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股市生态与历史收集帖 -- 阅读者

共:💬49 🌺5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股市生态与历史收集帖

    投资,是个很漫长的过程,除了随着时间流逝不断思考调整,用10年20年去践行一些原则理念,很不经济,幸亏,还有历史,我们可以研究...

    张志雄:中国股市17年

    徐星:熊市回忆录

    徐星价值论坛lewie:杂感

    金银岛岛主:回首股市十年路

    背刀客:投资者日记系列,市场观察系列

    呵呵,还有:

    西西河 股市就是搏傻游:系列文章

    希望搏傻兄多写写

    股网金来:在不确定的世界里:2008年二季度交易策略思考

    这个帖子里有很多的股市生态的点睛之笔。

    在08年之前的股市博弈格局中,一群人轮流扮演着多头与空头,当股价下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套牢的多头死猪不怕开水烫不割了,抛压衰减;高位逃顶的空头见有差价可图,重新回到市场,买盘增加;供求平衡之后开始新的一轮博弈。

      

      2008年大量的大小非解禁之后,新的玩家加入了游戏,其成本并不在任何一条股价长期均线的统计范围之内,当套牢的多头以为可以就地趴下扮鸵鸟的时候,获利的抛盘仍能够源源不断的涌现。当股价跌掉50%时,需要上涨100%才能解套;如果股价跌掉66%,则需要涨200%才能解套!对风险控制麻痹大意的扮鸵鸟者,这次可能需要多扮两年了。。。。

      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耐心等待之后,我重新审视了打算博弈的这副牌局:

      

      1,沪深300指数今年以来下跌了25%,与指数正相关的个股的估值泡沫初步释放了;

      2,融资门引发的波动和众怒,对GLC的政策起到了初步的倒逼作用;

      3,大小非的第一波解禁高峰已经出现;

      4,在暴跌的背后,除了再融资与大小非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08年一季度远远不如想象的好。超预期的心理打击效果是最显著的。

      那么,在399300下跌25%之后,是否存在一种可能性,即:2008年的一季度业绩,不如我们现在想象的差呢?

      5,3月份的CPI预期跌破8%,能跌破么?能较2月份的8.7%下降多少?市场将如何解读这个下降?会不会傻到真的认为前高后低的一路降下去?

      6,3月份的出口数据怎样?央行刚上调了一次存款准备金率,在4月中旬出3月份的CPI之前,是否有耐性先观望一下,再考虑是否需要在美元基准利率2.25%的背景下再加息?

    当前,AH股溢价普遍高达100%,我认为,越是巨型蓝筹股,其估值从长期看越不可能较港股市场高估这么多,601857中石油的股价,是无法长期支撑在 20元之上的,当这些指数股不断向正常溢价回归时,指数将反复下探,3516点很可能并不是今年指数的最低点。但是,当上证指数的主要跌势释放了28%之后,其后续跌势对于非指数品种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强势股全面补跌过一轮以上了,长线品种跟随指数继续创新低的概率减小了。

      在品种选择上,到底是买过去几个月来跌得多的,还是跌得少的,这是一个交易习惯的问题。在跌势的末段,也很容易发生强势股补跌的情形,如果你准备买跌得少的股票,请一定事先研究清楚它的基本面,摸清你对它的信心和(一旦套住之后的)耐心。

      

      明显的低PE品种要小心,那通常都是些市场认为已经是周期性行业的景气高点的公司,“周期性行业买在高PE卖在低PE”的股谚一定要牢记,除非你能找出例外的证据:)

      

      AH股估值接近的板块,感觉上有更高的安全边际,但那些一定是大市值品种。对于前期因为主导产品价格上涨而股价大涨的品种,也要小心一些,研究透产品供求的基本面,一旦产品价格下跌了,股价只会比产品价格跌得更猛烈!这也叫超预期:(

    我快把他的文章都贴过来了,因为实在是太精彩。历史与生态,是全职参与市场者必须研究透的功课。

    • 家园 胡思乱想十六: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中国

      通过上一篇,我们知道,被剥削也就是被杠杆。由此,我有一些猜想或者引申,还有待用数据来证实:

