨了。

        中国人最熟悉的,当然是观音菩萨。民间关于观音菩萨的传说汗牛充栋,说不胜说。

        观音菩萨的名称很多,比如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窥音菩萨等等。最新的一个名字当然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观音姐姐”,比其他的都要亲切的多:)

        观音菩萨的得名,是因为悟道法门和发愿的内容。

        所谓观音,也就是听声音,当然也不只是听声音。

        因为修观音法门而悟道,故称观音菩萨;因为有人遇到危难如果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故称观世音菩萨;又因其于理事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称观自在菩萨。

        这三大名号,从三个不同方面表述了观世音菩萨的特点。一个是修行法门,一个是愿力成就,一个是境界。

        观世音菩萨在民间比较全的名字是:大慈大悲闻声救苦南海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字基本上说明了这位大菩萨的主要特点。

        观世音菩萨最大的特点就是:慈悲。在佛学里,慈悲心是最重要的,没有了慈悲心,一切都没办法谈。当然,佛学里的慈悲,比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要再大一点。

        慈,是母性,无缘大慈,对自己的孩子慈爱,那谁都做的到,对没有亲近关系的人,也要怀有慈爱之心;悲,是父性,同体大悲,为自己的境遇悲悯,并不困难,对受苦众生,就象自己的身体受苦一样,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有了慈悲心,修行才有落脚处,不然的话,只要反问一句:我干嘛要学佛?我干嘛要为别人好?你怎么回答?

        佛学说起来很高妙,其实,关键点都很实在。就是我们生活中生命中那简单的几件事儿――真僧只说家常话。――分辨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有水平或者有道,看他的言行就可以了。吹的天花乱坠的主儿,欺负你不明白的人,动不动就说别人不行的人,一定是骗子――要不然就是傻子。

        那几件事儿,做好了,就什么都好,做不好,就什么都不好。自然,我这话说的比较绝对,还有其他客观环境之类,况且还有前世因果呢。其实,真能塌实做好那几件身边事的,多半就有大智慧了,有智慧则心安,心安则理得。一个有智慧,又心安理得的人,能有多少不好呢。

        生活生命的关键都很简单,生命也没有那么多奥妙悬乎,只是我们喜欢“高推圣境”,不愿意“认命”罢了。

        闻声救苦,说起来就玄了。

        这个喜欢武侠的朋友应该记得,在“笑傲江湖”里,仪琳小尼姑遇到事儿就念那段儿:“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持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扭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凭断坏,即得解脱……”“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蟒蛇及螟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遍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有没有这么玄,不知道。我们也不去探讨,现实世界里,传说很多,用科学去推敲,总有问题。所以我们搁置,信者信其有,不信者且当故事看。对无力改变自己生活的人,有这么一个菩萨能救助自己,自然是要大信特信的。不然你让他怎么办?那些被封在地下的煤矿工人,还能指望谁呢,总要抓根稻草――就算真的只是根稻草――因为没有别的可以抓。

        观世音菩萨自己发愿的时候说:“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不是很象地藏菩萨的:)――这些大菩萨,都是为了别人的利益牺牲自己。

        古宿说:欲成佛门龙象,先做众生牛马。――都不好做的,是不是:)

        南海普陀落伽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当然,到了中国,就给安在了东海的舟山群岛。据说是因为很多次渔民出海遇到风暴,海上现出观音菩萨的相,于是就风平浪静,大家得以安全回家。这是传说,没有办法确认。可以考证的是,“梁贞明年间,日僧慧锷,在中国请了一尊观音像,想带回日本供养。谁知路经舟山群岛,却被狂风恶浪阻止了归程。被迫将圣像请上了海中的一个小岛──梅岑,筑一所茅蓬来供养。观世音菩萨与此岛有缘,日子久了,朝拜敬仰观音圣像的人多起来,此岛就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也就改名为‘普陀山’。”

