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前天的日本7.2级地震有没有预报?居然还死人了。 -- karman

共:💬30 🌺2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前天的日本7.2级地震有没有预报?居然还死人了。

    在古代,妖言惑众是个可以杀头的大罪;在二十多年前,反革命言论也是个可以枪毙的大罪。时代真是进步了,不是么?谣言惑众是大摇大摆地在国内横行。

    四川大地震后有两个事情是颇让政府头疼的。 一是有人指责政府隐瞒真相、在知情的情况下不发布地震预报;二是学校家长要闹事,说学校是豆腐渣工程,因为学校没有抗住八级大地震。

    现在我们来看看日本的这次地震。 第一,以日本科技之发达、地震发生率之高,日本是否做了地震预报了呢?第二,据说日本建筑抗震标准世界第一,日本人工作最认真、质量最好,他们的房子是否塌了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图片引自新浪网。

    看看,好像没有预报,而且房子也塌了,也死人了。

    现在有人骂余秋雨,只能说明余秋雨所说的那股反华势力确实存在。 

    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民众里有相当部分人是愚昧的。谣言(妖言)止于智者。智者太少谣言(妖言)就容易传播。

    ====================

    附关于建筑的老帖二篇。

    《简单谈谈建筑结构和自然灾害》

    作者:karman

    首先说明,俺不是什么建筑大师世家出身也不是什么同济清华等名校建筑系的,只是一个对工程技术有点了解的上网爱好者,但这不妨碍俺谈谈建筑和自然灾害。

    中国的居民住房和办公楼等多层和高层建筑多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 这种结构的主体是由钢筋水泥樑和钢筋水泥柱组成,多为现场浇铸。 除了起到加强作用的剪力强外,内墙外墙不承力。 由于不承力,所以现在国内装修

    时可以把整面墙打掉。 墙体可以是红砖和煤渣渣砖等等。 由于中国人力便宜,所以红砖长期以来一直是墙体的主要材料。 (美国人工贵,所以居民房子砖墙很少。)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自身份量重,刚性好,抗风性和抗火灾能力都比其他结构好,而且造价便宜。由于造价便宜,所以被世界各地广泛采用,可能是世界上多层高层建筑最普遍使用的结构。 但是由于韧性差。所以地震烈度超过设计强度时难以生存。其他结构还有钢结构,其有点是韧性高,份量轻,施工便利,抗震性好,但抗火性不好。

    而居民平房,北美是木结构,中国是砖木结构,各有其优缺点。 木结构抗震性好,但抗风性差, 但美国中部飓风集中发生地居民住房偏偏还是木结构,所以年年有人被吹死,年年有房屋被吹跑。 他们就挖地下掩体来躲避飓风。  当年洛杉矶地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架公路塌下来把汽车压在下面成了三文治,而老百姓的住房大多无问题。 但是加利福尼亚年年烧山火,木房子就是火中添材了,年年有加利福尼亚人被烧得无家可归。

    而中国那么多地震,可是偏偏用砖木结构和混凝土框架结构, 无他,经济决定也。美国人工贵,所以钉木房子, 中国人工便宜,所以砌砖。this is the way of world.

    《有专家出来讲了抗震概念,我再讲讲失效模式概念应用于抗震设计》

    作者:karman

    大家都有汽车吧, 几乎每家有一辆, 全北美有大概一亿多辆汽车。但是你开车的时候担心或想过你的车轮子会掉落嘛?全北美可是有4亿多轮子呢。。。

    这里的问题就是工程设计上的失效计算和失效模式问题了。

    开汽车,有人好好的爱惜地开,有人猛开, 那么轮子上的轴承应该怎么设计呢?设计寿命是如何计算的呢? 比如一个轴承设计寿命是行驶25万公里,是不是到了25万公里四个车轮都一起掉落呢?

    哈哈,这里就牵涉到概率问题了。 工程师是使用概率工具来设计和计算的。简单说,工程师不保证你的轮子在25万公里范围内一个都不掉落,而是保证四亿个轮子轴承的90%能正常工作。 

    那么90%这个值是怎么选定的呢?那是经过研究而定下的设计标准。

    同理,建筑抗震标准也是这么个道理。 抗八级地震,并不是说100%的房子在7.9时不倒,而在8.1级时全倒。 而是在8.0级时xx%不倒。 而这个百分数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是建筑专业的,请专业人士补充。

    ---补充一点:建筑施工和工业生产不一样。 工业生产的质量控制可以做到6个SIGMA, 也就是一百万个产品中只出一个次品。 而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就十分复杂,同一份图纸在同一个地方造两桩楼,可能一个六级地震就倒了,一个可以抗八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