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八年军校,绿色青春 -- 大问号

共:💬304 🌺36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八年军校,绿色青春

    看到河里各位老大关于军营的帖子很多,却鲜有关于技术兵种和军校的文章。虽有土猴兄弟的哈军工系列链接出处,却因为时间已久,与现代军校有相当大的差别。某虽不才,却曾经于世纪之交在两所军校呆了前后8年时间,一则做学生,一则做老师。在这里将我的经历与各位分享。

    对科学家和解放军的向往应该是我这一代人共同的特征了。小的时候最流行的问题是:长大了想干什么啊?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和长征火箭太空卫星的影响下,答案并无例外的就是解放军或者科学家。当时家里管得严,一般不大让出去玩。所以上学放学途中就是我的战场,一把长伞就是我的54式。当时你能经常见到一个小屁孩拿着把伞,时而小跑前进,时而半蹲在树下向路外假想敌做射击状,长伞平举于胸前,嘴里还biu~biu~念念有声。那就是我了。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学不到三天,正当我急行军回家呢,突然眼前一黑,然后便是一红,我光荣负伤了。攻击我的并非步兵,而是机械化部队--一辆运送水泥板的拖拉机,伸出车身的水泥板将我无情地放倒,并在我脑门上留下了一枚军功章。

    事隔多年,军人的梦想虽已不像儿时那般强烈,但也还是在我高考志愿的天平上掷下了沉重的砝码。平心而论,选择军校志愿并非那么理想化,经济原因也占很重要作用。我自幼丧父,母亲将我兄弟二人拉扯大已属不易,当时已经逐渐开始并轨的高校教育收费会成为我们家里很大的负担。另外,技术院校的高科技特色对我也是相当诱惑,军人兼科学家实在是个不错的身份。总而言之,这三个主要因素使我在提前录取批次中,填下了“国防科技大学”这个响亮的名字。

    简要介绍一下国防科技大学吧。很多人认为有这样名字的学校多半是在北京,可是国防科大和中科大应该算是两个例外。国防科大前身是哈军工,当年陈赓大将抽调全国各地优秀教学力量在哈尔滨办起来鼎鼎大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这段历史河里很多人都知道,所以不多赘言。1966年,哈军工退出军队序列,成为地方院校,并在1970年被肢解南迁,电子工程系、火箭工程系和电子计算机系及院机关内迁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原子工程系内迁重庆,后又迁长沙,与主体合并。1977年,长沙工学院重新回到军队序列,教师进入军队编制,但是学生依然为地方身份,毕业生全国分配。当年求伯君就是国防科大毕业,分配到工厂去的。到1989年,学生还又开始穿起了军装。国防科大完成从地方院校向军事院校的转变。由于国防科大的高科技特色,他有一个外号,叫做“军中清华”。

    我高考在96年,回想起来已经10多年了。当时江苏省军校报考热还没正式开始,我算是领先潮流了。前面高考大家都一样,就不多罗嗦了,所有不同都是从接到国防科大的面试通知开始。

    喝口水先,土鳖来扛会儿铁牛。。。

    大问号:【原创】八年军校,绿色青春 续一:面试

    大问号:【原创】八年军校,绿色青春 续二:印象

    大问号:【原创】八年军校,绿色青春 续三:组织

    大问号:【原创】八年军校,绿色青春 续四:军训

    大问号:【原创】八年军校,绿色青春 续五:学习

    大问号:【原创】八年军校,绿色青春 续六:生活

    大问号:【原创】八年军校,绿色青春 续七:部队

    大问号:【原创】八年军校,绿色青春 续八:抗洪

    大问号:【原创】八年军校,绿色青春 续九:毕业

    关键词(Tags): #国防科技大学(大圆)#军队#军校#哈军工#国防科大元宝推荐:MacArthur,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 家园 【原创】八年军校,绿色青春 续九:毕业

      日月如梭,四年很快过去,我们也要毕业了。

      基本上,我们的去向不外乎两种,研究生或者工作。

      我们考研唯一的目标也只有科大本校。这是我们在选择志愿的时候,我们被明白命令的,其实如果不让考地方院校,我们基本也没什么其他选择了。而我们对科大的感情,也是很复杂的,既为科大在很多地方做出的骄人成果而骄傲,同时也对科大里很多官僚之处深恶痛绝。但是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随大流的态度,基本所有人都报考了,虽然有些人并没有认真复习。同时科大还接受外校考生报考,所以我们都明白竞争是激烈的,只是最后的结果仍然出乎了我们的预料。

