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又是一个集结号!《我的团长我的团》 -- 观望者

共:💬23 🌺4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又是一个集结号!《我的团长我的团》

    当年《集结号》没公映的时候,有人采访大导冯小刚。问他是什么原因驱使他拍这部片?冯导说一场战争下来,人们记得的是将军的名字,那些牺牲者连个名字都没有,就是一堆数字,阵亡多少多少,其实他们也应该和将军一样值得怀念。

    《我的团长我的团》,也是这样的一个意思。冯小刚的《集结号》被人批为政治不正确。而康洪雷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就没有这样的顾虑,因为这片是一个带穿越性质的片子,而且他注重的是商业效应。所以从内容到道具到场景,我认为是最到水平。

    此片道具之严谨,是中国那么多片中最好的一个。虽然飞机用了动画。而枪械是那么多片中最接近实际的。加拿大机枪,芬兰M26机枪等对于熟识枪械的人来说都不好说出什么来。而冯小刚的道具失败的地方用上了五四式冲锋枪。其实那个时候找点Bbsh41或者43来那说的过去。但冯导既直接拿上了五四就过分了。

    其实,中国的滇西反攻。那是中国最要命的国际环境下作出的悲壮绝地反击。很多新兵和老兵在滇西的深山里把自己的血流干。

    《我的团长我的团》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大人物为了政治的正确,让一群跑灰去缅甸。而在缅甸刚好日本人来了,于是英国人把他们卖了。大人物跑了。炮灰们在异国它乡的荒山里等待着屠杀和命运的吞噬。这是第一次远征的悲剧。康红雷把这段历史浓缩到头十集里。

    南天门的怒江防御,真实的情况是退回来的兵和民在一起过江,一个自认是大人物的汽车司机惹急了守桥的兵,于是守桥的兵把他枪毙了。枪声让对岸的败兵紧张地乱打枪。结果对岸军官以为日军到了。,于是就炸桥。把大约一千多在桥上的民众和退兵一起炸到怒江去,这段历史国民政府也不敢公开。原因就是那些畜生们对自己和对人家生命的漠视。怒江大桥炸断后很多中国兵在西岸就这样等着日军的屠杀或者饿死。

    这个悲剧,在原作者那里他用骗自己的方式穿越了一回。那个神汉骗了对岸的大人物。把一千多人中剩下的二十多人带了回来。这可能是第一次远征回国的比例吧。

    接下来,散兵开始整编。部队在怒江和日军对峙。真实的历史是一年多的怒江对峙中国军主要是和云南地方部队的摩擦和剿匪和抢劫中度过。而日军把西岸建成了一个个堡垒。

    而大人物决定反攻的时候,远方调来了中国的精锐,我们从照片中看到的那些身高不足一米二的年青的中国士兵。他们在怒江天险和日军的堡垒下踩着自己兄弟身上长出的尸虫前行,最终获得了胜利。而历史并没有记住他们,或者连数字都没有。

    在攻克那些日军碉堡的时候,很多都是用成百倍或者几百倍的伤亡来攻下的。状况之惨烈。我们想起来都动容。

    《我的团长我的团》表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没有主义,没有希望。他们在那次悲壮的远征中成了大人物的脚下袄土的一部分。

    或者松山之战太惨烈了,惨烈到我们无法面对。于是兰晓龙穿越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剧中的最后深入碉堡中心的打法。但就算是这样,也无法注定他们是大人物的炮灰的命运。

    几十年过去了。战死者安息了吗?不知道。总有很多不被记起的事情和人物。而冯小刚的《集结号》让人对解放战争的记忆。而今天谁对那些战死在异国他乡的小人物有一丝记忆?

    关键词(Tags): #我的团长我的团(landlord)
    • 家园 龙文章和孟烦了的渗透挺不错的。
    • 家园 前几天看了 2005年 凤凰 的10集《中国远征军》
    • 家园 俺知道的炸毁惠通桥

      先花一个。

      俺知道的炸毁惠通桥的过程与楼主说的有些不一样呢。

      俺知道的是当时有日军混在难民中正准备从西岸过桥,突袭守桥部队以夺取惠通桥。好死不死有个叫何树鹏的商人因其车辆堵塞交通与守桥宪兵发生冲突,宪兵发狠,将这倒霉蛋当场枪毙。枪声引起过桥人群混乱,宪兵又鸣枪警示。神经高度紧张的日军敢死队听到枪声大作,以为自己暴露,立刻强攻冲锋。守桥之宪兵队长张祖武当机立断,下令炸桥,于是顷刻间桥与桥上之人共亡。

      日军也被挡在西岸。

      从这个版本看,守桥之国民党军有大功。

      惠通桥后重建,2005年退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张祖武寸功未立,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立功的是远在天边

        的将军,还打的头破血流。花生米的党国啊

      • 家园 这个故事我最早看到是<<大国之魂>>

        不过根据宋希濂自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出版),称之为惠通桥阻击战,

        "一O六团已于五月五日上午十时到达惠通桥北岸高地,与敌军的先头部队发生遭遇战.....但渡过怒江的敌军约有四五百人,仍继续占据北岸一带山地顽抗,其南岸的炮兵不断向我轰击......三十六师于六日下午继续向北岸之敌攻击,又攻下了两个山头.敌军这时只剩下两百多人了.....八日上午,三十六师攻击部队进行了英勇的反复冲杀,和敌人进行了白刃战,最后除有数十名敌军泅水逃回南岸外,其余全被消灭....先后缴获敌轻重机枪,步枪共八十余支"

        所以,当时并不是轰隆一声,敌人被阻住,而是经过激烈战斗夺回北岸阵地的.

