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和颜子: 做博物馆的标本,还是做新世纪的主人。(全文完) -- 厚积薄发

共:💬81 🌺40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身攻击和单纯的批评还是要尽量区别开的,尽管有的时候不那么好分辨

        也许可以据此将你所说的两面性分离开。

        此外窃以为还有一种攻击,即对著名历史人物的谩骂,比如什么mlr之类(这里就不写出来了),尤其是对有相当一部分参与讨论者比较尊敬的人的谩骂,更糟糕的是有时就干脆只是谩骂不说道理。我以前讨论的时候也有这个毛病,喜欢喊蒋光头,不过现在觉得这样还是不大好,还是喊老蒋了,呵呵,虽然不满依旧没变。

      • 家园 可敬可佩!上花!我还是鸡蛋里挑点毛病吧。

        楼主把理科生的思维模式体现得淋漓尽致啊。不过,因为俺理科不好,只能从文科的“不过”开始回帖了。

        科学和人文科学互相尊重的原因恰恰在于它们有着共同的起源。它们起源于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心”,哲学在希腊是“爱智慧”。当你试图用“数学的定量化”来定义“智慧”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把“智慧”给狭隘化了。“智慧”就不再是智慧本身,而成为一种“工具”了。“智慧”变成工具,人最终就变成了自己的的“工具”的仆役而不是主人,脑袋终究抵不过铁锤的。“工具理性”是人类前进的动力源之一,但是,并不仅仅是科学带领人类走出了蒙昧的泥淖。至少五四那时候,还高举了一个民主。就举民主本身,民主是不会从自然科学中推出来的。甚至,如果进行模型演算的话,很多科学家会选择专制,就像纳粹科学家选择人种改良、种族灭绝一样。科学,本质上是谦虚的,它很少宣布什么什么是不可更改的“真理”。但是,如果没有其他的“智慧”去遏抑科学阶段性的“傲慢”,结果会是十分可怕的。核科学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成为毁灭人类的潘多拉的魔盒。

        只承认一种“智慧”,是让人怀疑的。

        我不会恶意推断楼主,好像您否定人文科学所有成果似的。但是,如果您认为除了科学的智慧以外还有其他的智慧的话,那么,就不应该匆忙地得出一下的结论: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现代人,要对得起人类几千年以来在科学和社会活动中积累下来的知识与经验,不要把古代的圣贤看得太高,否则就是对自己智商的侮辱了。如果说少年时我读圣贤书还常常有诚惶诚恐的感觉,那现在读圣贤书就只是和朋友聊天交流罢了。

        为什么呢?因为人文科学的智慧,从来不可能有完全的“数学的定量化模型”。人文科学的智慧,是从古人的智慧开始的,而且几乎永远不会把“圣贤看得太低”。即使我们认为从当下有限的人类生命经验就可以得出所有人文科学的智慧的话,那么这种智慧我们也没有脸面去教导给我们的子孙——他们有他们的复杂的生活,他们还得从头开始。如果考虑我们的生活从来不是一种静止的“生活经验”这个事实的话,那么,很遗憾,我们也就永远不会有关于当下的“智慧”。所有人文科学都要对古代经典的学习和解读开始,这就是这条似乎讲话的教育原理的根据。——你不尊敬古人的智慧,也就没有你自己的智慧,因为“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也终化作尘埃,成为古人。所以《圣经·传道书》说: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

        虚空的虚空,凡事都虚空。

        人一切的劳碌,

        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

        有什么益处呢?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地却永远长存。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

        急归所出之地。

        风往南刮,又向北转,

        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

        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

        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

        万事令人厌烦,

        人不能说尽。

        眼看,看不饱;

        耳听,听不足。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

        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

        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

        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生有时,死有时;

        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

        杀戮有时,医治有时;

        拆毁有时,建造有时;

        哭有时,笑有时;

        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

        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

        寻找有时,失落有时;

        保守有时,舍弃有时;

        撕裂有时,缝补有时;

        静默有时,言语有时;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

        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尊重古代先贤的智慧,这不是对我们智商的侮辱,恰恰是对我们智商的尊重。

        可能楼主看过北大经济学家汪丁丁的书吧,此人数学很好的,现代经济学模型众多,可是缺少不了科学的视野。不过此人有一篇名文,《知识,为信仰留余地》外链出处,篇名是康德的名言。文章讲的虽然不是科学为人文科学留下余地,但是大致也能表达这个意思吧。可供参考。

