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经济问题研讨的问题,对鼎革说几句 -- 陈经

共:💬32 🌺10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关于经济问题研讨的问题,对鼎革说几句

    鼎革对胡不归的某些话觉得有问题,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我认为这是经济学专业,与经济文章的关系问题,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看经济讨论文章需要多少经济学专业知识?

    如果是看文章,我觉得完全不需要。因为经济问题完全可以写成大白话,特别是一般网友关心的那些话题。如果文章是写给没有专业知识的一般人看的,而别人却看不懂,那是写的人有问题。

    在西西河经济版这个特定场所,我认为约定俗成的,没有专业知识的河友们是期望自己能看懂的。因为已经有很多言之有物的文章,大家都能看懂。

    读者有需求,而且经济文章又可以写得好懂。所以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潜规则”,经济文章要写得好懂。

    二.写经济文章要多少专业知识?门槛有多高?

    关心西西河经济版的读者与作者,有经济专业的。但我感觉不多,绝大多数还是非经济专业的,我和胡不归虽然写得长,但都是业余兴趣。要是参加“经济学专业知识”闭卷考试,这儿的人,多半是不及格。

    当然,这是一个公开论坛,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讨论经济问题。那么,是不是经济学专业知识不行的“业余作者”,写的文章就不行,就会有很多问题?这我却觉得未必。

    考虑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标准。如果用经济专业的标准来评判,那很多贴子水平不高,问题很大。我理解专业人士的感觉,觉得某些话、某道理明明是某有名专业论文中说过的,业余作者却对此完全不知道,感觉不好。专业的早就精细阐述的道理,业余作者却当个宝一样说出来,专业的可能是看不惯业余作者的无知。业余作者也可能某些名词模糊理解,定义不清,如果要深究的话,是犯了“不严谨”的错误。鼎革对胡不归的批评,指出一些问题,我认为就经济专业的标准来说,是说得过去的。我个人欢迎这种批评,认为是有益的,可以多角度理解问题。

    但这个专业标准我认为不合适,因为读者群是业余的多。如果一个经济文章让大家喜欢看,愿意一篇接一篇地看,看完了送花,看了有收获有想法,积极参与讨论,那就是好文章。这是一种“结果论”的标准,管它写的人啥背景啥写法,抓到了老鼠就是好猫。如果业余作者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什么门槛?

    经济学专业知识是不需要的,一知半解,边写边学都行。无非就是一些道理,道理通了,从哪来的不用管。我从来没看过经济学专业书,但思考经济问题并没有困难。我认为这是“经济”这门学科的特性,业余的也有办法思考,其它专业这么干是不行的。

    但我觉得,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必要的。如果这方面不行,写出来的文章容易有很大的漏洞。理工科学生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知道要有根有据,要平衡考虑,多方检验。这可能是更加根本的东西。

    另外,适当的“名词包装”是需要的。业余作者想通了一些道理,这些道理有时并不比专业人士的理解低级。但是,要较好的阐述出来,需要借用一些经济学专业人士发明的名词,不能全是大白话。对这些名词,最好还是能知道它的粗浅的意思,但也不用太过深究,就可以把道理说清楚了。例如GDP,外汇储备,这些专业名词,业余作者至少需要去粗略搞懂它的专业含义。

    有了这两条,我觉得门槛就差不多了,就可以在西西河经济版发质量过得去的贴子了。

    三.经济学专业人士的问题

    经济学和别的专业不太一样,有大量的业余人士在应用思考。经世治国的道理,并不是专业人士完全把持的。其它学科,不专业基本可以直接剥夺资格,门槛非常高。

    我感觉因为这样的特点,经济学专业背景的人,反而会犯很多错误。我想说的是,并不是只有专业的可以批评业余的,业余的也可以看出专业人士的大问题。人们很容易知道,休克疗法臭大街了,业余的都可以骂几句。

    专业人士的问题可能是:

    1. 学了一堆专业名词知识,道理却糊涂,联系不到实际上来

    这种专业人士写出来的文章,会推出很多荒唐的结论。我见过不少这样的专业文章。

    2. 拿数学当门槛,经济直觉却不行

    文章写出来一堆数字加公式,得出的结论没有意义,甚至极端错误。

    3. 思维受限制,想来想去在框子里出不来

    看了一堆专业文章,脑子里有了成见,掉进了名词系统,不能回归本原考虑问题。

    当然,专业人士有不少水平很好的。但我明显可以看出专业人士的这些严重问题。数据不严谨,没有出处之类的问题,专业人士可能会觉得更严重,我却觉得不是关键。我认为要思考经济问题,业余的完全不用害怕专业门槛。辩论起来,有理说理,是不用怕的。

