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八年军校,绿色青春 -- 大问号

共:💬304 🌺36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没姚明高,还是可以评姚明打球的。。。

                    既然你曾是号称篮球队的,不好好打球,就不要怪观众的评论。。。

                    另外,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在军队呆过(不管有没有军籍)?你凭什么说我没有为国家献青春?而且不是仅仅”曾经想着“而已?

                    就根据你写的,就是一帮JJWW, 老想桌自己的人而已。何曾有“为国家献青春,付诸实践“”?没有一点前统帅教导的“没有条件, 创造条件也要干”的精神,怨气冲天。哪有一点军人的精神?我没有什么道德优越感,就是你毁坏了国防科大在我心中的形象,你要赔!

            • 家园 校尉是好样的,可是他能代表桂林陆院吗?

              科大也出过优秀人才,神舟上天,7大系统正负指挥里14位科大人。更别说各基地研究所默默无闻的科大人了。

              你光盯着几个人,不觉得自己很狭隘吗?

              • 家园 其实原来国防科大在我心中形象还是很不错的。。。

                我还有同学从那出来的,原来的形象都很好,现在,

                都怪你给涂黑了。。可能新一代就是如你说得那样吧,真是失望。。。

                • 家园 大熊兄还是不要如此激愤了

                  一个人如果从来就不知道某件事情,你无论如何去和他讲,他也是不会认同的。其实大问号兄自己的文章就已经把科大生的形象很好的展现给我们了,又何需再去批评呢?

                  何况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枳,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要求他和象我一样献身国防无怨无悔就象要求我象他一样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一样难,这也不是我俩的责任,受的教育不一样嘛。

                  • 家园 所以说有学校的责任,军队领导的责任。。

                    纯粹浪费人民的钱嘛。。。。教出一帮心中纯粹只有自己利益的主,怪不得老出为台独工作的内奸。。。

                    一个人如果从来就不知道某件事情,你无论如何去和他讲,他也是不会认同的。

                    学校怎么不进行教育呢?教育了就知道了。如果是不堪用的人,早点踢出去,免得浪费钱。。。

                    想起东航“劫机”的十五个机组。。。。都什么事?

                    • 家园 这也是历史问题了

                      我们的军队本来就是一支山沟里走出来的大游击队,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过于辉煌以至于总也舍不得放弃当年的那些东西。所以我们的军校教育总是应激式的,当前最流行什么,我们就重点教育什么,专业上要用什么,就专门学什么,从不在乎军人基础的训练,所以也就有了穿着军装理直气壮地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人。从现实中看,中国军人尽管也做出了很多了不起的成绩,但真正和欧美的那些优秀的职业军人站在一起时,总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

                      说的不好听一点,我们天天都在叫着要继承优良传统,但其实什么是优良传统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大多数人只是在模仿过去的做法,而不是继承优良的传统。

                • 家园 大概是角度问题

                  你原来贴近接触的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所以对人性易于理解并产生好感。

                  在我的文章中你远观过去看到的只是国家机器,所以对其中的人性的存在觉得不可容忍。

                  同时,我必须承认我本身并非优秀军人,对军队很多东西也看不惯,所以我笔下的军队无法像校尉笔下那般美好。

                  第三,承平日久,兼改革开放跟人们带来的冲击,无论哪个军校中的年轻人都不能与以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前辈相比了。

      • 家园
    • 家园 【原创】八年军校,绿色青春 续八:抗洪

      火车一路飞奔,路边的湖水已经明显比我们离开长沙时更高了。

      我们是科大第一届抗洪的学生,一是因为98年洪水实在厉害、二是因为一般洪水来时学生都放假了。据说湖南省军区无意中发现耒阳那还藏了几百个,就让科大把大家拉出来上去抗洪了。不过听说科大领导却不大乐意,因为抗洪这事情不是闹着玩的,学生出了事情就麻烦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大家也知道,即便大学年年扩招,咱们国家对大学生几个字看得还是挺重的,有点什么事情沾上大学生就要放大,小事也变成大事,更是怕出事。所以呢,校领导就能拖就拖,在后来的抗洪过程中,活也很少。后来97级抗洪更早,大概是因为湖南军区已经掌握情报,所以早早就跟科大提出来了。

      虽然领导心里不安,我们却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有点跃跃欲试。之前在部队申请抗洪也不完全是因为跟班长闹矛盾的原因,那个顶多也就算一导火线吧。我们当时私下都已经盼着上去了。不过我们也知道这件事情有危险的,在队长的建议下,我们都写了一封家书,现在看来是有点受电影电视影响,大意是:我们去抗洪了,这件事情既光荣又艰巨,我们可能因此发生不测,希望家里别伤心。诸如此类就是了。信交给一个留守的身体不好的同学,让他过段时间再帮我们寄出去,因为不想让家里担心太久。

