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讲两个有点吓人的故事 -- dreamflyer

共:💬50 🌺27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讲两个有点吓人的故事

    ——都是真实的故事,当然,听来的。

    一、探亲的故事 之 “废话部分”

    我老爸是65年的兵,刚当兵那几年是在青海过的,我曾经在某篇文章中提到过。听老爸说,那地方,除了黄沙茫茫的天气比较恼人外,另一个不习惯的,就是食物。

    主食是什么呢?青稞面馒头。老爸他们虽然是农村来的,但却是成都平原的农村。家里吃的虽然没有什么油水,但大米饭是管饱的。于是,一众新兵看着手中的馒头便发了愣:那些“金珠玛米”歌里面唱得这么浪漫的青稞,怎么做成馒头,却是这么黑乎乎的两团呢?

    咬两口,真不是个滋味啊!“金珠玛米”们趁人不注意就往角落里扔。你扔我也扔,于是,营房外的各个角落头,到处都是咬过一两口的青稞面馒头。连长见了,就叫勤务员跟着,端个脸盆一个个地拣。不一会儿功夫,居然就拣了满满一大盆。

    不用说,晚饭时候,全连战士就忐忑不安地围着那盆东西发呆。

    我问老爸,连长逼你们吃没有?

    还好没有,老爸说。连长先是骂了一顿娘,然后,派了几个陕西老兵来给新兵们忆苦思甜。陕西人口音很特别,所以老爸现在还清晰地记得他们说的话:……你们现在还他妈的有馒头吃,早两年我们参军的时候,有啥的馒头?每顿饭就两个“黑蛋蛋”……

    老陕口中的“黑蛋蛋”,想必是更粗劣的青稞胡乱蒸的窝头之类。粗略一算,老陕们入伍时,应该是六十年代初全国“大饥荒”时期。军队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听老陕的意思还吃不饱。反过来说,连当兵的都吃成这个水平,地方上的老百姓生活可想而知了。

    那个年头,当兵的——尤其是军官们——生活还是要比一般的老百姓强。吃惯了“黑蛋蛋”之后,当兵的好处就慢慢显现了出来。老爸和他战友们发现,最大的优点,就是几乎用不着花钱,衣食住行军队全包了。

    不仅如此,驻地小卖部里,什么白糖、肥皂、洗衣粉、牙膏、棉布之类的日用品供应充足,应有尽有。如果我记忆没错的话,好像还不用票证。这把当兵的,特别是那些农村兵们可乐坏了!想想看,六十年代中后期,那时地方上是个什么供应水平?

    于是,老爸和他的战友们把每个月的津贴都小心地掖着,一分钱也要想想再花。但当轮到探亲的时候,就倾囊而出了,仿佛中东富豪来到巴黎一番,尽情地花个痛快!

    我还记得,当年老爸探家,刚回来时的盛况是这样的:崭新的草绿色军装,鲜红的五星领章,轻便的黄胶解放鞋。左手一个大灰色帆布旅行袋,满满当当;右手是一个更大的绿色旅行袋,鼓鼓囊囊……在全家人欣喜地眼光中,老爸一样一样地把白砂糖、肥皂、洗衣粉、水果糖等等摆出来。他没有丝毫得意的表情,但大家都能体会到一个能干男人的浓浓的自豪。

    结果有次就乐极生悲了:有户邻居看了实在眼红,便写了封信到老爸的部队告状,说了老爸偷了不少“军用物资”回家。部队接到举报后,不敢怠慢,还专门派了两个干部来我家调查。我现在还略略有些印象:白白胖胖的两个军人,说着听不懂的方言,态度极为友善。其中一个“调查”完了,闲极无聊,跟我到河边瞎转悠。

    那人应该是个城兵,因为他对水洼里的蝌蚪极为感兴趣,低头看了半天,问我当地叫这玩意儿什么?

    “娃娃鱼!”我说。

    他很满意我的答案,接着问,你们晚上会不会打着手电筒来抓娃娃鱼啊?

    当时我觉得这个人好笑到不可思议:费这么大的神,抓这些东西干什么?吃又吃不得。

    最后当然没有查出什么“军用物资”,事情不了了之,对老爸一点影响也没有,照样提干升官,每年照样鼓鼓的提着一灰一绿两个旅行袋回家。

    相比之下,老爸那个部队的事务长,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了。

    (废话完了,下一节将是正题)

    元宝推荐:landlord,
    • 家园 ...CSI看多了..没啥感觉了.. kaka

    • 家园 真是很吓人,幸好是白天看的
    • 家园 送花!

      久违了

    • 家园 俺们单位有一人当年在青海玉树当兵。
    • 家园 送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推荐成功!

      好久不见啊

      • 送宝
        家园 给巴依老爷请安!

        不好意思,很久没有露面了。看到巴依老爷一如既往地在这儿为大家服务,真是感动啊!

