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戏说“红色经典”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 MP4

共:💬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戏说“红色经典”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达了所谓“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这基本上等于为当下电视制作中正愈演愈烈的戏说“红色经典”热潮下了一道禁令。官方人士解释说,红色经典改编者“没有了解原著的核心精神,没有理解原著表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本质。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娱乐性,在主要人物身上编织太多的情感纠葛……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 戏说红色经典有三宗罪:“误读原著、误导观众、误解市场”。

    其实在这道禁令下达之前,关于新版电视剧《林海雪原》的争议就已经屡屡见诸于报端,耐人寻味的是,几乎完全是一片谴责抗议之声。结果也很正常,该剧仅仅在一些地方电视台的二套节目中仓促露面,随后便销声匿迹了。

    那么,戏说本身是否在“误读原著”?按照诠释学的观点,理解是一种无限的过程。诠释本身是因人而异的,意义也很难有一致的确定性,就是说,没有一个标准可以是至高无上的终极标准。 按一些文学评论家的看法,对原文唯一可信的解读是“误读”;原文唯一的存在理由是它在读者中所激起的系列反应。原文只是一次野餐会:作者带去语词,而读者带去意义。比如对《红楼梦》的诠释,鲁迅先生就说过,艺术家看到美,道学家看到了淫,革命家看到排满,闺阁女看到才子佳人……文学或艺术并非如数学般精确,本身就带有想象、隐喻、象征的不确定特征,实际上,越是经典的作品,其意义越会因人而异,越有广阔的诠释空间和无限的回味。

    需要说的是,所谓“红色经典”仅仅是一个特定概念,当然并不是指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的真正意义上的经典。他们是时代的产物,大多属于遵命之作或者应时之作,其本身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比如《红灯记》中的李玉和就不同于《自有后来人》中的李玉和,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与《智取威虎山》也多少有些变化,这样的变化基于对革命英雄和革命叙事方式的变化,同样有时代性,既然如此,时代又不同了,为什么就不能出现第三种不那么高大完美的平民化形象的李玉和或者杨子荣?

    “误导观众”之说则是一种概念上的误解,当然,中国文化向有“诗言志,文载道”的传统,文化有很强的教化作用,但教化具有强烈的时代特性,“红色经典”通常都带有很强的教化性。但时代已经改变 ,当年的教化意义早已荡然无存了,今天的文艺作品假如还按那种模式去说教,会让人笑掉大牙的。即使是我们这一代读(看)着“红色经典”长大的人,假如今天再去重读(看)这些经典,也会产生荒诞感和不真实感的。今天的年轻一代更不会去相信那些“高大全”式的完美英雄。没有任何一种说教是可以与现实抗衡的,与现实和人性背离的任何一种教育方式无论其本身如何天花乱坠,在阳光下都难免会有轰然崩溃之日,会被书本误导的人通常只是无可救药的书呆子而已。所谓“误导观众”之说大约高估了教化的作用,低估了观众的理解力和智力了。

    至于是否“误解市场”,这恐怕不应该由官员下定义,而应该取决于市场吧?电视剧本身并非什么纯粹的文化,大多数仅仅是商业流水线上的产品,有很强的商业味道,也需要迎合时尚风气甚至观众的一些低级趣味,不过,假如真的误解了市场的话,这条流水线上生产的劣质产品,一部地道的低俗之作也会很快被人遗忘,被市场淘汰的,这也似乎没必要让官员们操心吧。

    那么,戏说“红色经典”究竟动了谁的奶酪?需要官方出面下禁令?实际上,问题出在戏说本身,戏说虽是无心,却无端吹皱了一池春水。戏说乃是对“红色经典”作时尚性的改编,此举是对传统观念的解构,已构成了对昔日意识形态教化的一种颠覆。昔日在意识形态下高居神圣殿堂的“红色经典”是完全封闭性的文本,只有官方宣传机器才可以做出唯一性的诠释,而今却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人们按照意识形态之外的情节任意制造其他的选择和出路,试图动摇一种已成为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的圣殿,在当下的这样一个失去了权威的时代,唯一控制社会的就只剩下政治权威了,而戏说行为虽然针对的仅仅是一些过气的文艺作品,本身却隐隐含有一种对政治权威的不认同和嘲笑意味,岂能不让对方老羞成怒?

    • 家园 【评论】“红色经典”的奶酪变馊了,这是一件好事

      绝大多数“红色经典”的“经典”在于它是如此的红色、 如此的典型,使人一看就能想起那“红色”的年代,而与通常意义上的经典绝无干涉,也许称之为“红色标本”更为合适。

      “标本”居然能够激发如此多的人的“创作”欲望,其实也不难理解:投“主旋律”所好可以获得政策性的投资支持和政策性的播映支持。但随着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加剧和相应的播映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后一种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小,而这是与收益直接挂钩的。于是为了在播映市场上生存,对“红色标本”也不得不进行商业化的改造,但这就同时得罪了它的最大资助者――政府,和它的最基本收视群――中老年怀旧型观众。说对它不满意的声音代表了民意倒也不错――除了那些有兴趣对它“不满意”的,其他人都是无动于衷的。

      虽然给死者用的化妆品越来越高级,从大宝用到了美宝莲,可这并没有使死者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和尊敬,反而使死者家属的脸上越来越挂不住――还是入土为安吧。

    • 家园 不同意你的观点,戏说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较老的一代是看经典长大,你戏说等于是歪曲原著,新的一代你再戏说能超过所谓的言情剧,所以一样不受欢迎,例外不是人。

    • 家园 “作者带去语词,而读者带去意义”。说的很有道理。

      国外做过一次调查,让不同的人听贝多芬的那首“月光曲”,然后谈谈感受到了什么。结果答案是五花八门,但是这似乎并不影响人们欣赏这首歌曲。

      后来人们总结出,经典名著是开放性的,结构性的,有无穷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充填.所以说断了臂的维纳斯和残缺了几十回的红楼梦也许是件好事,留给人们无穷的遐想。。。

    • 家园 好文
    • 家园 新作不如旧作卖座吧?

      有老百姓看不惯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 家园 应该说这里不存在所谓民意

        或者老百姓有些接受不了的地方,因为解构本身颠覆了原有的一些固定观念,不过想想这些年来老百姓更不能接受的东西有那么多在大行其道,比如16大前后变了味的新闻联播。中国的民意是无法集中起来的,起作用的还是强势话语,不过其中多少利用了人们的一些心态,属于伪民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