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大家怎么看证明庞加莱定理 -- 北风之神

共:💬72 🌺24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专访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教授张寿武(下)

转载自: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report/poincare3.txt

原载:

2006-08-25科学时报

作者:科学时报记者 易蓉蓉 王丹红

聚焦庞加莱猜想与中国数学:专访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教授张寿武

2006-08-25科学时报

本报记者 易蓉蓉 王丹红

(下)

据张寿武说,前不久看到有关庞加莱猜想被证明的诸多报道后,他就写了一

封很长的信给丘先生,“我们有问有答,很有意思。我问这个定理是不是应该叫

Perelman—朱熹平—曹怀东定理?丘先生说不对, Hamilton的工作是最最重要

的。我又问,是不是应该叫Hamilton—Perelman定理?丘先生说也不对,严格来

说,Perelman发表在网上的文章只是证明概要,不能代表他证明了庞加莱猜想和

几何化猜想。我再问,是不是应该叫Thurston—丘成桐—Hamilton—Perelman

—朱熹平—曹怀东定理?丘先生说,这个说法是对的。名字虽然长一点儿,但点

明了每个人的角色。”

丘成桐和李伟光发展出用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方法来研究几何结构。丘成桐用

这个方法证明了卡拉比猜想和复几何上的庞加莱猜想,并且建议Hamilton用几何

分析方法来做庞加莱猜想和三维空间几何化的问题。这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对

Perelman的颁奖辞中得到了印证,“因为他对几何学的贡献以及他对‘瑞奇流’

的分析和几何结构的革命化见识”。

张寿武多次强调自己没有资格评论这件事,只是稍微看了看几篇论文的前言。

“他们每个人都很大度,给前人足够多的荣誉。 Hamilton的论文充分肯定了丘

成桐的工作,Perelman的网上论文在前言部分充分肯定了Hamilton的工作,而曹

怀东和朱熹平的论文也充分肯定了Hamilton和Perelman的工作。”

在7月国际弦理论大会召开期间,《科学时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朱熹平。

他谦虚地将庞加莱猜想的最终证明归结为国际数学界同行的共同努力,自己只是

在最后关头完成了“临门一脚”。他说:“丘成桐先生创立的几何分析为解决这

个猜想奠定了基础,美国数学家Hamilton为这个猜测提出了解决框架,俄罗斯数

学家Perelman作出了重大突破。”

“谁敢站出来宣布是谁证明了庞加莱猜想”

事实上,张寿武也对Perelman的举动大惑不解。“这也是我所经历的最奇

怪的一个现象,一个大数学家,差不多完全知道怎么证明庞加莱猜想和几何化猜

想,但他没有把细节写下来;而且四年来,没有一个数学家站出来声明Perelman

的论文证明了或者没有证明庞加莱猜想,这是很少见的。当然,关于几何化猜想

的证明部分还不够详细。这里有一个评价标准——细节可补不可补,如果不可补

的话,那别人必须用新的想法来继续证明;目前大多数人认为, Perelman的工

作可以证明庞加莱猜想,后面的三篇论文(作者分别为克莱纳和洛特、曹怀东和

朱熹平、摩根和田刚)只是在验证Perelman工作的对与错,三篇论文没有多少原

创性。由于在更重要的几何化猜想上,曹怀东和朱熹平的论述更详细、全面,所

以Hamilton和他的合作者还在进一步推敲、求证文章是否顺畅、流利。”

那么,到底谁能评价他们的贡献呢?

“曹怀东和朱熹平的工作到底是本质性的改进,还是技术性的改进?只有几

位在做这个问题的科学家,如Hamilton、瑞士数学家Huisken和Illman等,才有

发言权。看样子,曹怀东和朱熹平的工作没有那么简单,Hamilton等几位数学家

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一目了然的话,那就说明他们的贡献不大。我看考虑评价

所需时间越长,对他们的评价就越好。” 张寿武说。

“一个科学家站出来声称谁证明了某个定理,他需要以他的学术声誉作担保、

负责任。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Hamilton到访北京时,也只是表示朱熹平和曹怀

