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茅于轼又发新见解了——中国不应紧守18亿亩耕地红线 -- tpcop

共:💬101 🌺60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困难是因为,很多人和资源都用在不实际的小高炉上了.

          没投入,那来的产出.

          更要命的是同时为了放卫星,下面的干部谎报粮产,说什么亩产万斤,结果上级按不实际的粮产抽粮,甚至大量出口.

          等发现下面有的地方,连基本口粮都叫干部凑数抽走了,从基础粮库到老百姓家都没什么粮了,已经出事了,再调运那就晚了.

          由于前期人力物力消耗过大,基层的账又基本是笔烂账,完全不具参考性.

          灾难就不可避免了.

        • 家园 百无一用是书生,理论性很强
        • 家园 我觉得你不要曲解茅的意思

          18亿这个红线是不是合理,需不需要重划,多少亿是合理的新红线,这是可以讨论的问题。

          要不要红线,这是茅的观点,这个问题就没什么可讨论的。粮食本质来源于太阳的光能,地球单位面积光能有限,也就决定了粮食的生产必然有一个上限。那么也就决定了现有条件下耕地面积必然有一条红线。

          除非有新的不依靠耕地或不依靠太阳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否则这一规律不可能被推翻。

        • 家园 这有篇文章

          http://www.crcmlr.org.cn/results_zw.asp?newsId=L709121434168864

          耕地和耕地不同,所以得出一个确定的“科学的”数很难。但是这个东西人命关天,还是留点余地好。就好比三聚氰胺,其实所定的安全标准的剂量,远远低于一般出现症状的剂量,为什么?是因为“不科学”吗? 这就叫做安全边际。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多灾的季风气候。更别说那些垄断集团了。

          • 家园 这样的文章

            即便不考虑内容对错,至少在研究方法上是对路的,不像茅,一句自由市场包打天下

            • 家园 很怀疑你认真看过两篇文章,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外链出处

              从表(1)可以看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总是随时间降低,而耕地压力也不断减小。资料分析显示,1952~1995年间中国食物单产以年均2.91%的增长率增长,表明在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的作用下,耕地生产力水平逐年提高;实际人均耕地面积随时间呈递减趋势。显然,在不变的人均食物消费水平条件下,耕地生产力水平提高是促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随时间减小的主要因素。而且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均随时间减小的情况下,K值也同步降低,表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小的速率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减小的速率,最终使得耕地压力趋于平衡或减轻。。。。。。。

              表1 我国最小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1952~1995(单位:hm2/人)

              时段

              1952-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Sa

              0.1733

              0.1397

              0.1080

              0.0909

              0.0803

              Smin

              0.2447

              0.2189

              0.1439

              0.1024

              0.0850

              K

              1.4125

              1.5669

              1.3326

              1.1265

              1.0584

              (3)近年来很多文献提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人均耕地警戒线为0.053hm2(0.8亩),认真的学者追索其来源,结果查无出处。实际上,土地生产力各地有别,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警戒线是不合理的。但毕竟需要明确耕地保护的底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或许可以提供一个参照值。。。。

              (4)近几十年来,虽然耕地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均食物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却不但没有随之恶化反而呈现降低的趋势,原因在于耕地生产力在不断提高。这启示我们,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生产力水平,是保证食物安全之耕地资源基础和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土地之需求的根本途径。

              (5)迄今的研究调查基本上只关注有多少耕地,很少研究需要多少耕地,尤其是不研究未来随着投入的增加和科技的进步需要多少耕地。对此心中无数的一个结果,时而兴起“房地产热”、“开发区热”而过量占用耕地,时而又冻结耕地用途转移而影响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因此,建议设立科研项目,搞清我国及其各地区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搞清耕地保护的尺度。

              外链出处

              有些人反对我们的研究结果,不是有利害关系,而是对粮食问题缺乏认真的思考,对跟粮食安全有关的数据没有研究。下面是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改革以来的三十年,人口增加了45%,粮食增产了60%,而耕地却在减少。这是有统计数据可查的,不是想象出来的。这一铁的事实说明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无关。粮食产量取决于许多因素,耕地只是其中之一。我们的研究包括如何用其他投入要素,如劳动力,化肥,农业机械,灌溉等代替土地的机会,要投入多少其他要素能替代一亩土地。。。。。

              几年前国务院还发布过规定,要求冻结农用土地,不许可将农用地改作它用。这就更荒谬了。。。。

        • 家园 困难时期的问题

          三年自然灾害加上极左政策对生产力的束缚和破坏(大跃进是一个典型例子),是造成人均高耕地情况下粮食危机的重要原因。

          这恰恰说明,必须紧守耕地红线:

          1.即便在有那么多耕地的情况下,遇上自然灾害,照样要挂,何况没有耕地数量保护的情况下呢;

          2.极左会对生产力造成破坏,极右就不会吗?束缚生产力是破坏,过度刺激或误导生产力就不会是破坏吗?

        • 家园 粮食危机不是一件可以试错的事情,这个问题上只能宁多勿少

          所以,在各种参数都不明确的情况下,你说能不划红线吗?

          关于红线划了再划的问题,首先我不清楚,到底红线划过几次,平均变动的次数;其次,红线是可以变动的,前提是阶段性的参数明确,难道一成不变的东西才是科学?18是当前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所必须紧守的标准。但是,放弃红线且无标准的把13亿人的肚子寄托在虚无飘渺的自由市场上才是拍脑袋

          • 家园 不想多说了。

            所以,在各种参数都不明确的情况下,你说能不划红线吗?

            既然有那么多参数不明确,别人质疑那条红线为什么就要帽子乱飞?

            ps:提个醒,红线的威力还足以阻止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比较担心的就是延缓了速度,阻上那么3、5年10年的。象退耕还林,搞了几年,发现不对路,还是耕地粮食要紧,又基本转了回来。

            • 家园 你说的这是两回事呀

              退耕还林这个政策在农村执行的还可以,退耕还林是把贫瘠山地种树种草改变生态,平原耕地是不变的。政府补贴山民粮食,或迁出干旱缺水地区,这对改变生态很有好处的。

              即使将来退林还耕也不难,土地要是变成了房产,想还耕的难度是相当大啊。

            • 家园 安全边际知不知道

              其实喝了三鹿奶粉出问题的人比喝三鹿奶粉没出问题的人还是少的,为什么要说三鹿奶粉就是不安全的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