        实用主义可以一时利己,对“全面”的智慧的尊重则可利家利国,也才能赢得别国的尊重。不管中国人在改变自己的生活方面多么成功,如果不能为人类文明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的话,恐怕仍然算不得一个伟大的民族。

        • 家园 读了汪丁丁的文章了。

          觉得很好,不过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细细琢磨,毕竟我的人文底子还是太薄了。

          文中提到了哲学家罗素。这个人几乎是我心中的楷模,他的很多观点我都能感到共鸣。

          您的这个回帖已经收藏,并送花一朵。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向您请教。

        • 家园 我同意您的观点。并作一点澄清。

          我本无贬低人文科学的意思。只是痛感于很多人对严谨的思考方式的轻视,所以可能在行文间有些过于强调了。

          我的“侮辱智商说”无非是强调我们要吸收后来自然科学的成果和启发。我前文也提到我认为老祖宗有些问题想得很透,因为他们思考的是人性的问题,人和社会的关系的问题,而这些是相对稳定的。即使以后人类建立了一个横跨银河系的社会,有些东西还是可能成立的。

          人文科学的一个问题是人人都可以说道几句,就和民主自由一样。但问题是不能不讲逻辑。就像我不能前面说A推出B,后面又说A也是从B来的,这样就形成逻辑循环了。

          把自然科学的方法引入人文科学的研究,就像用电脑系统帮助股票交易员交易一样。只是尽量把机械的,可以自动化的东西剥离出来,让交易员集中注意力于更重要的事情。这和飞机上的自动飞行系统有些类似。

          希望我把观点解释清楚了。欢迎进一步地挑刺。

          • 家园 千万别走啊!!我没有多少不同意见,只是根据自己的观感写点感想。

            只是思维模式不同罢了,实在没有什么大的差异。论坛上就是这样的,大家为一些似乎没什么价值的问题大吵大闹,但也就在混乱中坚定和完善自己的思想,也同时更有信心地走向前去。

            希望你还是留下来,河里不能缺少你啊!工作忙可以少抽点时间。在此深深慰留了!!

            • 家园 晕倒。千万别误解。

              很感谢您给我“挑刺”。您提意见还是很中肯很和风细雨的,我很感谢。怎么说呢,古人云,“朝问道,夕死可亦。”为了见一个能够交流的朋友,古人需要跑很远的路,花很多的时间。感谢现在有了网路,可以让大家身在世界各地,仍然交流无阻。

              准备暂时离开西西河的想法其实一两个月之前就有了,铁手是知道的。但是一直舍不得,所以还留恋于此。现在由于工作的原因,越发觉得需要全神贯注了。网络上的信息量太大,难免会造成干扰,主要是很多事情关心则乱,这一点相信河里的很多人都会有体会。另外我自己的很多想法也需要一一验证,还是需要花时间的。希望我自己能够把想做的一些事情尽快完成。到时候如果西西河需要帮助,我也能够尽一己之力。

              河里大牛很多,不缺我一个,而且还不断有厉害的新人加入。我终究还是会回来的,只是蛰伏一段时间而已。多谢多谢。

      • 家园 厚兄真够认真的,鲜朵花吧

        昨天看到你在新兵营贴图,还不明白咋回事呢。

        但坦率地说,我是已经对这类问题能否“柃得清”报持相对悲观的态度了(但对于细节能否搞清楚还稍稍乐观些)。

        河里以前也多次对历史人物,甚至文化人物产生争论,有一次我写了这么一段:

        评价人物,至少有四个难题:

        1,细节问题:就是“硬”事实:谁先开的第一枪,事物的因果承接关系,这个也是两条腿走路------多方对比第二手史料和“考古”第一手史料。这件事没看起来那么容易,没见几十年前的事好多仍然是细节不清吗?

