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诗王毛泽东 -- foxjone

共:💬21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诗王毛泽东

    文章写的非常好,值得阅读和转载,特别是是爱好文学和诗歌的朋友更值得阅读。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2/200810/55770.html毛泽东最简短的诗论是“诗言志”。尽管这句话不是他原创的,是古代早已有之的,但是,他多次引用过来,并亲笔手书,为徐迟题词,为《诗刊》题词,同时又影印在他生前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的首页上,这就充分地表明了这句话是他写诗的宗旨,是他写诗的宣言!

      诗言志。言何志?言王者之志!

      把毛泽东诗词完整地联系起来,我们就会清晰地看到一条毛泽东的王者之心路历程。或者说,毛泽东诗词中有一条暗线索,这条线索贯穿了毛泽东的王者之心路历程。

      诗言志,是我们解读毛泽东诗词的一把金钥匙。

      诗言志,是毛泽东王者之心路历程上的指路明灯。

      让我们拿着这把金钥匙,去打开毛泽东诗词之大门吧!

      让我们在这盏明灯的指引下,去探一探毛泽东的王者之心路历程吧!

      1.鱼王之志

      “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井赞》)借井写鱼而抒情——用否定的语气,从反面表王者之志,抒王者之情,吐王者之气——要想养长者,必须要喝河水,喝湖水,喝江水,喝海水。长鱼者,鱼中之王也。我毛泽东不愿做井中的小鱼,我毛泽东要做江河湖海中的长鱼!

      2.蛙王之志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咏蛙》)虎者,兽中之王也。以虎喻蛙,此蛙,定是蛙中之王也。“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是何等的口气!这岂止是王者的口气,这简直就是霸王的口气。以虎喻蛙,描绘了青蛙威武轩昂的形象。同时又以蛙喻人,抒发了毛泽东人小志大,藐视天下的气概和胆略。

      3.孩王之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赠父》)这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有志者,事竟成。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出乡关求学,1927年秋,24岁的毛泽东出乡关革命。从此,一出就是32 年。1959年6月,毛泽东才回到了韶山。而此时的毛泽东,不但早成了名,而且早成了王,已经做了24年的共产党之王,10年的共和国之王了!

    • 家园 那算个撒,进来领教下小平同志的新诗~

      不管是白猫

      还是

      黑猫。

      只要抓住老鼠

      就是好猫。

    • 家园 无数仁人志士苦求救国强国策,哪是一个"王"字能概括的
    • 家园 我认为毛泽东的诗词是唐宋以后最好的。气魄无人能及。
    • 家园 环球之志--念奴娇·昆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 家园 主席的诗奇崛,俚俗兼有之。

      钱钟书是毛的隐形马屁者,说主席诗风格类李贺,指得就是“奇” 的一方面。毛喜做古诗,却不拘于已有的意象典故,自己加入了很多新的内容,比如屁等等。赞之者,谓给古诗添入新事物,贬值者,谓鄙俗不堪。当然诗入明朝,已经很有这种俚俗的风格了。然而并不是说俗的风格就是诗的下品,只是看法不同。元白诗都很俗,甚至整个有唐一代都很俗。

      另外《沁园春·雪》已经吹捧过头,成了一个神话了。通篇只是堆积狂言大话。

      最后,我觉得楼主是毛黑,引用的主席诗颇有问题。

    • 家园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是日本人写的,不是毛原创。

    • 家园 并非原创

      1.第一首像顺口溜,不用评论了。

      2.《咏蛙》

      这首诗也并非原创。其蓝本,今有三说。一说是明代权奸严嵩的少作:“独坐池边似虎形,绿杨树下弹鸣琴。春来我不先开口,谁个虫儿敢出声?”二说出自清末湖北名士郑正鹄之手。郑氏为官清正,有人刁难他,送一幅怪模怪样的青蛙图请他题诗,郑氏即题一绝回敬:“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阴。明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作声?”三说作者是明朝正统年间的考官薛瑄:“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不知毛泽东当初所见是哪一家之作,三家诗彼此间的沿袭关系也待考。不过,其改动之后,的确是较原作增色不少,“如虎踞”较之“似虎形”更为传神,“养精神”也比“弹鸣琴”“好遮阴”更显韬略。

      3.《赠父》

      改西乡隆盛的诗,只改了两个字。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夸主席是诗王也不用单单挑选这几首诗啊,是腹黑吧。

      • 家园 西乡隆盛貌似也不是原创

        是借用一个日本和尚的诗。

        • 家园 谢谢指点。

          这位大师作诗也很BH啊,不像和尚口气。

          • 家园 呵呵,不用谢,其实还没有定论

            在很长时间内,日本寺院养了很多既是僧人又是武士的人,你看聪明的一休里面一休的一个师兄就是了。

    • 家园 有人说毛的诗词就象毛泽东思想一样

      是集体智慧。

      • 家园 解放后主席的诗词公开发表时确实有修改

        但是没有到集体修改的地步,只有个别字句的推敲,而且还是诗人自己最后定的稿。

        《沁园春·雪》是主席原创,和1945年初次发表版相比,解放后只改了两个字,“原驰蜡象”原为“原驱腊象”,臧克家建议改为“蜡象”以对“银蛇”,主席从之。

        楼主选的那三首,已有河友指出,均非主席原创。

      • 家园 又是这一套

        “有人说”、“据说”云云……

        话说,诗词书画这种个人体验很强的东西,所谓“集体智慧”啥时候发挥过大作用?且不提太祖早期的诗词,不可能利用“集体智慧”,就是著名的《沁园春·雪》的公案,真正贯彻集体智慧理论的国民党,拿出过啥像样的作品来应对?

        • 家园 有些诗词经过修改的,

          《沁园春·雪》据说是胡乔木写的,词的内容确实有马屁味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