      从98年军队院校改革,国家确定了科技强军的基调,开始制度性的从地方大学毕业生中吸引科技人才,开始试验4+1(4年地方大学+1年军队集训)之类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考研问题上,也实行了对地方大学考生一边倒的倾斜政策。简单说来,导致的结果就是,那年我们专业30多个只有分数最高的一个人考取了统招计划的研究生(其实最高分有两人,在队长的思想工作下,党员同学只有让给非党员了),剩下若干考了高分的只能读工程硕士,先分配到单位报到然后才能回来读书,很多在报到之后为了回去读书也历尽波折。

      至于工作呢,基本处于听天由命状态。成立新国防科大之前,科大属于总装,毕业生主要总装内部分配,多数是各基地。我们已经听说了一些师兄们在基地工作的传闻,比如94那个看仓库的师兄。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两位91级师兄在基地工作后,某日在路上碰见互相问候。

      “干啥去?”

      “我去地里看看庄稼。你呢?”

      “我去给猪喂点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基地的恐惧是不言而喻的。于是,作为第一届全军分配的科大毕业生,我们自然对“全军分配”这四个字开始幻想了,当人们对自己的未来无法把握的时候,所能做的唯一的事情也只有幻想了。回头再想想,总装之内分配,虽然到基地不一定好,可是至少还有专业对口的可能;等到了全军分配,分去了野战部队,根本没可能对口了。

      分配大概的程序是这样的,各用人单位提交往上需求指标,等到一定级别(也许是四总部,也许是其他兵种之类有较高级别的部门)之后,名额汇总到科大来,科大再往各系各队分配。如果有很硬的关系,名额下来时就指定给××了,称为戴帽子下来的;若是没关系,那么这个去向基本就由队长说了算了。即便是到了队里的名额也不是就没跑了,有同学的军代表的名额差点被工院的人抢走,让他担心好几天并四处找关系。

      虽说入伍4年了,可是我们极大程度上还是自认为是学生,在相当程度上保持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为了好地方好工作打得头破血流的情况我没见到;不过我们也是挺现实的,争去艰苦地区的情景也没有出现。队长基本是按就近原则安排大家的分配,各回各家吧。可是基地名额多,哪有那么多偏远地区的同学啊,有同学接到了一个选择题:酒泉还是岢岚。回来之后说,这不就是两堆狗屎让我选一堆嘛。

      后来听说全校(本部)有且仅有一个去西藏的名额,给了最弱小的9系,他们队长最后无法搞定,只好给了他们队一个最老实的学生。在这种问题上,被牺牲的永远是弱小者。当时和同学讨论,其实我们并不排斥去西藏,只是8年太长了,如果是2-3年就调回内地,可能会有很多人是愿意去的,比如当年的我和另一个同学。可是2-3年,对于军队工作来说也许又太短了,只能说世事难两全。

      对于领导们来说,把名额分配下去不算完事儿。鉴于之前有毕业之后不去报道的情况发生,我们所有的毕业证跟学位证是随档案走的,到新单位之后才能拿到手。去西北西南等艰苦地区的同学,还必须由院系派干部陪同,生怕再跑了。似乎之前跑掉的人中,有被抓回来坐牢的。

      无论如何,一年一度的分配计划还是完成了。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我们收拾行装,挥泪惜别四年同窗,踏上了奔赴全国各地的火车,去面对一个个新的工作环境。

      A分配到马兰,为了安慰A,队里给他一张党票。去了之后,A在基地内辗转换了好几个部门,深得基地副司令赏识。可是即便如此,他多数时间也是睡觉玩游戏,跟他同玩的有一个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气象学(或者是遥感学?我不太记得)博士。博士想走,可是基地就是不放。军队特色正是如此,科技强军的名号下谁也不想背人才流失的罪名,可是把人才装在筐里就不是人才流失了吗?两年后A女友毕业分配到北京,调动无门,遂谋求复员进京,又两年终成。

      B在西安通讯总站,山沟沟里。我曾去过,山清水秀,睡觉的时候屋外溪水潺潺,只是听久了还是有点吵。B在学校的时候学习并非过人,但是工作不到一年他就拿了军区全军比武第一名。在单位与战士关系也很好,同时因为是个队长,战士们也都巴结着。