    我认为,西西河经济版读者与作者的水平,是相当高的。专业的来讨论经济问题,如果不用专业标准来评判,并没有什么明显优势。鼎革是专业人士,来参加讨论,是很好的事。这是我的观察与思考,有啥说啥,如有冒犯,并非有意。

    元宝推荐:爱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其余都同意,只有一句可商榷

      “我从来没看过经济学专业书,但思考经济问题并没有困难。我认为这是“经济”这门学科的特性,业余的也有办法思考,其它专业这么干是不行的。“

      业余讨论经济问题相当普遍。但是经济问题和经济学的问题不能直接划等号。任何一门科学都有门槛,为什么偏偏经济学没有?经济学是有门槛的。

      某老大说过(不举名了,免得说又扯虎皮拉大旗。)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家的意见可能有根本性分歧,但是面对非经济学者的时候却总是出奇的一致。这种一致就是一道门槛。

      河里的讨论很多很有质量的帖子并不来自经济学专业的河友。这能反映陈经兄的论断。经济学是人的科学,是民生的科学,大家不管学过没学过每天都在实践,当然容易发言喜欢发言。但是这也和我们一直以来的经济学教育有关。中国的经济学教育,起码在90年代中期以前是政治经济学。中国之前的经济学教育,是没有高等数学的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必须有高等数学。这也是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经济学大举入侵的一个原因,因为落后了。

      我们在河里讨论,不需要设门槛,互相交流,教学相长,很好的气氛。确实,很多大的经济问题,都可以靠着清晰的逻辑思维来解决。经济学不能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但是能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他科学也可以。但如果据此以为“民间经济学”可以与“经济学”比肩,就失之偏颇了。谈理论,谈实践,都是经济学的部分,可经济学还有很多的部分,有门槛的部分,这些我们没有讨论到,那其中很多是用来做事的部分。

      非经济学专业谈经济学有一个好处,就是视野开阔,不会钻牛角尖。有一个坏处,就是经常把不同的概念或者范畴扭在一起。现实也许是扭在一起的,但由此得到的观察或者推论就包含了太多的隐含前提。

      我觉得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句,99%民间经济学的观点,都是经济学专业人士讨论过的,剩下的1%里面,可能一半比较荒诞。换句话说,我们在这里批评的那些“大腕”那些“经济学家”,我们批评的都是他们知道的东西--但是他们不说,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也许有别的考虑。当然换个角度,我们河里的任何讨论,对于专业人士可能也都是99%的旧标题。

      经济学,尽管不完善,是科学。经济学的讨论是OPEN的,但是专业知识有值得尊敬的理由。当然,学经济学专业的人,未必就一定是专业人士,啊,应该说很可能不是专业人士。因为学术现在越来越成为糊口工具,从比例上来说,学知识的人多,积极观察思考的人少了。

    • 家园 就像是营养学 和烹调学

      我是学生物工程的

      看到很多没有营养 甚至是有危害的菜 原来都觉得痛心疾首

      现在慢慢的懂了。原来很多人就是喜欢那个味道而已嘛

      虽然又有营养还有味道 是我们的追求

      可是能够做到一点 已经很不错了。。。

      谁又可以一篇感想 都做得像霍金那么寓教于乐

      或者是写出<自私的基因>那么伟大呢?

    • 家园 将经济学说成大白话,才是真功夫

      在经济里学经济,只能获得一些操作性的知识。真正的大牛,必须跳出经济学经济。在宏观部门工作的,尤其需要。 毕竟,经济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常常在于经济之外。再加上某些特殊意图,比如颜色什么的,经济理论更加混乱不堪了。正如陈大所提倡的,用一般常识去理解、分析经济以及经济之外的东西,其实反而更好。

      常识,容易被忽视的宝贵财富。

      另外有趣的是,经济学的鼻祖经典,《国富论》其实是写得相当直白的。

    • 家园 受教了,花!
    • 家园 政委就是政委,确实不一样。道理说得平实易懂
    • 家园 花,赞&quot;......积极参与讨论,那就是好文章。&quot;的标准。
    • 家园 陈大好文,佩服佩服
    • 家园 感觉经济学就像复杂系统的模拟

      影响的参数太多,如果限制条件少,模拟根本就不会有结果,如果限制条件,假设太多,这个模拟出来的结果也就只能玩玩,没什么太大意义。

      经济学就是人类社会的模拟,每个人都是一个变量,加上“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这样的超大系统,呵呵,难啊

    • 家园 花赞一个,文章读起来很象毛泽东的语气。话朴实,理易懂。

      真不愧是政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