        多年前去舟山玩,在一个小岛上住了几天――据说那里有一千多个岛――很可惜我住的那个岛没有观音庙,就没有拜见。而且那时侯只顾着喝酒吃海鲜,早就把观音菩萨抛到了脑后。只是在一次雨后,爬到了山顶,看天清气爽海天一色,大有神形俱净之感,舒服的让人想仰天长啸,就忍不住对身边的mm说:如果现在观世音菩萨示现,就太完美不过了:)――没敢说她就是观音mm,怕亵渎神灵――总算是想起来了,算是没太对不起他老人家。惭愧惭愧:)

        此外,在西藏,传说达赖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西游记”里误作“多心经”的“心经”,是最短的佛经,说的就是观世音菩萨的事儿。“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菠萝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里,就称他作观自在了,因为讲的是境界方面的内容。

        据说,真实的唐僧玄奘法师,去印度的路上,后来随行者都走不下去跑票了,玄奘法师在深山里遇到了妖怪,就是靠一股信心,猛念心经,求观世音菩萨,得以平安到达印度的。

        以前文章里提到过的“六字大明咒”,就是观世音菩萨所说,很灵验,我生病或者心里不舒服的时候,常靠这个咒子过关。

        观世音菩萨,还是“西方三圣”之一,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一起,在合适的时候,接引你去那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极乐世界。

        那里什么样?我没去过,也不知道。不过有释迦牟尼佛的游记可以看,所以很多人也就知道了。――因为别人的记载或者解释而明白的道理,在佛法里叫“增上缘”。

        观世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

        这个问题,以前曾经写过一篇佛学随笔“男女”,专门谈了佛学里的男女问题,似乎是因为看到有人争论性和无性生殖问题引发的,后来不知道丢到哪里,也就没有重新写。

        其实,对于佛、菩萨这些已经修行成功的人来说,已经不存在性和性别的问题,只有他想显示什么样子给你看的的问题。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就是“男身女相”。他们已经超越了这个世界,显示什么样子,看具体情况,相当于西游记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他们都已经没有固定的形体,哪里又来的性别呢。“金刚经”说:“若以声求我,若以相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当然,这部分就当故事好了。

        不过,在佛经里,观世音菩萨大多是男身,偶尔也变成女的。在中国的传说故事里也是如此,后来不知怎么,就一般都变了女人的样子了。――也许是大家都喜欢美女的缘故吧:)

        从道理上来说,表现慈悲这种较具母爱特征的观世音菩萨,显示出女性的样子,还是比较合适的。当然,如果从西方的“恋母情节”来说,因为大家都喜欢亲近妈妈,所以把观世音菩萨变成了女人样子,就更不足为奇了。

        在佛经里,记载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三种形象出现过,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杨柳观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音等。“西游记”里就是“洒水观音”,一钵一杨柳枝,不过变了比钵好看也中国味儿的瓶子。

        

        最后说说观音法门。

        释迦牟尼佛有次讲了几十种修行法门,专门提出了观音菩萨的观音法门,说是最好的办法,容易入静,也容易悟道。简单的说,第一步,先能做到“充耳不闻”。这样的经验很多人都有过,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别人说话你可能根本听不到。后面具体的办法,就不多说了,因为如果没有理论基础乱试,可能出乱子。

        声音这个东西很有趣,和佛都接近了――“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如来,是佛的另外一个名字。而且它“无自性”――它只是振动啊,怎么就变成了声音呢?――这个问题我想不明白,留给大家琢磨好了。

    • 家园 微风浅草园佛学随笔之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号称“大智”,在几大菩萨里本来排第一位的。因为佛教标榜智慧,修行的开始需要智慧,过程需要智慧,最后修得的结果,也是智慧,当然智慧最重要了。可惜,理抵不过事,老百姓更喜欢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所以他只好让了位,排到了后面。

        

        文殊菩萨,全名文殊师利菩萨,又叫曼殊室利,都是音译。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妙吉祥”,文殊就是妙,师利就是吉祥。以前小牛兄问过这个问题,但不想让他陷到因文解义的深渊里,就只告诉他是音译,在这里补上。

        记得梅艳芳有首歌就叫“曼殊沙拉”,不知道会不会也是这个意思,如果是的话,那她因为这个功德,可能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那就太好了――象她活着的时候那么不快乐,希望她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会过的快乐一些。