      1、高层次的劳动者较少受剥削,跟资本家的谈判能力较强,可以分享一些资本收益;低层次的劳动者,依然重复着18世纪资本主义的故事。例如,高科技产业的研发工作者,曾经投资于获取知识和技能,工作中虽然仍然采用“工薪”的模式,但是已经可以分享一部分资本收益了,我说的不是股票、期权等等。我们考察一下高科技公司和一般工业公司的工资支出比例,大概可以明白。

      2、中国2000年后,GDP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出现了“剪刀差”,也许讲述的不仅仅是分配不合理的故事,还有经济越来越依赖于出口,产业结构低端比重越来越大的故事。低端产业比重大,而这个产业劳动者被剥削程度深,所以反应在曲线上,就是“剪刀差”的日渐扩大。

      遭逢此次经济危机,世界经济结构和模式要调整,中国经济更如是。经济学家们已经想好了出路:1、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增进劳动者福利,促进消费;2、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可以说,这是基于历史和经济理论的真知灼见。那么,哪一条更重要呢?

      我想,第二条要优先于第一条。背刀客年前“投资者日志”里给出了两个词条,解释什么叫中国式产业结构调整:

        8、产业升级:就是压缩儿童的头部,使其头部与身体的比例关系符合成人标准。

        9、积极的产业升级:就是拉长儿童的身体,使其身体与头部的比例关系符合成人标准。

      颇多讽刺,说明产业结构调整不是行政,不是行军打仗,经济规律不可任意揉捏。那么政府是否可以有所为?和风细雨、循循善诱?还是根本市场自有其方向,无须政府过分干预?我们的政府,如果能致力于消除产业升级的障碍,就已经善莫大焉了。不敢求他们有什么高超的引导技巧。

      调整产业结构,就是要将原来参与到世界经济大循环中的那部分产业,接回到中国经济体内部,既然外需已经不复往日。从前利用“比较弱势”发展出来的产业,需要寻找我们内部的“相对比较优势”产业来构成循环,我们自己的“相对比较优势”产业,则可以利用我们的“后发优势”来引进、模仿,从而实现替代外部的“绝对优势”产业。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的鼓励和保护,鼓励是消除体制内的障碍,保护是防止“不平滑”事件出现——国外的行业垄断和政治干预。

      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出现相应规模的“相对比较优势”产业,那么消灭我们自己的低端产业显然就不得不为之,这并不需要政府做什么,经济调整已经做到了,正如在广东看到的凋敝景象一样。

      至于调整收入分配体制,显然也是必须的,但失去了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创造性的力量,收入分配调整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家园 胡思乱想十七:所谓C浪

        我从来没看过波浪理论,但是听得多了,就知道我们现在应该走C浪了,大致的意思是二次探底,而且可能很猛烈。

        自从将指数用自相关性算了一回之后,就对均线系统突然有所领悟,至少学会了用均线系统来观察市场,仅限观察,都是正在进行时和过去时,从来没有能预测出来过什么。

        去年9月份,从月线上看到,5、10、20月线递次筑底成功,觉得不错,但是唯有30月线居然开始掉头向下,而且30月线在20月线上方这个摆放显然也不太合乎情理,就隐隐觉得这可能会是个向下的吸引力,再加上按相关性统计算出的“年线的周期性”也到了,所以还真相信了会有一个下跌,关键是跌到哪不知道,看08年跌倒5年线大概停止了,觉得:那样猛烈地下跌也就止于5年线,大概就算有下跌,也不过如此,看看5年线,空间没多少...

        今天把96~02年的月线拿出来看了看,就发现了一些相似性,几乎同样长度、同样涨幅的一个大牛市,也随后走了一个大熊市,止跌于5年线,又出现一个大反弹,随后就是盘整1年多,然后就再跌,跌到10年线,所以觉得:这跌破5年线还真是有可能。算算现在股指、5年线、10年线的位置,大致是先跌20%,再跌20%,跟这次也有点像。

        区别在于,这次是20月线筑底了,30月线开始向下,上次是30月线筑底。只能说,这次的20月线并不一定筑底成功啊。而且两条长周期均线相交,一般会依次态势运行一个长的时间,比如09年5月份20月线下穿30月线,到现在只有一年时间,似乎时间不够,还应该有一年?但是30月线与20月线的空间似乎不足一年时间就会弥合,除非20月线筑底失败?

