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东阳老乡都进来 -- 中国农民

共:💬37 🌺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东阳老乡都进来

    咱们就不在月MM的帖子里搅了。MM要生气的。

    老农的外公家在南马一带过去也算大户人家,靠火腿起家。明明是东阳火腿,怎么就成了金华火腿了呢?

    大家都来议议东阳的过去未来,长处弱点?

    • 家园 东阳现在恐怕也面临升级换代问题

      一个是自然规律的,一个外部条件的。

      像横店的徐文荣,老农小时候就听说了,是个能干人。还有花园的邵钦祥,两人都可以说一代人杰了,彻底改变了一个地方,子孙后代都受影响。象老农这样生活在国外的,也直接波及到。

      不过每一个人都有其局限性。象徐邵,可说雄才大略,但也受其学识阅历的制约。特别是徐,已经七十多,接班人能否顶得上是横店要命的问题。大凡受中国文化影响深的国家如日本韩国,企业甚至国家的第二代是关键。第二代如果出色,则发扬光大,反之,则迅速灭亡。

      还有外部的问题。整个世界都在迅速发展,横店花园这样的企业能否不掉队,迎头赶上,从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技术密集型,或者资金密集型?这几年恐怕就会有答案了。

    • 家园 东阳蒋村嘛,呵呵

      好歹最上品的火腿,人家是叫做“蒋腿”的

      再说了,东阳难道不是金华一个县啊?

      其实叫什么是约定俗成的,越是有名的东西,冠名就更加不能是小地方,你想西湖龙井,那龙井茶什么时候跟西湖有关系了?自来都是“狮龙云虎”的说法,还不是西湖名气大么?

      说金华火腿,好歹金华知道的人多点么,呵呵。

    • 家园 西湖偶粉不都是金华产的么?
    • 家园 怎样变百工之乡为精工之乡?

      各位老乡有什么想法吗?

      前两天一位台湾来的董事长请老农吃饭,想让老农到她在上海的工厂建起一个部门来。她讲了台湾新竹科技园的历程,实际上就是大量的台湾海归弄起来的。有的又把企业开回到加州硅谷。

      东阳在海外的人也不少吧?各个专业的都有吧?向老农这样念念不忘家乡的,也该不少吧?

      • 家园 关键要有决心

        老徐能拿出二百亿去建圆明园。这二百亿至少要十年才能收回成本吧。如果拿出五到十分之一的钱,建一个精工研究所,到处挖人挖技术。然后盯着一个方向,比方说镜头产业吧,一个几十亿美金的产业。镜头行业说穿了,就一个字:磨。当然怎么磨是一门学问。但国内的技术其实并不落后太多,凤凰厂的镜头还是经常受到好评的。而且,国外大部分技术都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了。中国有的是人,东阳有的是能工巧匠。先仿一下小日本的出名的老镜头。摸索上五六年,等有了感觉,就可以自由发挥了。东阳每年送出去深造的那么多人,拉几十个回来搞。十年,肯定能起来了,而且可以从军工口申请项目。有的是前(钱)途。我不是学这个的,但我明白这个道道。开始会有一些难度,主要是材料方面。如果有突破的话,那就牛了。有人会说,你就吹吧,有那么容易吗?当然不容易。但真有那么难搞吗?以前把汽车业说得有多难,奇瑞这么一个小厂,现在不也搞得风风火火的吗,让众多大厂汗颜?日本为什么会在材料上搞得那么好?就一个字:试。小日本没中国人聪明,但他们就会不厌其烦的试。从钢铁合金到光学材料,还有催化剂,都是试出来的。美国人以前瞧不起小日本,认为日本人只知道模仿。但现在呢?日本不也经常拿炸药奖吗?积累到一定程度,成果自然就出来了,挡都挡不住。材料行业是基础行业,如果材料上去了,其他行业的进展会势如破竹的。以前中国没钱搞科研,现在有钱了,却不知道怎么花了。那么多闲置资金,只知道去炒楼炒煤,一窝蜂去搞来钱快的,而不知道长远投资技术,实实在在地在科研上搏一把。浙江和日本差不多大,但技术水平却还相差万里。浙江起步比其他地方早,赚了第一桶金;但这些赚钱手段其他地方都会搞。如果将这第一桶金用来提升技术水平,保持领先优势,那才是真正的崛起。而且,稳如泰山。一旦走出了第一步,浙江会有一个飞跃。因为,浙江后面,会有一个国家的国力的支持。期待那一天。

        • 家园 老兄以为东阳的支柱产业应该是哪些?

          除建筑外?

          • 家园 我只不过随便议议

            工艺品业(木雕、竹编要培养名家,做精品、工艺品,精品要有签名,出口和内销。不能光停留在家具上。美国这儿名家做的家具并没有东阳的好,但有个一二百年的都可以卖出好价钱);旅游业,象卢宅,歌山画水,几个水库,横店影视城,也可以搞个木雕竹编博物馆和作坊展览,火腿就不用搞了,免得技术给偷了,这样可以与工艺品业相辅相成;食品业(以火腿为龙头,依托旅游业推出去,培养客户);这几个做大了,就不错了。如果ZF或集团能把这些放在一起用广告营销手段推出去,或出国搞一些展示会拍卖会,打响名气,不用几年,市场就会开拓出来了。东阳的珠茶好像也不错,不过产量有限,就不指望了。

            如果能下决心建设和支持一些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污染少,技术含量高的行业,那就是千秋之功。就看有没有人敢吃螃蟹了。

            • 家园 金玉良言那

              兄台是经过长期思考的。不知父母官是怎么想的?