      为了防止血吸虫和传染病,我们还事先打了疫苗。在出发前的动员会上,队长又让我们中会水的胳膊上扎一根绿布条,党员扎红布条。

      做好这一切准备后,我们也要收拾行装出发了,装备很简单,统一着迷彩作训服,还有没有其他什么东西我已经不记得了。我们不是作战单位,没有炊事班,不用背锅背柴禾,不过系里给我们买了不少干粮、矿泉水、火腿肠之类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在吃喝上基本属于富裕状态,应该说,学校和系领导对我们的后勤保障是下了功夫了,我曾笑称我们为富贵兵团。无论如何,我认为这是军队的进步,只是遗憾的是并非所有部队都是如此,很多军队还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比如扛着锅和柴禾去抗洪的武警部队,又比如南京军区的防吸血虫药是被我们学校买空的,在为科大重视学生而自豪的同时,也希望各单位也能为战士多考虑一些,“保障有力”不应该是一句空话。

      前有军车拉着警笛开道,满载科大96级男性军人学员的车队一路迤逦向北驶去,目标:洞庭湖畔岳阳市华容县。

      穿过岳阳市区时,有公交车不信邪,非要跟我们的车抢道,被司机逼到路边外加收到对其女性家属的问候若干。当时的我们还觉得军人就该如此nb。

      过洞庭湖时坐的是轮渡,黄色的湖水已经淹没了大片土地,两层楼房变一层,一层楼房只剩屋顶。

      中午大约1点,我们到达了一所女子中学,这是我们第一个扎营地。放下东西第一件事情是打扫卫生,军队传统。吃完午饭后就去扛沙袋了,坐车到达江边(或者湖边?)需要一个钟头,因为离江再近已经没有学校这样的建筑了,如果驻扎就只有住野外了吧。一路过去翻越一道道圩堤后,终于停在最后一道堤下,大概前面其实还是有其他堤的,只不过都失守了。上堤之后可以看到江水已经很高了,即使大坝已经明显经过加高,但是浑浊的江水依然距离顶部不足20厘米,向远处望去,几乎看不到边,江水中漂浮着一些木头和其他杂物。天气不算好,虽然没太阳但是很闷,没扛多少沙袋就有些喘不过气。不但要扛沙袋还要踩堤,大约就是要把大堤踩实,以免有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情况出现。踩堤需要走到大堤靠水的那一边,所以还要穿救生衣。不同于常见的那种马甲式救生衣,我们的是兜底型的,穿起来裆部还有块布兜着,上面还写着××专利产品。呸,那破专利,勒死我们了,也不想想作训裤外面再套一三角裤什么感觉啊,我们又不是超人。干到天快黑了收工回营,又是一个多小时颠簸路程,坐在大解放车斗里,把铁锹垫在屁股下面作缓冲才能稍微好点,我坐在车后沿,有一个大坑差点没把我颠掉下车。

      天气闷热,一夜不能安眠。

      第二天起床,坐车,前有警笛开道,去…………吃早饭。早饭吃完搬家,各系分开走,不再住在一起。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几乎每天搬一次家,上堤的时间并不多。终于有一天,我们跟险情打了场遭遇战。

      当时天已经擦黑了,我们结束了一天的活,步行大概500米去当地一家小饭馆吃饭。前面已经说过,我们没有炊事班,本来随行的食堂工作人员也跟着大部队走了,我们小系就地解决,去那种路边小饭馆。伙食嘛,不比食堂好。

      吃完列队回程,刚走不远,突然见对面一对大灯急驰而来,在我们面前一个急刹车。留守驻地的同学跳下来说:有险情,快上车。队伍“轰”的一下炸开了,大家跑到车尾放下挡板,先跳上几个同学,然后先上拉后上的,几条队伍同时往上爬,谁也不愿落后。

      车回驻地,带上救生衣、铁锹等工具,片刻不停留,奔江边而去。但是江边并非我们的目的地,我们在此需要乘船。等船的时间非常漫长,上船之后大家都没说话,听着船马达“突突突”的响声,大家对将要遇到的险情进行了一种又一种的猜测想像。管涌?决堤?要跳下去组人墙吗?……电视中见到的一幕幕在脑海中激荡,这是不是传说中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呢?

      终于到了,下船上堤,看见不远处堤旁一座房子亮着灯,房子离大堤也就四五米。不过这堤明显不是原来就在这,而是后来垒起来的,因为一是堤主要是沙包而不是通常的泥土垒成的、二是堤外就是一片树丛和另外一些房屋。沙包已经不能完全挡住洪水了,沙包与沙包之间水正汩汩得往下流。房子后方是一大片凹地,天黑不能看得真切,但是隐约感觉就有房屋和农田。

      险情就是这里汩汩下流的渗水了,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小得多,我实在不能体会出其中的“险”字来。只是队长后来说过他挺害怕的,因为一旦挡不住发生决堤,当时面前的人立刻会被洪水压到房子上去。

      当时在场的不但有我们系40来个人,还有8系和长沙炮院的同学。大家分工合作,把从船上的沙子装袋加固大堤。我们从船到堤分为两段,一段是从船上到堤边,这段是在堤上;另一段是从堤边到漏水的地方,这段是在堤下。如果我没记错,我们开始是在堤下的,科大随队的医生为我们每个人摸了防吸血虫的药。然后就是接龙式的堆沙包了,我们都是学生兵,平时体能锻炼比较少,那时我只恨自己不能多背一些。不知干了多久,又换炮院同学下水。奔跑途中还看见有记者扛着摄像机采访同学,不过并没有人停下来围观,大家都沉浸在“抢险!抢险!抢险!”的紧张心情中,这种荣誉感是平时很难体验到的。