        其实,这都是臆想,臆想图形的重复,或臆想5年线的支撑,极有可能都不靠谱。首先对我的意义就是,5年线可能会失守。图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许这次就不同,也许20月线就筑底成功了。01年还能跌倒10年线,极有可能是二次探底的需要,加上911带来的外围的大溃退。这次会有什么发生,以及会有什么不同呢?

        所以说,并不靠谱,市场会对反映经济并最终处于某个均衡状态。均衡到哪里呢?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还是要密切观察宏观经济,比如我们是紧缩并主动调整了,那世界经济会不会缓慢复苏呢?还是会有一个猛烈如911之后的大溃退?上次在10年线盘整了4年之久,是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反复,这次呢?会有什么别的么?上次,大致是做趋势投资者的噩梦,确是价值投资者的黄金年代,这次呢?

        都是臆想,对我唯一的提示就是5年线支撑不靠谱,可以在20月线、5年线位置做短线反弹,但是需要将中期仓位清空,只留下长期投资仓位。

        希望告别2时代的同学们,可能得正视现实,政策、流动性都不支持这样的走势,经济形势呢?国内也不支持,国外还需要紧密观察...

        • 家园 我们是出来混的,不是出来站的

          呵呵,套用吴振宇在《枪火》中的名言。

          我们都是跌过一回的,所以给没跌过的同学提个醒:

          1、如果想做长期价值投资,不要心急,等长期均线(比如半年线、年线)走稳后。这才刚开个头,长期均线有很强的周期性。虽然K线已经跌了着实不少,但长期均线应该还会下探,如果以120月线为目标,还应该有30%左右,很多个股应该更多。

          想做价值投资的同学,可能一直苦于估值的高高在上,一看便宜了好多,忍不住就试探性的加仓,一不小心就把子弹都打出去了。不管你是基于股息率、市盈率、市净率还是自由现金流折现,何不想想,更便宜也不是没可能啊。我们安全边际算不准,至少可以等市场企稳了(我可没说等上涨趋势成形了),等企稳后慢慢加仓,筑底也是个复杂过程,准备好现金吧!谁知道下个大牛市什么时候来到,管他呢,也许2015年吧。要记住,急于加仓可不是长期投资者的表现,那是拿着价值投资的幌子来安慰自己

          2、反弹是用来做的,不是用来等的。如果仓位过重,可以先出来一些,等着做反弹,反弹要等趋势成形,而且期望要比市场预期的低,不要左侧交易去预测反弹。总会有反弹的,如果我现有的认识正确的话,还要跌好几个月呢,没理由在5月份完成任务

        • 家园 08年上海可是跌破了5、10年线的

          深圳在10年线止跌。

          目前上海也已经 跌破5年线,下到10年线还有20%空间。深圳在5年线附近。

          • 家园 你说的对

            不过,上证000001似乎还没跌倒5年线(60月线),深证成指似乎也还有20%的空间?

            两个市场的指数还是不太一样的。不过,无论如何吧,求其大概,呵呵,对我来说,这个就是给我一个映像的作用。

            • 家园 5年线并不是60月线

              如果讨论年线,还是看年线图为好,例如目前上海年线图上5年线在3181,你如果看月线图,则60月线在2681,差了500点呢

    • 家园 关留爪
    • 家园 胡思乱想十五:你被杠杆了吗?

