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卖炭翁究竟亏了多少钱 -- hopeful

共:💬27 🌺10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卖炭翁究竟亏了多少钱

      白居易的《卖炭翁》千古传诵,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权的愤恨在中国人血液中流淌不息。然而国人常常疏于数目字管理。在那次宫市强买中,宫使拿走“千斤炭”,只付了“半匹红绡一丈绫”,这个交易究竟有多不平等,史料却没有记载。在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试着计算一下,看看老人家到底亏了多少钱。

      

      首先说明一点,唐代没有银元,小额交易使用铜币称为通宝,大额交易常用丝织品当货币,史称钱帛兼行。所以宫使用绡和绫付账,在形式上并无不公。不过丝织品不便长期保存,所以普通人家可能更喜欢通宝。

    绡和绫是两种不同的丝织品。绡是生丝制品,价格相对便宜,与绢差不多。当时一匹绢相当于200文,如此推算半匹红绡的价格大约为100文。绫是高档丝织品,白居易的《缭绫》诗描绘了绫的华丽和制作的艰辛。绫价格比绢贵很多,有史料记载当时西北某集市绫的价格是一尺65文,同市绢的价格为每匹460文,唐代一匹为四丈,据此折算,每匹绫的价格为2600文,是绢的5.6倍。由于地理原因,长安的价格应该比西北低,按绢价5.6倍计算大致为绫每匹1130文,一丈绫就是280文。半匹红绡一丈绫合计380文钱。

    在唐代这些钱能买什么?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九世纪头十年内。按照宫市猖獗的公元807年史料记载,当时米价为每斗45文,相当于每斤4文。今天的米价近于每斤2元,按照粮食购买力推算,当年2文通宝等于现今1元人民币。380文钱可以买90斤米,够三口之家吃一个月。唐代可以通过交绢免除服役,每天三尺绢,相当于15文钱或者7.5元人民币,多服役的人也可以从政府拿到等额补助,所以15文钱可以看做普通劳工最低日收入。唐代每月休假三天,每月工作27天,樵夫有没有假期不知道。380文钱就相当于普通劳力一个月的收入。

    关于千斤炭的价值,能查到的资料很少,我们采用三个数据相互比较进行推算。一是根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薪稿千车”或者“百万之家”都富比千户候,由此可见,千车薪价值在百万左右,每车薪约值一千。虽然这段记录很不精确,但提供了大致价格范围。二是根据《齐民要术》记载,北魏时期一车柴的价格为100文,假定车从北魏到唐代没有变化,则千斤柴售价100文。书中记载当时一匹绢为100文,以绢为等价物,唐代千斤柴的价值应为200文。烧制木炭需要5~6倍木柴,因此千斤炭的价格至少比等重木柴贵6倍,即1200文以上。三是根据现今手工木炭价格,现在手工木炭卖1500元/吨,换算为唐代单位就是1800文/千斤(一斤=600克)。两者取平均数,千斤炭在当时的合理价格就是1500文。两位宫使用比两折略多的价格就想把老翁的炭买走,分明是把木炭当柴禾买,怨不得白先生义愤填膺。

    写得仓促,肯定有很多错误。大家看着高兴就花白先生,找到毛病就给我板砖吧。

    关键词(Tags): #白居易(嘉英)#卖炭翁(嘉英)
    • 家园 似乎是全赔了

      记得中学学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讲的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也就是说红纱和绫被系到了牛头上一同被牵到宫里了,不但红纱和绫卖炭翁没有得到,连牛车也被充宫市了。

      • 家园 充是充作,不是充公吧

      • 家园 这个应该不对

        都说了“充炭直(值)”了,就是说“作为炭价”,那么说明“交易”是存在的,否则就成了抢了

        • 家园 我严重怀疑卖炭翁能够敢于追到宫里去讨还牛车和红绫

          这个属于恶意讨薪,现在都是要被遣返的,更何况唐朝。

          一个笑话而已,哈哈。

          • 家园 今人打城管,古人殴宦官。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顺宗实录·宫市》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8。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9。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10,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上初登位11,禁之。至大赦,又明禁。

            这段文字中,“遂殴宦者”四个字看着最过瘾,可惜没有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样生动的描写。最后政府的处置也让人稍有欣慰。不过转念再想,如果把宦官改成城管,把皇家改成政府,这件事不就完全是今天发生的故事吗?

          • 家园 这倒不是没有

            记得在一本记录唐朝历史的书上看到一个类似的故事,是一个农民的牛被宫市强抢走了,农民走投无路,跟宫市扭打起来,后来被带到宫廷,农民讲清楚情况以后牛被退还,但是宫市也没有被追究。卖炭翁那天的伙食费就指靠那一车炭,如果没有好的价格他回去不饿死也冻死了,不追到宫廷怎么办?

    • 家园 还有一点:陈丝如败草
    • 家园 柴价的新资料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薪稿千车”或者“百万之家”都富比千户候,由此可见,千车薪价值在百万左右,每车薪约值一千。虽然这段记录很不精确,但是所提供的大致价格范围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 家园 单位是什么?别是一千个铜板吧
        • 家园 就是铜钱

          一般来说,那时一个铜钱还比较重,价值也比较高。

          • 家园 柴火很值钱嘛

            一千文钱也不是个小数阿,后世值一两银子,水浒里够吃十斤牛肉,两只鸡外加以坛酒,吃这么多,连打三车柴不成问题吧?这样岂不是砍柴也能发家?

            • 家园 这个不能这么计算

              铜钱的重量差别很大,铜的价值也变化很大,银的价值也变化很大。

              不过以前在国学网有人发过一个西汉物价的统计。

              大概一个劳动力一年吃的饭大概要几千钱,一般佣工干一年活除了包吃包住大概还要有几千钱的工资。

              另外似乎司马迁的意思是一年一千车柴的收入和一百万每年两成的收入相同,应该是一车柴二百钱的样子。

              不过一年两成的利润可是很高了,有个一两万的本钱(这在汉朝可能还算穷的,文帝说百金是“中民十家之产”,就是中等户家产约值十金,折十万钱),苦干二十年,按这个利润率就有百万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