              • 家园 那我就不知道了

                我有的,只是寸草之心。就是希望老家,浙江,中国在科技上能真正强盛起来。现在中国的发展,很难持续很久,对资源的消耗太大了,不光中国承受不起,世界也承受不起。中国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在鼓励全世界浪费。

                如果不及早转型,结果很难预料。

    • 家园 老农知道的有关火腿的事情

      八百多年前义乌抗金名将宗泽在前方打胜仗,家乡人民欢欣鼓舞,杀猪犒劳。然而路途遥远,无法送到。于是用腌咸菜的办法腌猪肉送去。结果味道鲜美异常。这就是腊肉的来历,也就是火腿的起源。

      几百年后,火腿以东阳上蒋村为正宗。民国时西湖万国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金奖的金华火腿均出自蒋氏之手。

      老农外公的太公在清末的时候是很穷的农民。当时长毛造反如蝗虫般扫过后,人人自危,穷困日甚。也正因此天上掉馅饼,砸到头上。凭着那笔横财到上蒋村拜师学艺,挣下了一大片家业。在杭州上海都有火腿行。子孙有国民党最后一任甘肃省主席,不过在赴任的路上即得知彭大将军横扫西北的消息,转头回家。共产党也有副部级官员,76年唐山大地震,华国锋即派他为中央代表到唐山,当然华派人物的结局可想而知。

      老农的六外公在黄埔跟蒋纬国同窗五载,在抗日战场上为国殊死奋战,后来的结局作为国民党也可想而知。

      老农的外公在上海开火腿行,八一三时遭日军轰炸,逃回老家。

      老农小时,六外公告诉我说,我们家的房子比故宫还好。当时小老农愤怒责问,你说什么?!六外公说将来你长大了,大学毕业了,自己去看看吧。后来有机会出差北京,饭不吃,脸不洗,直奔故宫,发现故宫规模宏大,建筑本身却不如外公家的房子。知道卢宅的人就能理解。百工之乡,东阳的建筑和木雕都是中国之冠,也没什么稀奇的。

      闲话少说。

      蒋腿的造型精致,味道鲜美,口感细腻,香气扑鼻。原料为金华两头乌的后腿。所谓两头乌就是头尾毛黑,中间毛百。成猪在百斤左右。一只火腿在十斤以下。不过几十年前引进乌克兰约克夏良种猪,两头乌就越来越少了,许多人吃到的金华火腿已经是乌克兰火腿了。

      其实猪的前腿也一样制作的,只不过自家吃。味道是一样的。叫做前驾或者前角什么的,东阳土话,不知道怎么写。

      还有火腿边,就是腌制中割下来的,味道也一样。夏天的时候,田騰豆,九头芥咸菜或干菜,加火腿边,文火炖一个下午,那香,那鲜,当真天下无匹。让人口水长流。

      老农外公家的火腿以经没有传人了,那么多的表弟,竟没人继承。倒是邻居兄弟俩,也是老农的同学加玩伴,做火腿生意发了大财。

      不知蒋师后人,现在如何?

      • 家园 花这句

        老农小时,六外公告诉我说,我们家的房子比故宫还好。

        以前看电视还只是抱怨如今电视粗制滥造,房子一点不精致,后来自己去逛故宫了,才发现论木雕工艺,呵呵,那确实不好和我们比哦。

        不知道是不是故宫的时间停止了,东阳木雕不断进步的原因。不然实在不好理解。

      • 家园 上蒋离我老家不远

        是一个乡的。以前还见过泡在溪水里的火腿呢。老农说的和我听到的基本差不多。我老妈还保留腌火腿的习惯。当然工艺肯定没那么讲究。要不是怕海关给没收了,怎么也会带上一块出来。东阳火腿里最好的一块,据说可以卖到千把块钱一斤。如果把让全国人民都尝到火腿的美味,教会他们用火腿做菜,东阳又多了一条致富的路。

        卢宅是久闻其名,没机会去。太想去看看了。下回回国,怎么也得去一趟。这么好的地方,可惜知道的人太少。要我是县长书记,就把卖水的钱拿去中央台做广告。(东阳在全国的知名度太低了,跟别人提到,他们最先想到的是小日本,真郁闷)请个好点的摄影师,把山水名胜物产一拍,就选新闻联播的黄金时间,播上一个月,知名度就打出去了。旅游业一起来,火腿业也火了。其他的如旅馆业、餐饮业、工艺品业什么的也都起来了。每年不得有个几十亿收入啊。教育也可以当招牌,收一些复读生,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老师们就不用上网抱怨收入低了。这么多好的资源放着不用,真可惜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