        清末民初有个文人和尚,叫苏曼殊,名字应该也是来自这里。不过听说他做和尚是假的,但和尚的证件是真的――可惜是偷来的。至于到底怎么回事,就不知道了。

        

        文殊菩萨,还有个名字叫文殊师利法王子,总之都是和智慧相关。他又号称是“七佛之师”,身为菩萨,却能做佛的老师,那智慧自然是了不起的。

        佛经里记载,一次有大智慧的维摩诘居士生病,释迦牟尼想派弟子代替自己去探望,问了十大弟子中的舍利弗、大迦叶等,却没人敢去,又问弥勒、光严、持世、善德等修行成功的菩萨,也是不敢,因为怕口才太好的维摩诘居士问问题答不出来丢面子。后来推的没办法,才由文殊菩萨出头,然后就演绎了一场维摩诘与文殊菩萨的精彩辩论。

        这场辩论本身很有意思,但是讨论的问题比较偏门儿,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维摩诘所说经”,这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经典之一,想了解大乘佛教,不可不读。

        我们都知道的“天女散花”的故事,就是出自这本经典。说的是文殊菩萨和维摩诘讨论的来劲儿,天女听的也过瘾,就散花表示景仰,花落到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居士的身上,毫无芥蒂的滑下,落到舍利弗等人的身上却粘住了,舍利弗他们觉得不好意思,用手扯不下,用神通也拿不下去,才知道自己和文殊菩萨他们的差距有多大。

        文殊菩萨的坐骑,是一头青狮。佛教里经常出现猛兽,狮子表示威猛――不是那支曾经闻名遐迩的乐队:)――所谓佛门狮子吼,就是慑服一切的意思。据说,狮子一吼,百兽恐惧,脑浆迸裂――自然,这一定是故事了。

        “西游记”里,文殊菩萨的狮子就曾经跑出来调皮,给大圣捣了一回乱。

        有个词儿叫“狮子奋迅三昧”,也就是狮子奋迅定。怎么解释,我也说不大明白。。。呵呵,惭愧惭愧:)

        和文殊菩萨有关的经典,基本上都是大经,比如“华严经”、“法华经”等等。以前提到过的观世音菩萨座前的善财童子――就是西游记里的哪吒――修行途中的五十三参,就是听了文殊菩萨的教诲,受了他的启迪才成行的。

        文殊师利对善财说:“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具一切智的最初因缘。”,“若有众生能发大菩提心,能发心,更求学菩萨行,倍为难得;若欲成就一切智(具一切智的智者,即是成佛。)应决定求真善知识。”

        文殊师利告戒善财:「求善知识,勿生疲懈;所有教诲,皆应随??;于善知识的善巧方便,勿见过失。」

        文殊菩萨的意思:想进步,想得到真正的智慧,就要亲近好的老师,没有好老师,什么都没用。向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偷懒,不能松懈;老师的话要认真听取思考,尽量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老师的教导,有时候是因地制宜,不要挑刺儿,也不要自作聪明。

        

        文殊菩萨在中国的道场,是五台山。这个大家都知道了,看过“鹿鼎记”的,谁不知道韦爵爷在那里干的诸多好事!

        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应化事迹,也多的很,古代的不用说了,近代的如清末民初的虚云老和尚,就有据说文殊帮忙的故事。

        另外传说,寒山拾得里的寒山,也是文殊菩萨到中国时的化身。

        这位寒山兄,也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住在石头缝里,穿的破烂,所以叫寒山,没事儿就跑到寺庙里漫骂叫嚣,等人家急了,他就笑了跑掉。拾得是庙里管食堂的,就把剩饭剩菜拿给他吃,所以成了好朋友。

        寒山的诗写的很好,可惜因为是僧人,不怎么受儒家学统待见。

        在此录寒山诗,以赠有缘。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穷。厍长石磊磊,涧阔草???鳌?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

    • 家园 好文!

      这种谈经论道的文章俺狠喜欢,一派雍容自在模样,献花一朵,俺躺沙发上慢慢看去。

    • 家园 呵呵对了,忘了对转贴的朋友说声感谢了:)

      多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