东做了很好的工作,将这个证明说得更好一点,但没有说谁证明了庞加莱猜想。

所以国际数学家大会,最精彩的不是Perelman拿菲尔茨奖——当然他的贡献足够

拿菲尔茨奖,而是谁敢站出来宣布庞加莱猜想被证明了;再进一步,谁敢站出来

宣布几何化猜想也被证明了。”张寿武表示,这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勇气。

“国内官方以比较谨慎的方式对待中国科学家最后证明庞加莱猜想,小心总

没有错。” 张寿武说。

“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是世界上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成果。1972

年,陈景润将改进后的论文投交《中国科学》杂志,当时处于非常时期。我的硕

士导师、先后证明3+4、2+3的王元先生是审稿人。富有基础的他在听完陈景润的

3天报告后说没有发现错误,顶着莫大的政治压力第一个向全世界公布陈景润证

明了1+2。王元先生的这句话很简单,但他把名誉都押上了。”张寿武所说的这

个细节在《华罗庚传》中有同样的叙述。

无独有偶,“1995年证明费马大定理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德鲁·怀尔

斯,是我博士后的导师之一。他当初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时候,第一稿中有个错误,

被撤回来了;一年后他把第二稿送给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德国大数学家、我的

老师Faltings。Faltings读了24小时后,给全世界的数学家发E- mail,说费马

大定理被证明了。他完全出于一种数学家的职业道德,没有其他动机。”

张寿武强调说,一项数学成就总是好几代人积累的结果,获奖者是代表这个

成就的终结者。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A·韦依这样评价菲尔茨奖:“菲尔茨奖

就像抓阄一样,不是想拿就拿得到的。”

对于庞加莱猜想,张寿武说自己是个“外行”,“要等‘内行’的数学家站

出来宣布是否被证明了”。

“放在国际大舞台上,朱熹平和曹怀东的工作很重要,但可能比不上

Hamilton和Perelman;但放在国内背景中,他们俩做出了这样的工作,是极为了

不起的。特别是朱熹平,所处的环境没有国外的好,他不仅看懂了,还能够作出

自己的贡献,非常了不起。”张寿武表示。

张寿武假设说,如果当时不光是丘成桐,还有别的科学家站出来宣布中国科

学家最后证明了庞加莱猜想,那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议论。他还建议媒体作报道

时,不妨多引用一些其他科学家的话,那样会客观一点。

对有三组论文都致力于证明庞加莱猜想是否是资源浪费的问题,张寿武同样

摇头表示否定,“三组科学家都在做同一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大

家都很好奇,并不是浪费。以后还会有人急需做这个问题,比如把这个证明过程

简化。这都是科学发展的必要阶段。”

“没有回国做数学,我也要自我批评”

“我前几天给朱熹平打电话,他还说中山大学很适合做数学,很安静。”

张寿武意味深长地说,“中国改革开放将近30年了,但这并不是中国数学的最好

阶段,原因很多。”他认为做学问最重要是给年轻人好的条件,衣食无忧。“据

我所知,国内较好的教授和一般的教授、研究生和教授之间的收入落差太大,有

的相差几十倍之多。公认的最大的数学家之一A.Grothendieck至今还活着,上世

纪80年代,他曾经拒绝瑞典皇家学会颁发的50万美元的奖金。他在拒绝信中写道,

‘我当初困难的时候非常需要钱做研究,但没有钱;现在我有退休金了,足够我

吃饭了’。”

“所以一定要关心年轻人,给他们一个安静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法国数学家

的收入大致和北大、清华、中科院研究所的相差不多,但他们很安心地做研究,

没有都跑到美国去。不像中国的数学家,很多都跑到美国去,这实际也是对我自

己的批评。我建议增加他们的固定工资,减少或者放弃工资之外的奖金、项目提

成、对论文的奖励等功利方式。”

“现在,国内的基础课程开得不全面。美国是硕士研究生要过三四门基础

课,合格后才可以做研究,中国没有这一说。学生也没有题目可做,更没有好题

目做。这都是教授的问题,真正在数学前沿做研究的少之又少。教授要尽量教给

学生东西,帮助他们选择好的题目做,鼓励他们,不要拼命抓他们干活儿。”

张寿武说学生有三种,最好的学生自己找题目自己做,一般的学生做老师给

的题目,最差的学生可能都看不懂老师给的题目,更做不了。

关键词(Tags): #庞加莱猜想#中国数学#张寿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