      C费了番心思才成功守住军代局的名额。负责军队的地方采购,工作地点处于山清水秀的云南,单位待遇极好。但是单位老同志比较多,又多是混日子的,对技术没啥要求。C本人有点技术狂热,自己买了台单片仿真机学习。但是最可怕的是酒席,C属于那种开始不喝,3杯下肚就找人拼酒,但又没酒量的那种。喝到瞳孔放大无光感,送到医院抢救好几次,并且得了肝炎。跟A差不多同时要求复员,后来也同一批走掉。挥霍4年之后,运回家一个小集装箱,存款仍有15万。在地方公司工作一年多后读研去了。

      D和E去了特种大队。E本身身体健硕,运动神经发达,去了之后当排长,跳伞格斗样样来。但是后来转去机关。D则属于身体协调能力特差那种,连自行车都推不好,去了之后一样要万米泅渡5公里武装越野。同学中曾经传一个笑话:5公里越野后,D所在连队值班班长报告连长,“报告连长,除排长外全排到齐”。3年之后调到疗养院去工作。

      F是去四川的一个通讯团,据他说有段时间天天开着通信车运大粪。后来考回科大,读博到现在。

      H考上了研究生,当时就跟导师要求读研期间去中科院进修,如愿以偿。博士毕业后留京,现在某研究所掌管课题资金大把,算是前途不可限量。

      I是国民教育生,毕业时均分95以上,保送本校研究生。据传保送时科大许诺以后送英国进修,不知是否成行。

      …………………………

      时至今日,已经8年了。不知他们中很多人过得好不好……

      关键词(Tags): #军队#军校#哈军工#国防科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花一个
      • 家园 先献花,再问几个问题

        能否解释一下这两段话的意思

        从98年军队院校改革,国家确定了科技强军的基调,开始制度性的从地方大学毕业生中吸引科技人才,开始试验4+1(4年地方大学+1年军队集训)之类的人才培养机制。

        我的理解是以前军队院校为军队培养大学生,以后军队可以直接招收地方大学的大学生。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

        在考研问题上,也实行了对地方大学考生一边倒的倾斜政策。简单说来,导致的结果就是,那年我们专业30多个只有分数最高的一个人考取了统招计划的研究生

        能否详细解释一下这个倾斜政策,你们军队院校考研怎么可能向地方大学生倾斜呢?

        • 家园 谢花

          第一个你理解基本没错。尤其是军队指挥院校的本科教育开始逐步缩小,经历前几年裁军以后,我曾经工作的中级指挥学院已经取消本科教育,只有研究生教育了。不过国防科大在这次裁军中据说还扩了。

          第二我们并没有看到明确文件,只是根据我们的感受来理解的。科大毕业生已经是军队的人了,所以无论考不考上研究生都将满足军队需要。而地方大学考科大,如果考不上就不是军人,所以尽量让他们考上。否则很难解释我们那年的现象。

          • 谢花
            家园 我认为第二个问题的正解:排期

            国防科大考研风气太盛,又有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意思。高分上线的太多,有时不是择优录取的问题,成了怎么安抚学员的问题。有的学生虽然考上当年的研究生,但人太多,得三年后才能实际入学。

            地方上的学生,如果比较现实,没那么理想主义的话,冲的是国防科大的委托培养。

            • 家园 大四上学期,不用找工作,课也不多

              考研就算没事找点事干吧。若真说非上研不可倒不是我那时大部分人的想法。不过现在全国考研风都盛,科大的高分越来越多,400以上已经常见。

              正如我文中所说,我们专业统招上线只有一个,这个可不是择优与否的问题了。

              理想主义这个东西,大学毕业之后还有的同学算是保护动物了。

              这年头工作难找,对很多人来说参军何尝不是一个出路?我工作的院校可是很多人打破头要进去呢。

          • 谢花
            家园 谢谢您的回复,献花祝您好运

            以前总觉得一些口号都是一些大白话,看来科技强军这句话的背后的名堂还是很多的。

      • 家园 我接触的军校生

        国防科大是很优秀的学校。军队里每年一茬茬的新陈代谢,上升的机会有限,错过就难了。

        地方的青年带着理想进入军校的人,大多会失望的,有一个重塑的过程。国防科大里面学生对于下基地的无奈,有所耳闻。我遇到过以强烈的方式离开军工的国防科大毕业生,因为家小;也遇到过好不容易考回科大读研究生同时琢磨转业,好早点嫁人的国防科大毕业生。这就是和平时期军人的苦楚。

      • 家园 看来这个军校是真失败。。。

        纯粹是大大地浪费钱。。。都教出了什么样的人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