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往何处去(续我看我们这个时代) -- 公羊

共:💬46 🌺8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往何处去(续我看我们这个时代)

    美国20世纪初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与近些年的中国惊人地相似。

    美国总统何立芝有一句名言:“美国的事情就是做生意。”他在任期内,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使美国经济一度出现繁荣,因此又叫“柯立芝繁荣”。

    建筑工业的迅猛发展是当时美国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建筑工业的产值从1919年的120多亿美元增加到1928年的175亿美元。电力工业给美国工业的飞跃提供了巨大的动力。1919~1929年,电力工业产值从9.97亿美元增至23亿美元。1929年,工厂动力设备的电气化程度达到70%。

    钢铁、电力等重工业部门的繁荣带来的连锁反应使就业人数增加,社会购买力上升,推动了消费品生产部门,尤其是新兴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

    在新兴工业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汽车工业的兴起。与汽车工业相配套的加油站和道路建设等,也迅速发展起来。

    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已达到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比重总和的79%。

    在美国经济繁荣之中,潜伏着不可克服的危机,农业的长期不景气,旧工业开工不足,必然带来大批农民破产,工人失业,不仅使贫富差距扩大,而且使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缩小。此外随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使美国海外市场也在缩小。一方面是美国国内外市场的日益缩小。另一方面是生产能力的日益膨胀,由于美国的生产能力已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必然带来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因此繁荣只能是暂时的。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宣告了“柯立芝繁荣”的结束。当全球总需求下降时,美国当初超比例的工作份额换来的是30年代超高的失业率。

    中国的产能过剩最早出现在1997年。当时,因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周边国家汇率大幅贬值,严重抑制了中国出口贸易,并引发出了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但是,1999年以后我国出口又开始大幅增长,奇怪的是,产能过剩现象却从此“阴魂不散”。

    从历史上看,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市场化改革时期,中国经济是以农业承受巨大代价支撑工业发展起来的。进入市场化改革后,中国采取了优势资源向经济特区和城镇配置的发展模式。这种由“先天”带来的工农差距和后来采取的资源向城市倾斜政策,形成了分配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并且在非市场因素作用下进一步扩大。

    从上述分析可知,中国的国情已经和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前的情形极为相似,即生产相对过剩和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在这种形势下,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采取投入倾斜政策:增加水利设施建设、道路建设,改善生存环境,免除教育费用,发展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对促进生产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加农民消费将发挥出长效作用,不仅有助于缓解收入差距过大的矛盾,而且能够缓解工业化产能过剩现象,这恰恰是罗斯福新政的精髓。

    今日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中国多年来的贸易盈余将令我们在经济衰退中不至于搞得太难看。长远来讲,这两万亿外汇储备确实有防身之效,但短期来看,中国严重依赖外国消费的弱点将令我们备受打击,外汇储备也救不了急。所以争论美国国债问题是无益的.

    地方政府一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往往就是“搞个工程”。这些大工程往往伴随着数不清的内幕交易和满天飞的回扣。但不管怎么说,抹水泥、吊大梁这种活儿总是要雇佣很多劳力的,尤其是中国这种注重人海战术的地方,这些工程对那些因工厂倒闭而被迫返乡的农民工来说是多了些谋生的机会。但是这种扩大需求应该不是继续增加过剩供给的路子。比如罗斯福新政当时搞的主要就是修建高速公路。今天的美国高速公路网主要就是那时修建的,其对美国后来的经济发展作用不小。中国推出2万亿元铁路建设计划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实际上对于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进行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其需求和发展的空间非常大。从工业化发展的全局与背景上看,未来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取向不仅会让农民看到未来家乡的希望,更会让他们感觉到城市具有吸引力。其综合效应是让农村和城市两头都热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应对调节分配差距和消化过剩生产能力的同时,建设性地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

    我们先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遇到了极大的困境,内向型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的主要方向。现在实施财政扩张政策,正好给健全社会福利体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这也恰恰是多年来政府想做又没有做成的。现在不做,以后还得做,到2011年的时候,条件就会不如现在。到那个时候,财政支出都花出去了,经济保持了两年8%的增长之后,又开始出现疲软的势头。比较理想的是,那个时候国外市场已经复苏,因此中国的出口机器可以再次开动起来。