        至于桥是怎么炸的,宋没有具体说,但是在另外一段里,(针对萧毅肃以破坏惠通桥有功获得勋章一事)"....那他对日本帝国主义说来确是有功的,应该由日本天皇发给他一枚勋章才对.至于说到惠通桥之敌,是三十六师的官兵流了许多鲜血击退的,萧毅肃当时坐着汽车拼命向后逃跑....." 愤慨之情溢于文字之中.

        • 家园 三十六师阻击的日军是泅渡过江的

          杜聿明在《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中写道:

          五日上午,敌进至惠通桥,与我三十六师先头部队接触。当时惠通桥已破坏,敌由上游渡河,与三十六师后续部队发生激战。六、七、八日这三天,敌我仍在惠通桥东岸激战。八莫之敌于八日进占密支那。九日,惠通桥东岸之敌被击回西岸。

      • 家园 KMT的记载要分析的去看

        虽然多年前我看到的书上也是你说的这种戏剧性很强的描述,首先日军看不起中国军队是不屑于搞化装渗透的,他们认为可以堂堂正正的在战场上击败国军,欺骗的东西即使得逞也不符合武士道;其次日军战术僵化,虽然在缅甸战场上也打了几场出色的迂回穿插,但是日军化装渗透的事例国内外正面战场上确是鲜有听说,很难想象会灵光一现的来化妆夺桥;再说化妆说起来容易,你想想3~40年代的鬼子和中国老百姓能够混到一起看不出吗,只有欧美人会分不清中国人和日本人,一走起路来什么化妆都完蛋了;最后国军的记录实在是缺少口碑,被击毙十多次的刘伯承,若干到现在还扯不清的抗战大捷毙敌数字,我不是说看不起解力夫啊,起码他知道上哪儿抄,实在是整个事件可信度太低。团长一剧中其实也延续了这个戏说,不过鬼子兵化妆的国军被发现然后干掉了。

        • 家园 那您可低估了,日本人的狡诈。

          诚然,旧日本军看不起任何一支中国军队,但是不妨碍他们用间。

          从初期淞沪浦战役时的便衣队,击毙国军中将(特晋),到相持期的益子挺身队,追踪八路军总部,暗杀干部,直到后期的衣师团;哪一次,这些旧日本军人都没看得起中国人和中国军队,但是其特殊战法却实在的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不是吗?

          我们不应僵化我们的思维,prejudging 我们的对手(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其他潜在的敌人)。借龙文章的一句话,“为什么日本人便一定要用日本人的打法呢?”

        • 家园 日军那个武士道不耽误他们偷袭

          日军如果以后不打了,在历史上成名的战斗就差不多全是偷袭。他们是看不起人,但偷的毛病养成了就改不掉。

          日军战术僵化要看跟谁比,国军更僵化。

          • 家园 不是差不多都是偷袭,而是全部。

            甲午战争包括海战陆战,日俄战争,918,77,诺门坎,珍珠港,香港,东南亚。

            在我印象中,日军没有一次是先宣战后开打,全部是先开打后宣战。

            当然,进攻菲律宾勉强算宣战了。

        • 家园 刚看了一下CCAV的版本

          CCAV制作的纪录片《滇缅路上惠通桥》说日军是躲在车里准备偷渡:

          惠通桥平时仅容一车单过,过完一辆再过一辆,此时无法满足潮涌般的人流和车辆。(1942年5月5日)11:00时,龙陵商人何树鹏从保山返回,驾车驶过惠通桥时得知龙陵已被日军占领,准备倒车返回保山,与守桥宪兵发生冲突,结果把桥堵死。值班宪兵一看急了,抬手就是一枪。在离桥头30多米处等待过桥的一辆挂缅文的车中,日本特工队以为被发现,撕开蓬布,架起机枪便向桥头猛扫,企图强行过桥。桥东岸守桥宪兵看到日本兵已到桥头,及时把一个小时前埋在桥上的炸药引爆。

        • 家园 KMT经常编故事不假

          但这个偷袭惠通桥的版本俺还没看到批判的材料呢。

          再者,日本兵化装搞袭击的事儿常有啊,比如武汉会战后化装难民偷袭汩罗江浮桥,老萨在河里也写过日军组织"特别挺进杀人队"化装八路偷袭八路军中枢机关呢。

      • 家园 那是为了掩盖真相,

        从记录上看,日军的一个中队在惠通桥被炸后两天到达,而西岸还有好几千云南地方部队.说炸桥是为了杀云南兵我相信.说真的日军敢死队到那里有点悬.

        • 家园 真伪谁知?

          这段炸桥还有其它版本,有说是马崇六临时命令炸的。有个老兵自述说是鬼子过江后36师派出工兵炸的外链出处

          您看的是哪儿的纪录,俺也学习一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