    • 家园 【原创】四、一坛豆瓣辣椒酱 之 “吓人部分”

      这个极佳的法子防虫,透光,透气三点具备。既简单,又环保;就地取材,工艺简单;而且能够以毒攻毒,或者更精确点说,是以虫攻虫。

      ——答案:蜘蛛网。

      乡亲们拿条竹篾,比照缸口或盆口的大小弯个大圈。然后到房檐下,竹林里,见到品质佳的蜘蛛网就赶走“主人”,随手绕几下,便成功地占为己有。多走几个地方,便能满意地绕上厚厚的一层。试问,还有比这更好的“盖子”吗?

      蜘蛛的愤怒我们暂且不用去管它,这种虫子老实,过几天又会织出一个崭新的。恰好到那时“盖子”的粘性也不太好了,大人们便叫小孩子,再去绕点新的蛛网上去……

      所以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虫子是这样,人也不外乎如此。过去,我家乡那一代土匪很多,人称“棒老二”,他们内部自称“浑水袍哥”,里面出过不少著名的人物。前几年拍了不少电视,讲述当年袍哥们的传奇。最有名的是《傻儿师长》,说的就是著名土匪范绍增的故事。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像一个巨大的筛子,漏掉了大多数人们不愿意面对的真实,而留下了一些摆得上桌面的浪漫。比如说战争,比如说起义造反。四川的土匪也不例外,光是我家乡那一带,土匪就多得“牵索索”!也许那些人出身和一般农民一样穷苦,但当了土匪后,手段照样毒辣无比!人在江湖,这点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土匪不欺负人,那还叫土匪吗?

      夏天的晚上,是土匪们在四乡八镇出没的好时光。一来天气凉爽,二来星光灿烂好走路。据老一辈人说,当年稍微有点家底的人家,男主人每晚都不敢睡在家里。而是在村边的竹林里,胡乱搭个铺躲起来睡,因为怕土匪绑肉票。土匪们一般只绑男主人,他们狡黠地推断,如果一家人的主心骨被绑走了,剩下的人不用说都会六神无主,什么条件都会答应的。假如绑了个女的回去,忙了半天不是小姐,居然只是个丫环,岂不是让同行们笑破肚皮?

      一般家境的人家是不太担心这类事情的,他们顶多在听到黑暗中传来诡异的脚步声时,紧紧地抱住身边的孩子。不过,有时候祸事也会从天而降,比如说离我家不远的一户张姓人家。

      按说,和我爷爷家当时比起来,张姓人家还是算不错的。这种不错使得他家的人解放后,在填成分时,可以注明是“下中农”,而我家的人就只能填“贫农”了。不过,在土匪们眼中,这种区别无足挂齿。一个是穷光蛋,一个是更穷的穷光蛋而已。两家的男主人很庆幸又有点遗憾,因为他们都不具备夏天到竹林里睡觉的资格。

      同样的差别也可以根据晾晒在屋外的豆瓣酱看得出来。我家只能用木盆晒个大半盆,顶多吃半年多就没有了;而张家用的是个大水缸,吃上一年还富裕。夏天的夜里,只要不下雨,大家都把豆瓣酱放在屋外。这玩意儿家家户户都有,移来移去嫌麻烦。

      ——什么?怕土匪扛了去?不要紧,只要他丢得起这个脸,我就是送给他一坛都愿意。

      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一队土匪静悄悄地从村中穿过。他们大概是成功地讨到了一些赎金,心里很高兴,只是路过而已,根本就没有打算骚扰这个村里的人。土匪们随身带着各种装备,不外乎有洋枪、土炮、梭标、小插子(匕首)之类,绝大多数人背后还别着杆烟枪——这是西南土匪的注册商标。土匪们有时也会带着些奇怪的物件,多半是用来吓人的东西,比如不听话肉票的耳朵,或者干脆是头颅!

      不幸的是,这一队土匪中的某一位恰好带着一个,西瓜大小,提起来甚是不方便。因此,这位土匪老兄一路走来,很是埋怨了几句。结果龙头老大听烦了:“瓜娃子,烦球得很,你不想抱嘛就找个林盘甩了嘛,闹啥子闹?”

      得到老大的许可,抱人头的土匪很高兴。扔哪里呢?他兴奋地东瞅瞅西看看,试图找到一个比较有创意的地方。结果,就不幸看到了张家那口装豆瓣酱的大缸。土匪恶作剧地把人头沉下去,用根树枝按到底。接着抹平表面,小心地保持原状。最后,还原封不动地盖上蜘蛛网盖子。

      制作豆瓣酱时添加的大量食盐起了重要的作用,等张家人发现时这个可怕的恶作剧时,时间已经是第二年的春天,而那一大缸豆瓣酱也吃得几乎快要见底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