    但这样,中国经济又会走回过去对出口过度依赖的老路。更重要的是,这次经济衰退以后,美国老百姓可能将开始增加储蓄,这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市场可能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强劲。到那时,政府也许还得回来重新刺激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但那时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已经上升了,公共债务负担也增加了,投资过度的问题也可能更加突出。再要拿出几万亿来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恐怕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容易。

    话说回来,有些西方人观察中国时总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中国民众目前只是勉强忍受政府紧抓政治控制而放宽经济管制的政策,一旦政府不能够实现它所许诺的共同富裕的前景,人民就会毫不犹豫的开始反抗”。在我看来,这种想法完全无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政治现实,与我实际看到的情况并不一致。因为今日的中国就像二十世纪50年代的欧洲,几乎每家每户都经历过巨大痛苦和极度动乱的洗礼,历经劫难的人们对新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远超任何西方人的想象。炒鱿鱼和减薪水?太小儿科了,中国人吃过的苦比这多得多。

    90年代邓小平掀起新一轮改革热潮后,这些浪费巨大的国有企业很多都被关闭了,短短几年之内造成了数千万人的失业(有些大型国企保留了下来,成为电信、航空等行业的巨头)。当年中国的当代小说几乎全是讲下岗职工的,直到2000年后,当代题材才渐渐变成了民工或城市白领。国企改制造成了很严重的社会矛盾,但离导致政府垮台还差得太远。中国人民经受住了那次危机的考验,中国政府也一样。中国人民像其他各地方的人民一样也有各种生活的需要,他们对生活质量的期望也在逐步提高,但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在忍受了如此多的苦难之后,目前的金融危机是中国人不能忍受而必须揭竿而起的。期待中国像苏联那样四分五裂的人暂时可以歇歇了。

    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飞速现代化,目前又遇到了许多大麻烦,貌似发展已到了一个顶点,是物极必反的时候了。但也另有一种可能,中国可以突破极限,让整个世界瞠目结舌。

    • 家园 一点小错

      新政期间,政府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方式(刺激经济鼓励企业增加雇员除外),是组织公共工程建设,比如公园运动场还有植树造林水土保护,还有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TVA)。

      至于高速公路系统,主要是二战后艾森豪威尔时代,为了解决核战中城市人口快速疏散问题,通过州际高速公路计划完成的。

    • 家园 没有和平一切都是空
    • 家园 "罗斯福新政当时搞的主要就是修建高速公路"

      You are terribly wrong. This is a myth that seems to confuse a lot of people. The US highway network were build after World War II, mainly during Eisenhower time. The public projects during the New Deal time were projects like national park, Tennessee Valley etc.

    • 家园 结论基本同意,但是

      中国和29年的美国只是规模上相似,本质上有很大区别。美国一直是个内向型经济,美国的本土私营企业一直占主导地位。美国的产能过剩是真正的产能过剩。而中国外资占很大一部分,所谓的产能过剩其实是出口过剩,国内需求虽大但购买力不足。而且美国29年已经是完整而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而中国现在仍处于向工业社会转型期。中国的问题其实是外向型经济搞不下去了,从四小龙可以借鉴的经验基本到头了。下面主要的问题是向内需型转化和产业升级。

    • 家园 问下,您说的

      新农村的涵义是什么呢?收入的差距怎么缩小?还是靠把蛋糕做大那样?如果未来几年内西方经济没有起色,内需的蛋糕怎么才能做大,在目前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农民,还都普遍不富裕的情况下?

      • 家园 新中国农业的历史与未来(一)

        农民、农业、农村被称为中国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出路,中国的现代化将失去强大的基础,也将失去良心和道德上的完善。因此,自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的最大问题之一。

        工农产品剪刀差及城乡收入差别拉大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制度和政策原因。

        西方经济在确立了工业为主导的模式后,农业便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由于很多工业产品都是靠农业来提供原料,因此,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便拼命压低农产品价格,以降低工业产品的成本。这种现象延续至今,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也不是中国惟一的。自从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和农业这种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平等就已经产生了,这个问题往往被很多人忽略,似乎它已经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大批农产品生产是落后的农业国家为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在这个环节中,当年的西方强权政治制定了偏袒工业、牺牲农业的价格体系。由于为西方工业提供原材料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非工业化的落后国家,当年在世界政治领域毫无地位可言,因此,这种工业对农业的残酷压榨,自工业革命开始就成为了落后国家无法解脱的紧箍咒。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西方国家的封锁下为了迅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对农业征收高额税赋、低投资等办法,将农业剩余强制转为工业积累。同时通过户籍制度在中国强行划分出两个世界.

