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请教】《快雪时晴帖》的意思 -- 任爱杰

共:💬32 🌺4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教】《快雪时晴帖》的意思

    《快雪时晴帖》号称“天下第一书法”。三希之一。王羲之所书。不过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乃是后人的摹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帖子据说是王羲之写给友人的短信。但是和张旭的《肚痛贴》直说肚子疼要吃什么药不同,王羲之书法虽妙,全文却不好理解。

    《快雪时晴帖》全文如下:

    第一行: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

    第二行:

    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

    第三行:

    羲之顿首

    第四行:

    山阴张侯

    第五行:

    君倩

    这当中第四行的“山阴张侯”一般认为是收信人。原本写在封套上,临摹者一并抄录在一张纸上。君倩二字,笔意不同,米芾认为是指梁秀。又有人认为是唐高祖的驸马薛君倩。估计这是收藏者的题名。

    但是主文三行却是难解其义。

    首先,作为书信,这封信却不合格式。前面没有收信人的名字。古代写信即使不用“钧鉴”、“尊鉴”、“台鉴”之类的敬语,也至少要用到某某足下。例如《报任安书》一开头就是“少卿足下”。

    这封短信开头就是“羲之顿首”。这却是一般用在信的结尾的。事实上,本信的结尾(第三行)就用了“羲之顿首”。而连用两次“羲之顿首”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除去套语,其他部分的句读也很难理清。启功曾有文章论晋代人书信中的句读,谈及此帖:

    这里除前后写信的人名和受信人张侯(侯是尊称)外,“快雪”等8个字,也很明白。只有“未果”等7个字不易点断。后来从“力不次”得到初步的解释:回忆幼年时,家中有婚、丧诸事,有亲友送来礼物,例由管账的人填写一张“谢帖”,格式是右边印一个“领”字(如不能接受的礼物,即改“领”,写一个“璧”字,表示璧还),中间上端印一个“谢”字,下半印受礼家的主人姓名,左边空处由管账者临时写“力若干(付给力的酬劳钱数)”。这个“力”即指送礼人。当时世俗称卖劳力的人甚至称为“苦力”,文书上即写一“力”字。联想到帖中的“力”字,应该即指送信人。又按古代旅行,走到某处停下来,称为“次”,表示旅程的段落。杜甫诗有“行次昭陵”一首,即是“行到昭陵”。那么“不次”当是不能停留,需要赶快回去,所以王羲之写这短札作答复。

    再看“未果”,当然是未能达到目的,未能实践约会一类事情的用语,事未实现,自然心怀不畅,那么“结”字应是指心情郁结。这样系联的解析,大致可能差不多了。只有对方究竟要约王羲之作什么?就无从猜测了。

    不过启功虽然给出了这个解释,却是有点牵强。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此文不加句读,全文为: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断句却可以有很多不同断法,捡主要的列于下:

    第一种: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译文:羲之顿首,刚下了阵小雪,现在已经放晴,想必(你)一切都好。只是(我?你?)没能达到结果,心里不爽。送信人不能久等(先写这些。)王羲之顿首。

    第二种: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译文:羲之顿首,快下雪了,晴佳(人名)想念安善(人名),见不到。真是郁闷。送信人不能久等(先写这些。)王羲之顿首。

    第三种: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译文:羲之顿首,快下雪了,现在还是晴天,(我)很好。想好好吃顿饭(善通膳)却没吃上,很郁闷。(由于快下雪了)送信人不能久等(先写这些。)王羲之顿首。

    第四种: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译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很好的主意。吃了饭(善通膳)没有?真的很郁闷吗?送信人不能久等(先写这些。)王羲之顿首。

    第五种: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译文:羲之顿首,刚下了阵小雪,现在已经放晴,想必(你)一切都好。只是(我?你?)没能达到结果,心里不爽。力(人名)没有到我这里来。羲之顿首。

    句读不同,意思变化很大。我以为从连续两次写羲之顿首来看。王羲之的原本应该比这个临摹本要长的多。临摹本本身并不是正规的摹本,而是随手抄写的草稿。所以抄完一遍到“羲之顿首”这句结束语后可能觉得这最后几句写的不好,就立刻开始把这几句另抄一遍。结果流传后世时前面的部分不知什么原因给毁掉了,只剩这几句流传了下来。

    元宝推荐:铁手,中虎步兵,
    • 家园 没老毛的字好看,不甚喜欢。
    • 家园 How about read in this order

      第三行:

      羲之顿首

      第二行:

      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

      第一行: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

    • 家园 同有此一问

      不过还是比较认同 楼主的第一种解释

    • 家园 俺记得快雪时晴不是在台北吧!

