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高收费改变大学生阶层结构 -- 燕人狂徒

共:💬116 🌺286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俺这边懂一定技术的农民工(泥瓦等)120-200/天

        纯力工最少也得80.

        本地大学生(非名校好专业),月薪800-1500起。

        而且,农民工基本都是日付工资(特别是建筑业)。反之,刚毕业大学生却经常遇到托薪。

        现在一般服务员也得1200-1500左右了,还得包吃包住;小店儿雇个笨手笨脚、长相再抱歉的也得800以上,还得给人家瓶盖(本地啤酒有奖,一般一瓶5毛)。

      • 家园 在说什么。。

        进城务工和经商的农业人口才是如今中国城市高收入人群的主要构成

        这是哪个中国城市?

        这些实实在在大宗消费的主力根本就没有几个地道的城市居民,绝大多数都是周边县市农村的农业人口。

        这又是哪个中国城市?

        不就是钱嘛。。。。

        大学毕业挣的比不上大学挣的多正常,还是少正常?

        很难感到小楼这篇文章的逻辑。

        • 家园 一个5年前某人的文章,多少有点点数量化的东西吧

          坦率的说,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判断也仅仅依靠自己的常识和感受,我自己拿不出什么数量化的东西。但是对于城镇居民,我后面会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对比。

          这个所描述的主要是2004年北京上海杭州的楼市。

          外链出处

          如果对于另外开放发展比较早的城市,我想,或许大家看看就知道。例如广州和深圳,当然,深圳的情况比较特殊,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城市。

          广州的楼市外来人口和本地人所占据的消费比重恐怕早都不是一半对一半的问题。

          或许我的观点比较扎眼的是“进城务工人员”这个词,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工地的农民工以及各类弱势群体。认为我的观点与大家的常识相悖,但是问题真的如此么?农民工的收入和经济能力真的就和媒体所宣传的那样水深火热么?拖欠工资是一个普遍现象么?那些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和工厂里面的厂妹打工仔就一定是弱势群体么?各种报端新闻热衷的极端现象是一种常态么?我认为未必。

        • 家园 上海就是

          新一点的小区里的业主绝大多数不是上海本地人。

      • 家园 我觉得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因为你所在地区的缘故,还有就是人口

        构成、经济结构的关系。

        有一点很对经济基础和受教育程度与意愿是紧密相联的。

        但人口的构成是在发展的,换句话说,人口结构的城镇化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户籍制度的改革也已箭在弦上。很多地方的城乡一体化也已展开。城乡差别的消失,而贫富的差别则会突现出来。

        事实上,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恰恰就是在八十到九十年代,似乎也可以很好的解释信中提到的现象。而这也是符合经济基础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的。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越是在社会底层的人越爱国,越容易同情弱者,越刻苦,越懂事。这一点是无论城乡的,只与富裕程度有关系。之所以感觉上会觉得城里来的青年缺少这些品质原因很简单:城镇居民的相对富裕。

        如何是在乎这些品质的话,我们的话题应当是中小学阶段教育与家庭教育。因为整个社会,包括农村在总体上是趋于富裕的。

        • 家园 不能这么简单的说。

          我不同意你说的越是底层的人越刻苦,就我所见,其实无论哪个阶层,是否努力比例都是差不多的,而且就富裕阶层来说,先天不够努力的人还更有可能被父母朋友之类各种方向的影响压迫去努力一些。