      马克思所谓的“剩余价值”的掠夺,从字面意思看,毫无疑问,这是非正义的。而时至今日,该如何理解呢?我想,是不是可以用我们耳熟能详的杠杆来理解。

      以简单的财务上的情形来看,一个企业的资本的来源有二种: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债务投资者有优先偿还的权利,所以回报就会少一些,股权投资者利用了债务投资者的资金,赚取更高的收益,却只需要偿还一定的利息,我们说,债务投资者“被杠杆”了,呵呵。但是,这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债务投资者追求安全,所以自愿被杠杆,或者说是关于信息优势的结果,债务投资者也许没有股权投资者那样的对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所以只能选择债务投资。

      无论我们做不做投资,我们都是债权投资者,我们存钱在银行,委托银行为我们作债权投资。

      另外一种情形,资本家和劳动者,传统的逻辑是,资本家购买了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本家将管理、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组织在一起,赚取的利润自然是自己的。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廉价购买了劳动者的劳动力,赚取了剩余价值。而我们能不能从制度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资本家和劳动者共同投资了一个企业,但是两者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劳动者不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逐月拿回固定的投资收益,而资本家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所以能拿回更多的投资收益。跟上面的故事类似,这里面资本家和劳动者有不同的选择,所以有不同的回报。或者,这是不是也是关于信息甄别和判断的区别?资本家拥有的信息更多,而劳动者没有,所以劳动者只能选择保守的投资策略。或者,其实这是个强制的制度结果,资本家根本不允许劳动者选择承担风险的投资方式。比如说,资本家按照出资做股份,劳动者按照劳动力出卖价格做股份,投资收益双方按照比例分成,当然前提是劳动者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不逐月领取工资。

      劳动力的价格既然是市场化的,可以认为是合理的,那么问题的关键就不是劳动力价值被压低了,而是劳动者没有按照劳动力价值领回相应比例的收益。

      其实,泛泛而言,杠杆或者说剥削无处不在,高等级劳动者也许也是在掠夺低等级劳动者...

    • 家园 胡思乱想十四:中国应该可以成为内需经济体

      看了比较优势的一点介绍,其实发展中国家存在比较优势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发达国家相对发展中国家存在绝对优势。只有发达国家拥有快速的技术创新,拥有迅猛的新产业的形成,他们可以将新的产品卖回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才可以利用自己廉价的人力和技术模仿跟进,发展起来。

      说起来,所谓比较优势,其实是比较弱势。

      当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开始变缓,他们没有新产品卖给发展中国家,不能维持贸易平衡,就是我们这10几年来看到的情形,折腾,掠夺,和被诅咒。

      这个我们没有办法,但是我要想的是能否将比较优势理论套用在中国自己身上。都说中国从今以后要靠自己了,不能再依赖出口,而要发展内需。内需怎么个发展法?是的,今日之中国,人们还是有着蓬勃的欲望,怎么会没有内需呢?我们不是没有内需,或者内需不足,而是满足内需的收入不够。要想人人都有恰当的收入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也要利用各个地区,各个产业,之间的梯次。

      先进产业、先进地区的人们玩命创新,拓展新的领域,落后产业和地区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为前者提供服务,互通有无,构造坚实的循环,绵绵无绝。

      所以,关键问题是,低层次的产业结构过于庞大,而高层次的产业产出不足,我们需要促进高层次产业的发展,而这并不乐观。若干年来,我们造出了一些巨无霸,他们的强项不是创造,而是垄断,而是吸血,吸庞大低层次劳动力的血。

      是的,中国有广阔的土地,多层次的地域结构,这样一个大国,相比较小国而言,是有可能成为内需经济体的。但是我们需要自己的技术创新和高层次产业结构。这个恐怕不是靠增进社会福利能解决的。

    • 家园 胡思乱想十三:这是个投机的世界

      当政者掌握了印钞的大权,到底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还是逐渐又掌握了控制人类社会组织行为的一个利器?人类社会整体组织行为对这一新的刺激,是会更加驯服还是报以相应的进化从而使得这一工具慢慢失效?

      据《滞胀世代》说,在工业革命时代,通缩是常态,因为工业技术革新突飞猛进,生产趋于过剩,而金银货币保持稳定,所以劳动者除了要应对机器取代人而带来的失业问题外,却能享受到通缩带来的好处。这个时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被马克思发现并揭示,社会也极度不稳定,从而直接带来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实践。由于当政者对货币量没有控制能力,据说,也导致大萧条时代的恶性紧缩。

      从金银本位崩溃后,当政者逐渐洞悉了货币的奥妙,常态的通货膨胀和周期性的通缩变成了资本家/发达国家盘剥和掠夺财富的常规手段,也使得如《stocks for the long run》所说,债券收益从70年代开始被资产收益远远的抛下。追述到上一次的格林斯潘泡沫,使得美国乃至世界经济被人工制服,但是无节制的泡沫和汹涌的货币洪流最终导致此次经济危机。bernake此次的定量宽松几乎已经与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几无二致,他能吸取前任的教训么?