        2,价值观(远景):在事实没有大争议的前提下,双方有个立场问题-----这个,民族感情国家立场(或者中立)必然存在。

        3,价值观(近景):双方在2上的立场一致,可具体到那个环境,激进还是缓进,现在开打还是再等一年,那也都是要命的问题,这些分歧足以“血流成河”(论坛里的)。

        4,现实需要:123都一致了,但是现在更需要提倡什么?上面说的拥L反L,就是这个例子了,双方都反对XXX,但有的认为L的匕首投枪正是需要大力鼓吹的(当然是对XXX),另一方则不这么看。

        抛开上面这些,还有个“权重”难题:如果一个人一生中每一件事(或者主要事迹)都可以被打分,这些事件的大小权重如何排列呢?稍有不同,加权以后的总值就不一样了。

        所以啊,我支持“无知者无畏”的态度,何况,讨论的不是蒋毛这一类,......,一个xx各自表述算了。

        现在又过了两年多,我个人的感觉,当初写的时候还是把4的作用低估了,中文论坛上关于历史的争论,有时候那么激烈,其实还是因为论者认为“历史合法性可以颠覆现实合法性”,但真的如此吗?俺是有点怀疑的。

        另外偶觉得,个人的一些从宏观上看“小”的遭遇,其实对观点的形成,有时候比多少理论书都管用。有些当年的8*8“右派”,出来受了洋人的气,可以一夜之间变成左派,反过来的也有:一次某运人士来本市“报告”,说了一大堆TG的“历史问题”,当场底下就有一个中年人站起来说“我爸是跟老共打过徐蚌会战(没错,就用的这个词)的老兵,但你说的这些历史俺一点都不关心------俺在中国的生意红火得很,俺去大陆当地官员也很欢迎;在这里碰到洋人,俺想到现在的中国已经可以让美国害怕,觉得很有面子......”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番外篇之三:思想的定价:一个中关村倒爷眼里的香草味期权。

      假定一台电脑有20个部件。这些部件在零售市场上都能买到。现在你发现这20个零件加在一起的价格是1000元,而一台电脑整机的价格是1200元,你会如何做?我读大学的时候有所谓‘攒机’的说法:想要挣点零花钱的大学生们会利用这个价格差挣一笔200元的小外快。

      反过来,如果台海有事导致电脑存储器价格暴涨,以至于你手上的电脑整机的零部件总价格达到了1300元,你会如何做?当然可以把电脑整机拆了,把零部件都卖掉。这样你可以赚100元的差价。这种倒买倒卖的行为我们先姑且称为中关村倒爷的生活。

      在金融里有所谓的期权。比如说微软的股票现在是每股25元,我可以买个期权,使得我在30天后可以选择以25元的价格买入微软股票。如果30天后微软股票达到每股28元,那么通过以25元买进再马上转手以28元卖出,我可以赚取每股3元的利润。当然如果30天后微软股票价格低于每股25元,我不买就是了。金融业出售的期权多种多样,这只是最简单的一种。通过在这个基本的金融产品上添加附加条款,我们还可以获得更复杂的金融衍生物。“衍生物”就是说这个金融产品(或者更准确的讲,金融合同)是依赖于一个基本东西的价格的。这个基本东西行话叫“the underlying”,这里是微软股票;建立于基本东西之上的金融合同就叫衍生物(derivative),这里就是以30天后25元买进微软股票的期权。这里提到的这个具体合同被称为香草味期权(vanilla option),是因为西式糕点里面一般都会添加香草精华,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味道,就如化妆时打的粉底一样。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这个金融合同使得我包赚不赔。所以这个金融合同应该是有一个价格的。问题在于,如何给它定价?

      从倒买倒卖电脑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零部件”,使得这些零部件可以被用来“组装”出上面的香草味期权,那末香草味期权的价格就必须等于这些零部件的价格总和,否则就有差价(术语叫利差,arbitrage)。市场会通过供需波动最终抹平这个差价。更详细的讲,就是首先意识到这个差价的人会不断象倒买倒卖电脑那样赚取利润,使得期权或者它的零部件的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卖方相应地提高价格,直至这个利差消失。

      那末有没有这样的零部件呢?这个中关村倒爷是受过一点科学训练的,所以他在纸上推演了一下,过程如下。

      “假定我可以买卖股票。假定现在股票价格是S(0),一个确定的数。到明天的时候,股票价格会变成S(1),一个随机的数。作为简化,我假定S(1)只可能取两个值:uS(0) 和 dS(0)。这里u和d是两个数,满足0<d<1<u。直观的讲,如果股票涨了,S(1)就是S(0)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u (对应于“涨”:up); 如果股票跌了,S(1)就是S(0)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d(对应于“跌”:down)。

      现在我还假定我可以往银行里存款或者从银行里贷款。利息都是r。很显然,我必须有d<r <u,否则会有利差。例如,如果r<d <u,我可以贷款买股票。无论股票的价格如何,我赚的钱都多于要付的利息。

      现在我的问题是,我是否可以通过持有一定数目的股票和银行存款(或者贷款),达到“组装”一个明天可以兑现的香草味期权的目的。也即当明天到来时,我股票和存款(贷款)的总价值刚好等于期权兑现时的支付(payoff)?