      直堆到半夜停下来,不过并不是当时就走,还要在当地多等等观察情况。大家横七竖八躺在堤上休息,也跟医生聊聊天,得知了科大对学生安全的重视,专门去南京军区买空了那里的防吸血虫药。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可以回去了,走之前当地领导对我们表示了感谢,还说准备了宵夜慰劳一下大家。随着船离岸越来越远,我们和炮院同学拉起了军歌……

      那晚的宵夜只是简单的稀饭就咸菜或者白糖,却是我记忆中最香甜的一顿饭。

      为了确认一下资料,我放狗搜了一下,却意外发现对我们这次抢险事件的记录,援引如下:

       长江洪山头地势低,堤段矮小,它的安危,关系到附近6个乡镇、50万亩耕地、30多万人口的存亡。

        8月6日晚,长江洪峰直逼洪山头,江水猛涨,江面上又骤然刮起大风,波涛汹涌,冲击着前几天刚筑起来的子堤,老街一侧挡水的墙壁出现了裂缝,洪水从裂缝中往外涌,漫过了整个老街。万分危急!十万火急!

        长沙炮兵学院和国防科大的学员先后赶到现场,必须在墙里和墙外抢筑子堤!船一到作业地点,学员们纷纷扛着砂袋跳入齐胸深的水中。就象打水中巷战一样, 七转八拐,有一小巷只容一人侧身通过。一部分学员破门窗而入,垒砂包,一部分学员你追我赶扛运砂包。当时江水漫过门窗,砖木结构的老屋随时都有可能倒塌, 大堤随时都有可能被冲垮。

        “我们并不是不知道有危险,但更要考虑的是群众的安危。”不满18岁的黄睿说。他是一个独生子,去年从贵州考入长沙炮兵学院。

        本来在老家休假的长沙炮兵学院学员袁定文,他自己家的房子也进了水,农作物也被淹没了,但他仍然主动要求回校参战。从小在农村长大,有一身好 力气,他一次扛运两个砂包,每个有六、七十斤重。泥水和汗水混合在一起,粘着衣服,他干脆脱掉衣服,光着膀子干。他说:“多扛一袋砂包,大堤减少一分危 险。”

        长沙炮兵学院学员段升恒,胃病发作,他用左手捂着肚子,右手扶着砂包,继续穿行在小巷中。一不小心,把脚都扭伤了。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战,抢筑和加高加固了一条长达200米、宽1.5米、高1米的子堤,终于排除了险情。

        此时已是8月7日凌晨1点半,长沙炮兵学院和国防科大两校学员同坐一船凯旋,互相拉起了歌。“团结就是力量,力量是铁,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激越的歌声在长江上空久久回荡。

      我想声明的是,这次抢险距今10年了,有些记忆已经模糊,不确定是筑子堤还是加固主堤,因为很奇怪,我只记得往漏水处堆了一次沙包,其他再也无法忆起。但是我确定我们并没有跳入所谓的齐胸深的水中,最多只到膝盖,不知后来炮院同学遇到的是不是齐胸的水深。而且我们开始抢险时刚吃过饭不久,如果3个多小时应该不会到凌晨,实际是完工之后又等候到凌晨吧。

      这次抢险完第二天还是第三天,我们又搬家了。几经折腾,我们又和大部队汇合了。这里也是我们驻扎时间最久的地方了。这里离江堤很近,走路也就十几分钟吧,还是曲线距离--因为门前这条街与江平行--直线的话估计也就百十米。重新吃上学校食堂做出的饭菜,很香。不过这里虽然守着长江边却缺水,每天只能从临时食堂打点开水,洗澡也必须步行n久去另外一个地方洗。但同时各系对学生投入很大,我们的干粮--不,应该叫零食--从来没缺过。我们早晨拿矿泉水刷牙,更有其他系同学说拿啤酒洗头。

      到这里后上堤机会更少了,其中两次比较特殊。一次是湖南省领导说是要来视察,我们上堤卸船,卸了半天说领导不来了,因为前面出现险情了,于是大家收工;另一次是央视来补抢险镜头,大中午的把大家拉到堤上去,抢莫须有的险,这次抢险补拍镜头不止我们曾经参与过的两个系,更有其他大系参与表演、接受采访,我们只是配角而已。烈日之下,还没有怎么运动我就觉得头晕了,根本不复当时抢险之勇。

      不久之后,我们撤了。虽然待了有半个月左右时间,可是能够让我记住的,只有那晚的抢险了,它也是我唯一自豪的抗洪故事。在那一晚,我们只知道我们是有用的,我们来是值得的,我们并没有如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计较利害、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因为我们知道在那个时候,我们的价值就是挡住洪水,除了我们不会有任何人来替我们完成这个任务。这不是我们个人的牺牲,而是我们生命的闪光。

      关键词(Tags): #军队#军校#哈军工#国防科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