      疑问中!

      不是在北京吗

    • 家园 有没有王羲之专门写的东西

      比如应某人之邀写一幅字之类的,或者至少应当算是比较认真作为一件作品来写的,而不是这种便条之类的。兰亭序是不是应该算?别的还有吗?

      • 家园 请问,《兰亭序》真是王羲之真迹的摹本吗?

        很想听听雪个和任老师诸位的看法。我收集了一些字帖,偶尔拿出来欣赏欣赏,但是唯一没收集的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每次去书店,总要拿出来仔细看看,但是看几下也就放下了,凭直觉,《兰亭序》不是一个很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跟魏碑在气韵上相去甚远,跟后来唐人如颜真卿法度谨严的《自书告身》相比,通篇给人的感觉也很不及,——字迹极其柔媚,而且谋篇上也不生动。王羲之是继往开来的大书法家,为什么跟他前后的书法家在风格上如此不一致?

        后来上网google,发现关于《兰亭序》的真伪有很多的争论,现在基本上都认为是王羲之真迹了,流传下来的是王真迹的摹本。但是我还是很怀疑,不过我的这个怀疑只是凭自己的直觉,什么证据就算不上了。

      • 家园 《兰亭序》也不是专门写的

        不过酒醉后一挥笔而已,涂抹修改的痕迹都在。

      • 家园 《兰亭集序》真迹已经失传

        最流行的说法是唐太宗想尽种种办法把真迹搞到手之后,下令将其给自己陪葬。真迹从此失传。现在流传的都是摹本。

        其实现在流传的所谓“真迹”,到底有几分是真的都很难说。盖字人人会写,钱人人想赚,而纸张布帛放上两三百年大概就要成灰了,更何况一千六七百年前的东西。所以所谓的“真迹”多数是后人的赝品或摹本。只不过大家都愿意相信那是真的就是了。

        不过,古老一点的摹本/赝品,字要是写得不错也是有收藏价值的。

        《兰亭集序》的摹本最多。据说唐太宗决定把真迹待到自己棺材里之后,下令让当时的书法大家临摹了不少摹本然后赐给近臣。

        但是摹本不是真迹。最要命的是后代的书法家还照着摹本写他们自己的摹本。所以到了最后天知道这些摹本和真正的王羲之亲笔差了多远。

        书法,绘画,看到觉得好看,挂起来觉得舒服,或者写起来能够抒发内心感受即可。至于是不是名家并不重要。要知道你即使收藏得再好,三百年后也不会留在你的子孙手里。而三百年后所谓的“真迹”也早就被摹本和赝品淹没了。

    • 家园 快雪时晴是争论很大的帖

      即使在现代也很难说有定论。比如启功先生认为这是王羲之行书精品(摹本),但杨仁恺先生却认为这是后人伪作。

      以我们的功力自然无法下什么结论,不过,任兄这个问题,我倒还有点可说的。此帖曾入褚遂良手,他在《右军书目》里却记载的是:“快雪时晴,六行”,如今却只得四行,可见中间有断缺无疑,不过也不像任兄猜测的要长很多。

      • 家园 这就不知道褚遂良有没有算套语那两行

        古代写信格式,每页多为六行,八行或十行。以八行为最多。故书信别称八行书。

        王羲之如果是写便笺自然不受这个限制。但是从这个摹本来看,因有结尾的套语“羲之顿首”又似正规书信。如是正规书信,八行,则除去信头和信尾套语则正好是六行正文。

        如果是全部六行,则正文也有四行,还是比现在多一倍。

        另外有个猜测在下面。雪太傅可以看看。可能王羲之写的是个回帖?

        • 家园 请教

          上面说的“行”,应该是指纵向排列?现代是以横为行以纵为列的,和古代不同了。

          我不懂书法,到博物馆看书法,有些字还看不懂,但是就是觉得看起来特别漂亮——甚至比画还耐看。

    • 家园 有意思,长见识,也问个问题

      摹本和真迹有差别么?

      不说字的好坏,只说摹本和真迹的大小有没有差别,摹本里,字的分段是不是也是和真迹一样。也许真迹并不是在“想”那里换列,意思可能就不一样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