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平津战役前后的傅作义(一) -- northeast

共:💬62 🌺19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平津战役前后的傅作义(五)

张家口失守后,除了西边的绥远、以及随时可以从海路逃跑的塘沽守军,在华北大地上,傅作义只有北平、天津两座被团团包围的城市了。这时候,傅作义不可能不知道守孤城意味着什么,就是他自己当年守琢州,虽然一战成名,但最后不也失守了吗?只能是坐下来谈了。当时傅作义应该是认为共军打北平、天津也得付出很大的代价,可以借此与中共讲些条件。

可傅作义没想到天津守军只坚持了29个小时。说实在的,天津这一仗打得这么快一方面说明东北野战军战斗力雄厚,另一方面也是守军力量薄弱了点。而天津守军力量薄弱也与傅作义前一阶段的指挥有关,为了救35军,傅作义从天津调了不少兵去北平:比如62军的主力师157师被留在北平,而62军虽然在天津还有三个师,但只有151师是主力;94军四个师,被调动成两个师在北平、两个师在天津。天津表面上兵力有11万,可新兵多,新编部队多;而且东北野战军攻击的时候还专打弱敌,来了个主力东西对进、南北分割,被分割在北部的主力师151师、被分割在南部的94军43师最后也不怎么抵抗就降了。(其中43师就驻扎在耀华中学,离萨苏在《天津围城记事》中提到的萨娘家就几百米远)

只剩北平一座孤城了,傅作义怎么选择?坚持打到底是一种选择,而且也不是没人这么干过,山西太原不就一直打到最后吗?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自己跑了,却让太原守军坚持到最后,还搞出了个“五百完人”的“英雄事迹”。傅作义自己的家属和财产实际上已经转移了,要是完全从个人角度考虑,大可不必关心部下和老百姓的命运。可同样是军阀,傅作义与阎锡山还是不一样的,傅作义还不是那种完全不顾部下和百姓死活的人。我个人认为,从本质上说,傅作义不是那种自私的人,在很多时候还是很考虑部下和百姓的利益的。举个例子,当年傅作义系统的军官们“集资”作生意,每年分红,本金掌握在傅作义手里;解放后,傅作义认为这笔钱自己留着不合适,而当初的部下有的已死、有的解放后有了固定的工作,大家分钱也不太合适,傅作义总表示要捐献给国家(但有关部门开始不同意),直到傅作义去世后,钱才捐献给国家。(要是台湾的阿扁夫妇手里有一笔连假发票都用不着开的钱,那将会……)

什么事情光有想法,没有实力也不行。北平城内大多数部队不是傅作义的嫡系,说服他们走“和平道路”,城外的解放军是一种威慑力量,傅作义自己的力量也不能太弱了。本来傅作义在北平有嫡系两个军:35军和104军,可35军两个师覆灭在新保安;为了救35军,104军的两个师也搭进去了;104军的另一个师被郭景云耽误在张家口了。等到104军军长安春山惊慌失措地跑回北平,傅作义的嫡系在北平只剩两个师:35军的一个师和骑兵第4师。幸亏傅作义好歹也是领导,领导的好处就是有权,赶快给35军和104军进行补充。估计重建的35军和104军肯定比“原装”的差点,很可能还缺编,但好歹也是两个军呀。北平的部队有的虽然不是傅作义的嫡系,但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比如101军是孙连仲的老部下、62军157师是广东部队),大概没心思为党国效忠到底。有可能有点麻烦的是李文、石觉两个兵团,不过石觉名义上是兵团司令,实际只下辖一个13军,13军原来有5个师,在密云被消灭了一个师,进北平的有4个师。石觉手下的兵还闹了次兵变,具体细节我不了解,不知道石觉手下的4个师的兵有多少参与了,就是都参与了(我估计可能没到那个程度),与傅作义手下的两个军和一个骑兵师相比也不占什么优势。手下有嫡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听话,傅作义就让骑兵第4师首先出城,做个表率。其实让骑兵第4师先出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北平城虽大,草料难找,骑兵要是在城里再多待些日子,马就要挨饿了,所以骑兵第4师对于出城,那是“相当”积极的……

土鳖扛铁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