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看看旅美学者的大作:中国要从印度人的金牌中学什么? -- zzcrys

共:💬78 🌺16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错,奥运成绩就是反映国家综合实力...

        当然,不一定完全是线性的,但是处在那个方阵是基本靠谱的。

        现在世界前三就是美中俄。

    • 家园 奥运以前是有不允许专业运动员参加的规定

      比如足球项目,众所周知奥运水平比不上世界杯。 但后来似乎这条规定也改了,比如现在的美国蓝球梦之队等。 因此,说起穷孩子通过以体育为生,在奥运中获得奖牌而取得人生的成功,这些早已成为奥运所认可。

      但在这之前,奥运是有一种所谓“精神”,即体育是“业余”,也就是说谋生靠其他,参与奥运则是纯粹的有闲有钱的人的兴之所致。写到这里坏坏的想到,潘驴邓小闲,一下子就占了两项,要求不低啊,当然这届运动员们占了潘字的似乎也不在少数。

      以前是不是有钱也许不太重要,多数水上运动,田径等有闲就可以,对场地要求不高(现在当然不同了)。 但的确有不少的项目,如网球,划艇这些明显是有钱人以前闲了无聊为了取乐发明出来的,多数则对设施场地有较高要求,于是有钱成为一个参与的门槛 (高尔夫是奥运项目了么?如果是,老虎也乐了),少数如乒乓等则门槛较低,参与的人于是多得多,毕竟有闲却没有钱的人要多得多。从乒乓的成就看,说中国人民间缺乏体育锻炼与推广,是明显的无稽之谈,但同样的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似乎没有发现中国人在自行车赛车项目上的成就有其相应的地位,这其中的道理何在呢?美国游泳项目金牌多,难道美国是江河湖海多的国家?我看家里后院有泳池多还差不多。

      周末刚去Santa Barbara海边一趟,当时听到有人说美国队的沙滩排球男队有两位是本地人,有一位正好在玩球。不了解底细,但看到多数在沙滩上玩排球的人也不一定是多么富有,但有闲是一定的,因此只要三餐可继,饱暖不愁,场地设施是不会成为门槛的。虽然说有人资助你天天去海边打排球,不必为一日三餐而奔波,这样的事也不是不可能,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带有明显富家子弟潮人等休闲性质一个运动项目,而且也是这些人开展并带动的。很奇怪这样的项目也列上了奥运,那么为什么蛋弓弹球等不可以呢?要说奥运不偏心有闲有钱的项目,鬼才信。

      一直的印象是沙滩排球是一个在第三世界并不普及,而仅限于欧美少数发达地区一种颇具“时尚”感的体育运动,有些类似如练健美,或者滑雪中的滑板,甚至街头的滑板或竞技自行车等,当然这后几项也还没有列上奥运。就是这样的一个项目,昨天一个朋友提到“tian jia”(还没查到中文)这个中国沙滩排球女队在奥运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听到这个消息时,联想到沙滩排球在中国推广的可能性,不隐瞒的说,“走火入魔”这几个字的确在脑子里一闪而过。

      薛文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这几年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有钱人是多了,但并没有产生相应多的有闲人(当然,有闲没钱的人应该少了许多)。细想之下,可能是有闲也都花时间在舞厅饭庄里了,其实谈生意拉关系不一定都要在小姐的坐陪下进行吧,在健身房,球场上等不是更好么,况且这些体育运动本来就是为此目的发明的么。 一个在体育项目上勇夺金牌的富家子弟,比起一个醉心于酒足饭饱之后在欢场里打滚的富家子弟,听着总是要令人振奋些。 至于是否要把穷孩子们圈起来苦练金牌密诀,这事仁者见仁,智者健智吧,毕竟这还是在中国的特殊历史时期,毕竟还有郎朗这样的苦练成才的例子摆在那。

      奥运除外,如果说体育都是富人有闲的技痒之举,也不尽然。比如体操,拳击等,如果不是穷孩子,能吃苦,能忍耐,以玩票之心,哪怕是天赋之才恐怕也练不下去。因此说体育不应与政治挂钩是没错,但体育不带上社会阶层的烙印是不可能的。

    • 家园 薛一贯如此

      最重要的是他自己想说什么,观点后面的事实往往不堪一击。

    • 家园 薛涌同学就在河里
    • 家园 谢谢大家送花送宝,

      我是新兵,老潜水员。

    • 家园 因为它是民主的金牌

      民主国家的金牌一块顶专制52块。

    • 家园 歧视有精神/人格障碍的人是不对的。

      只要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我们应该允许精神病患者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 家园 又是一个JY!

      "has selected him as one of 50 "public intellectuals" who influence China",这是谁给的头衔?真是厚颜无耻!

      不是我看不起北大,北大的汉奸产出率也太高了点。

    • 家园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可惜了当年还比较喜欢他介绍美国的政治体制方面的文章。

      还有当年的南方周末,怎么就从充满了正义、理想的18岁小伙子变成了一个50左右的怨妇呢?

      非常怀念当年一杯茶一份南方周末的那些悠长的下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