      假定这个期权在明天兑现的价值是 max{S(1)-K,0},也即,如果明天股票的价格S(1)高于K元,我就可以兑现,挣到S(1)-K元;如果明天股票的价格S(1)低于K元,我就不买,这样收获为0元。

      现在我列个方程。假定我在今天投入P(0)元,用这个钱买了m股的股票,价格为S(0)。那末买完股票之后,我就有m股股票和(P(0)-mS(0))的现金。第二天一觉醒来,我的股票价格变成了S(1),同时银行支付了我(P(0)-mS(0))r的利息,我的总资产就变成了mS(1)+(P(0)-mS(0))(1+r)。为了“组装”香草味期权,我希望无论股票价格如何,我都有mS(1)+(P(0)-mS(0))(1+r)= max{S(1)-K,0}。注意到S(1)只能取两个值:uS(0)和dS(0),我就有一个方程组:

      muS(0)+(P(0)-mS(0))(1+r)=max{uS(0)-K,0}

      mdS(0)+(P(0)-mS(0))(1+r)=max{dS(0)-K,0}

      这个方程组有两个未知元m和P(0),然后解的时候注意到r<d <u保证方程组有唯一的解存在。Eureka!(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时的欢呼,希腊文:我找到答案了。)”

      上面的就是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Black-Scholes模型的核心思想。在这个模型里,股票价格被假定为几何布朗运动,时间也变成了连续而非离散。但是在计算机上实现Black-Scholes模型的时候,还是用到了前面简单的二叉树模型来逼近几何布朗运动。

      终于可以回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这个话题了。现在网络世界上各种思想的交锋很激烈,河里也不时有辩论。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前一段时间围绕老拙的价值投资的争论。大家会争论不休,从资产定价的角度看,就是如何给一个思想定价的问题。围绕老拙的投资方式有争论就在于老拙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化成具体的收益,或者说,不是老拙不牛,而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收益来让心存疑虑的人信服。沃伦。巴菲特用了三十几年的时间来证明。收益呢,我记得他的A股现在是13万美元一股,1987年的时候大概是3000美元一股。

      前面我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述现代金融工程的核心思想(有兴趣的河友可以去卡耐基梅隆大学的Steven Shreve教授的网站下载他的讲义,我写的大概对应于第一章),无非是想说明一点:一些金融衍生物的定价之所以大家能够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就在于你可以用金融工程的方法复制组装它。你不信我的定价?好,你出个不同的价钱,我立马可以用金融工程的手段套利。赚钱的是我,吃亏的是你,看你接不接受我的定价!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复制它需要的成本

      当然一切理论都是有局限的,这里就不赘述了。同样的,如果跟着老拙能有大笔的投资收益,我才懒得争吵呢,能挣钱的投资思想就是正确思想。

      所以谈论一种思想好不好,定量的讲就是如何定价的问题。我的观点就是: 要问一问这个思想能转化出多少的力量。这个力量可以用物质来衡量,也可以用社会在制度和精神面貌上的进步来衡量。

      五四时期中国各种思想的交锋比现在还要激烈。最终是共产主义思想在1949年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无他,这个思想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团结在了一起,取得了民族独立,主权完整的成就。共产主义思想的价格多少?它至少值民族独立这个价。

      我在前面的帖子里引述了马伯庸的《假如名著是这样写成的》。其中毛泽东写《论持久战》那一段,马伯庸虚拟了各方人物的反应,其中不乏质疑和否定,例如朱怀冰的“老毛在YY”。有没有在YY, 我想老毛已经在后来证明了他理论的价值。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与其在网上和人争得面红耳赤,不如把自己的思想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说服人,就如把香草味期权转化成等价的股票和存款一样。我一个朋友读书和工作时所采取的成长策略是不合常规的。当时他这麽做也不敢保证自己就是对的,家庭的压力也很大。但最终当他的工资拿到台面上的时候,一切质疑和争论就都消失了。他具体怎么做的我就不赘述了,大致与万马联翩的再谈色戒这个帖子表达的观点一致。(现在河里新兵的水平都很强悍啊。)