      我想说的是,当政者操控的印钞权“这次看起来确实能帮助我们避免大萧条时代的悲剧”,而由此引发的货币洪流的“投机性力量”会不会淹没当政者控制人类社会宏观行为的梦想?如果说当政者逐渐利用起来了货币政策这一个指挥棒,“投机性”是不是就是人类社会进化出来的一个新的行为模式从而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如果当政者不能收回此时创造的货币,也许世界经济还未走出通缩,就将进入滞胀。如果当政者成功了,无疑是人类对自身行为模式认识和控制的一大壮举,而此间导致的不公平等等长期毒药先忽略不论。保守主义经济学家对当政者此次运用指挥棒的艺术充满了怀疑,认为“天道循环,命由前定”;而乐观的投资者则认为“人定胜天”。

      这是个投机的世界,投机的力量几乎与货币政策的发明同时应运而生,投机就是人类社会演进出来对付货币政策这个操控人类社会企图的力量。

      投机的对冲基金和金融资本让格林斯潘的货币操控崩塌,而此次bernake刚一宣布收购长期国债,投机力量立刻在商品市场上报以颜色,国泰君安的《signal in noise》认为商品市场的应声而起使得bernake的收购长期国债计划很难实质实施而将只具有心理震慑作用。

      具体到2008年的世界经济,为什么经济学家们对其走势几乎集体错判?为什么此时大家都使用了“自由落体式的崩溃”这样的词汇?一个很大的可能,经济学家们对投机性货币的力量错判了。2008年,经济形势已经岌岌可危,而投机资本依然运用这强弩之末的间隙在商品市场上兴风作浪,使得经济学家以及企业都被迫加入这投机性的洪流中,“加紧囤货”,投机资本一朝撤退,企业们则开始了“出清存货”的行动,正是这一集体行为导致了“自由落体式的崩塌”。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洗劫,金融资本对失业资本的高位出货行动。只是还不能明白,发达国家的严重内伤以及金融行业的遭受重创又是所为何来?一轮风暴下来,我几乎相信一定是发生了财富的转移,是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了呢?

      据说,存货调整已经结束,面对当政者的强大许诺,投资者和企业已经开始恢复了再囤存货的进程,只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吸取半年前的教训,这次会审慎一些?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要还没见到对岸就先再次撤满了信心之帆?

      具体到国内,消费和出口已经不复可以依赖,只有政府强力允诺的基建投资可以让人们鼓足勇气甚至再次乐观。一季度的有色金属和基建相关行业的行情,正是基于这个期待,先行指标如发电量、货币发行量和PMI等也确实已经体现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信心的恢复。只是,我依然未看到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对复苏的路径给以揭示。我们还需要看到更多证据。

      一季度鼓气的勇气和投机力量,会平滑过渡到2009年后三个季度的真正复苏?还是我们又将面临一次小型的去库存化?

      • 家园 趋势投机心理越发严重

        最近A股的毫无抵抗力的下跌,恐怕与市场参与者的惊弓之鸟心理有关。08年猛烈的下跌使得多少人不再笃定,从而转作了右侧交易者。08年9月时这种心理已经形成,若不是政府力挽狂澜,恐怕1664打不住。这次能自发止跌吗?还需要外力吗?

        不独中国如此,美国和欧洲也如此,50步与百步的关系。欧洲货币的猛烈下跌和美股的惊魂下跌,恐怕都有这种脆弱心理的原因。

        • 家园 如果趋势交易者占主导

          如果市场上趋势交易者占主导(追高抛低),那么高抛低吸者有优势啊。

          反之亦然。

          当然,长期而言平均是这样。

          我记得某篇论文讲过这个问题。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