          只不过我们从小受教育的话,往往会举个贫家孩子做例子。富家子弟发奋读书旁边吃着燕窝丫鬟伺候着,当然没那么有感染力。

          • 家园 或者更准确的说不能叫刻苦,越是在底层,生下来受到的物质

            诱惑少,专一,更容易做出成绩。

            万千花花世界,那只是对富裕的人说的。当然,现在社会变化了很多,就算是穷人,只要不是赤贫,也会受到很多物质上的影响。浪费很多时间在不应该的事情上,比如说上网……

            当然,这只是一种想法而已。也有人可以说,因为贫穷,越不容易摆脱物质上的诱惑,因为之前根本没见过嘛。

            无论哪种情况,其实都可以举出一大堆的反例,这里就不说哈。我是觉得可能您对于传统的那种说教比较反感,所以有``大家都刻苦"这种观点。

            就我来说,所谓的刻苦,就是不容易受别的因素影响,一心只做一件事。在现在这种精神物质条件齐备的情况下,这已经不是很容易了。

            • 家园 贫家富家子弟都见过一些

              呵呵,确实不是所谓说教的缘故。

              贫家富家子弟都见过一些,大概也有所体会。有些贫家子弟父母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对子女期望很高,管的也很严,他们也确实很努力;而富家子弟努力程度也一点不逊色,因为他们这个圈子父母文化水平都高,而且子女之间,如果学习水平差太远都不好意思走一起。

              现在孩子受的诱惑都比我们那时候多了,比如富裕点的电视电脑甚至娱乐场所;但是你可能没看到,穷家子弟的诱惑是,真真切切的看着小伙伴在街上疯玩(因为贫家子弟有些觉得他们到了年龄打工就是,不怎么在乎他们的学业),这些都是诱惑。

              从这一切来说,能否经受住诱惑的根本还是人的本性,这点无论穷富比例都是一样的。随便混起来10个人,比如有1个人坚毅聪明,那么他可能是富人也可能是穷人,最大的可能是普普通通人家。

      • 家园 城市居民的拼搏精神好像确实不如农民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补充一点

        我的领导,地道的农民出身,他的夫人也是一样,他们有幸经历了恢复高考的机遇,一跃而成人上人。他们的那些几年前还在种地的亲友,这几年也在城市里从开黑车、做早点开始起步,慢慢的都有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支点,他们的子侄辈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年纪很轻都放弃了学习,但是他们的孙辈从很小开始就参加各种启蒙和培训。

        如果不谈论这些起步较早的农业人口,就说那些最为“卑微”的苦力阶层,即使他们几个人合租一个房间,但是他们每个月赚取的微薄的收入依然以储蓄为主,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会转行从做早点开黑车起步,所谓的复利公式用在这些“卑微”而上进的农业人口是最为恰当的。不管你是否相信,这些一无所有的农民在城市经过自己的努力,往往能够比初始条件优越许多的城市人更快的拥有自己的住房,拥有那些城市人感想而不敢去做以至于无法拥有的东西。

        高等教育产业化之后,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只不过是物质需求的一个方面而已,如果我们有足够长的时间作为x轴做一个受教育程度的正态分布,那么我坚信y轴必定与经济能力正相关。

        • 家园 没有想到这个帖子又被挖出来了

          几次争论,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楼的这个贴了。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忘记,因为我很怀疑,单凭吃苦和出卖劳动力就能在城市里顺利致富,落户。

          1.任何生意都需要面对竞争。成功者背后有多少失败者?

          2.成功者凭借的就是吃苦耐劳?

          3.成功者的生活状态,精神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这点会显著影响他们的下一代。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有时候失败的原因并不一定因为不够吃苦,缺乏技能。每个人的努力类似于社会市场里面的试错,成功不是无条件的,不是主观努力就够了的。

          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简单工作复利积累越来越不可能了。二十年前,我们村就有很多外出务工,做生意的。开始是做学徒,凭借刻苦和细心学会做早餐生意。但是能够留在城市的只是少数。

          如果说过去做这些生意吃苦细心就够了,但是现在的粮油价格波动,是他们无法应付的。

        • 家园 我在河里曾拿我同学高中毕业当兵复员回家里烤串店干活为例

          他老爸开的店,手艺好,是我所吃过当中味道最好的。我的估计是一年挣20万,河里别人都不信,摇头讪笑。可能我估计的不现实吧。

          我表姐中专毕业卖家具,现在在商场楼里有两个房间了,就是类似服装专卖店那种的。我不知每月流水多少,但是一年挣的在当地当然不比普通大学生工作差。我的感觉是自己当老板跟打工差太大了,剩余价值这一块实在不少。——即使打工者美其名曰为“白领”。

          我倒不是自己没考上大学就对知识分子抱有什么仇恨,只是尽可能客观讲。前一阵子帮政府说了几句话,被侠女们把成分定成“黑领”台资党大批特批批倒批臭打翻在地再踏上几只纤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