      你可能会问,有没有大家都清楚的例子?有,大家鼓掌欢迎。。。

      铁手总舵主。

      大家时不时地谈论如何弘扬中华文化,这个话题很好很强大。可是再好再强大,也只是话题,纸上谈兵而已。铁手做的就是建立了一个平台,把弘扬中华文化这个抽象的想法转化成一个具体的,世界各地华人能够分享经验,互相启发的精神家园。说这是弘扬中华文化的第一步,我觉得不为过。

      2003年西西河开流的时候,和样板戏《沙家浜》的胡传魁司令一样,“三五个人,七八条枪”。说当时的西西河就值几台服务器,老铁和开河元老的几百斤肉并不为过。到现在,西西河价值多少?在我看来,西西河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的耳目,中华民族的宣传部,中华民族的智库。您说它值多少?如果西西河真的成了兰迪公司那样的智库,它又值多少?当一种东西能够鼓舞民族精神,开启民族智慧,传承民族文化,为国家建设出钱出人出力的时候,它就是无价的了。到那时有人出天文数字的价钱来收购西西河我都不奇怪。这就是思想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力量之后的定价。(很奇怪,为什么这么有潜力的黄金单身汉还没有被mm们所淹没?

      老铁通过实践把自己的思想定了一个价。河里诸君如果觉得自己有好的思想,条件允许的话,何必与人在网上一争长短?把思想付诸实施就是了。如果是真的好,一切噪音自然就消失了。

      思想的价格=付诸实施后产生的实际收益

      后记:和国内的朋友聊天。朋友告诉我现在国内民智渐开,有想法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是整体还很浮躁,不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把想法一一实现。或者就如万马联翩说的那样,指望有现成的平台供自己发挥。这个就是我前面说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还是等靠要的区别了,河里也有帖子谈过这一点(一下子找不着了,好像叫“社会要负多大的责任”)。我不排斥借助外力,但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实现,还是要靠自己的。铁手走出第一步花了五年。河里诸君,我们准备花多少年?

      通宝推:威尔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思想的价格=付诸实施后产生的实际收益? 那些哲学家们要

        气死了,康德或者黑格尔的思想如何估价呢?

        • 家园 回复:一个实用主义者的辩白。(文末加了一句话)

          首先,在现在这个想多于做的年代,我的观点是用来激励大家把想法付诸实施,踏踏实实做事情的。只能算是一个视角,而非一定要作为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普适定理。

          其次,我这么讲的一个大前提是现在的紧要任务是救亡图存。这个大前提不成立,我说的很多话就都是偏颇的了。

          最后,说句老实话,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我都没读过,只是听过一些皮毛。据说黑格尔的哲学曾被德意志第二帝国奉为国教,类似于马列之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但是这并没有帮助普法战争之后迅速崛起的德国找到一条和平发展之路。最终第二帝国在一战中化为灰烬。我提这个也是为了思考中国现在的出路。

          至于康德,数学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围绕数学的本源问题发生过大争论。代表人物是希尔伯特和布劳威尔。具体细节记不清了,但是好像也牵扯到康德的哲学思想。依稀记得最后数学的发展证明了希尔伯特的观点更有生命力。他的观点我感觉是“唯物”,“数学是活的,不断发展的”,“要做数学,不要做空对空的思辨”。这个我不敢说我的记忆正确,毕竟是十几年前读的希尔伯特传记。

          坦白的讲,我并不是博学之人。很多哲学理论我没有时间精力去多了解。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是逝去的历史,古今中外都有,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例:科学的进展,社会的变革,人生的感悟;三就是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包括“实践出真知”,“实事求是”,“愚公移山”,等等。

          我身边是有博学之人的,但是在“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点上,我比他们做得都好。我觉得一个原因就是我没有什麽大的框框束缚,有股野蛮人的冲劲,同时能静下心来把每一点人生领悟转化成实在的东西。希望以后我还能在“影响社会”上做出正面的贡献。这一点我初步有些想法,但是可能要穷其一生来完成。

          如果说一定要对前辈的先哲们表达一些敬意,我觉得我能做的就是“用实践去寻找自己的理想,用一生去实现这个理想”。

          加一句话:感觉罗素对我影响也颇深。他说的很多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但是我水平有限,很多感受还不能说清楚,所以就先不提了,只是立此存照罢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