        改革开放后,由于农业生产量迅速增长曾在初期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但自1985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次逐渐拉大.90年代以来,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实行“土地剪刀差”,农村土地虽然是“集体所有”,但实际上村集体并不能买卖,只能由政府买,而且由政府定价。政府征用、征购土地之后,再将使用权出让给企业,政府从中获得了巨额“剪刀差”,投入到城市建设等方面。企业再在以后的出让、转租、开发等经营行为中赚取巨额利益,产生大量的富豪。城市居民通过购买房地产,改善自己的生活、工作条件,有的还随着土地的升值,获得了财富的增长。实际上,地方政府和企业,一直到购买房地产的城市居民,正是利用这一“剪刀差”制度,分享了农民土地的商业价值。这一套路,被一些地方政府称之为“经营城市”。在政府和农民处于市场不平等地位的情况下,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价值日益凸显,农民的利益却没能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同步增长,反而受到很大损害。

        另一方面,农业由于其投资大,周期长,而获利小,农村固有资金大量外流,城市资金极少流进农村。而国家的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一系列旨在促进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对城乡收入差的影响,最终通过经济交换被容纳在二元结构影响之中。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有多大的能力补贴9亿农民?前景至少在目前来说,对于中国并不乐观。

        这个时代的社会转型与历史演进促使我国农业“与时俱进”,因此我国农业不得不在谋求生存的同时艰难地由传统向现代转轨迈进。

        • 家园 你提的“经营城市”

          这个概念,我赞同,但是是否也是很复杂的,不知道你观察过么?我观察广东2000年后的情景,大约是占地后的农民比城里人富裕,北京则是城市拓展过程中占地农民比城市人富裕。不知道是不是普遍情况,还是特此一家。北京一般一家农户补不到1000万吧。主要看面积了。

          另外,西方国家的土地制度一直就是较为集中的,因为是私有制,经过了几千年的洗牌。中国仅仅10年前,还是基本是平均土地。土地流转真的能在相对于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的极端的时间内建立一个“合理”的土地集中么?其中不会发生变化么?呵呵,我对此很感兴趣。

          而那些“剩余劳动力”呢?是不是有足够的岗位吸纳,或者有了一个思路进行接纳。不会变成新版“羊吃人”吧。

          期待下篇。

          • 家园 累了,网友天地的CAD对于农村的看法与我接近,你去看看

            http://www.xhclub.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9333&extra=&authorid=3238&page=43

            • 家园 那位仁兄的确是做小买卖的,喜欢拉人。。。 。。。
            • 家园 请问老兄在网天地马甲?奸商能煽情,别中了他地情毒。
              • 家园 网友天地爱国热情有余,理性思考不足.

                非典,雪灾,地震居然成了美国阴谋,太离谱了,居然也有人相信,我是敬而远之.至于CAD,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与心理体验都不同,万里风中虎不也为罗化生指为间谍吗?何必因人废言呢.

                • 家园 那是家族滴帖子,我和流氓都在那里被别人拍过。

                  看来,有时候神也是人滴一种需求。至于奸商CAD,我损他,他损我是正常滴,倒不是因人废言。他说滴国家直接财政补贴那是王安石滴思路,热情有余,谋划不足,到头来只能劳民伤财。财政推动一下还是可以,关键在于如何使农业真正滴产业化、效益化。其实,老兄滴思路相当不错,从人上做文章才是王道。

                  • 家园 财政补贴农业是不得已之举

                    财政对农业给予有效补贴,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的旨在保护和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政策。由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具有十分强大的农产品集约化生产能力,其农产品生产量远远超过本国的消费量,某种程度上说,美国的农产品生产早就不是小农经济,而是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因此,美国往往要求世界各国的农产品贸易采用自由贸易的政策,开放进口,取消补贴,这就成为美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摩擦的重要内容。美国的农产品不光与发达国家的农业产生摩擦,也同样严重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农业占有比发达国家更大的比重,因此,外国农产品的冲击威胁更大。美国廉价农产品目前已经对中国的小农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果中国不对农业进行补贴,这种冲击和摩擦将会继续扩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