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西晋春秋 -- 陈不到底

共:💬103 🌺19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20

西晋春秋

第一部分 司马懿时代

220年 曹丕称帝

220年的正月,与刘备争夺汉中失败的曹操返回洛阳,没多久病逝(66岁)。打算做周文王的曹操在临死前四年才定下的曹丕嗣位为东汉丞相、魏王。这个时候的中国,真正的来到了三国鼎立的时代,刘备拥有益州和汉中,孙权拥有长江中下游,尚戴着东汉帽子的曹家拥有天下的十之七八。

早已是形同虚设的东汉献帝明白自己该是让位的时候了,从这位曹丕继位魏王以来,全国各地就纷纷的瑞兆频出,一会儿又冒出个黄龙,一会儿冒出个白雉。到秋天的时候,“东汉”的群臣们纷纷给曹丕上言说要魏代汉,曹丕做样子的屡次推托。这么来回几次,献帝就在十月里把大家招来说,众望在魏,汉该退位了。于是,34岁的曹丕接受东汉献帝的禅让,成为魏的开国皇帝,改都城洛阳,曹操被尊为魏武帝。换了座位的献帝被封为山阳公,还好命还在。

据说禅代仪式刚一完,满腹感慨的曹丕对身边的人说,“到今天我算是明白舜、禹禅让是怎么回事了。”

就在曹丕登基之前,时任吏部尚书的陈群制定了一套新的选官方法:九品中正制。

按照陈群的建议,魏以后的官员选举办法成为全国每个州郡任用“贤有识鉴”的官员,叫做州郡的大小“中正”,由他们按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么九品来评定本地的人才,然后由小中正上报大中正核实,大中正上报司徒核实,最后再交吏部选用。

简单的说,就是本地有个名望人,由他来给本地的年轻人们标上‘上中下’的‘戳’,然后中央就按照这些戳来分配官职。

曹操在世时候的三次求贤令基准是唯才是举,只要有才,品德上有些毛病也无所谓,身世不好也没关系。这使得出身不怎么好的曹操(袁绍骂曹操是‘赘阉遗丑,本无令德’本来就是过继到太监家的小屁孩,还没有什么品德),在东汉末的群雄割据中能争取到人才,曹操的唯才是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是如今,曹魏已经天下十有七八,再没有什么标准,州郡上的儒道世家们怎么能支持曹家呢?

陈群的这个选官标准除了要求经学好(就是儒家经典学得好)、德行好(品德好)、乡闾清议好(本地的评论好),还增加了家世、才实等内容。(三好学生再加上身世和有才(有财?)?!真是两千年的传统啊……)

不光有“品”,还有“评”,就是本人的评语也得好。(个人评语的历史也很悠久……)

这样的选官标准在最初的时候,的确是能选到一些“儒雅并进”的人才,可是等到全是地方州郡的世家作了满朝的官员(被选举的)和中正(有选举权的),那就等着出败家子和腐败分子吧。

而在这个时候颁发的九品中正制就好像是新皇帝向全国的大大小小的世家们宣布,我上台了,你们当官的日子就有保证了。这么着,本来就很有实力基础的曹家,顺顺当当的替代了刘家,成为了新皇家。(当然还有一些脑筋转不过弯的人,比如荀彧、崔琰、毛玠等人,在曹操时代就这样或那样的被处理掉了,就不展开说了,可以在后面司马昭的时候对比一下)

曹丕顺顺当当的做上魏的皇帝,可他当年做魏太子的时候可不是那么顺当。跟曹丕争位的,就是那位才高八斗的曹植。曹植的文采口辨让曹操数次都想立其为嗣,只是年轻的曹植自己却任性而行,没有全力争取,还几次饮酒无节误事。相对的,曹丕的才能比不上曹植,但是一直做出谦恭的样子,广交士人,曹操身边的人都被打动说曹丕的好话,再加上身为长子(曹丕长兄曹昂早死)的地位受到大部分的魏臣拥护才被立为太子。

曹丕一被立为太子,曹操就找借口把曹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杨修杀掉,给年轻的曹植当头一棒。

如今,曹丕做了皇帝,马上又把曹植身边的丁仪、丁廙诛杀。其余曹姓诸弟,包括曹植、曹彰(被曹操称为黄须儿(*注)的猛将)等人封侯,勒令离京前往封地,这些封国“空名而无其实”,只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没有任何实权。曹丕不放心,还设置监国督察,搞得这些王侯们困苦不堪,只想做平民罢了。

同姓的弟弟们被远逐,曹操留下的人才,和曹丕的本家及夏侯继续被授予高官。贾诩为太尉,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夏侯敦为大将军(不到半年即病逝),曹仁为大将军(*注一)。曹操族子曹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负责对吴方面的军队;另一族子曹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负责对蜀及雍凉的军队;这两人与曹丕的关系从小就极好。

而在太子时代和曹丕亲近的人才也受到重用,比如曾号称“太子四友”的陈群、司马懿、吴质、朱铄,尤其头两人,陈群已经说了,后面还会提到。

接着总算轮到正式出场的人物了: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今河南温县招贤镇)。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年。

司马懿的先祖司马钧,东汉安帝时为征西将军,钧子量为豫章太守,孙儁颖川太守,重孙防为京兆尹。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在一个诏书里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比起曹操的父亲曹嵩“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司马懿则出生在一个河内世族之家。

司马防有八个儿子,老爷子给众多儿子的表字中都有一个达字,长子司马朗,字伯达;次子司马懿,字仲达;三子司马孚,字叔达。这三个儿子最知名,和其余众子被当时人称之为“八达”。

司马防在洛阳做治书御史的时候,赶上董卓把持朝政,老爷子预测到今后天下必定大乱,就命长子司马朗带着本族先回温县。司马朗正要出发,却有人告发他要逃跑,结果被抓至董卓面前。凭着在董卓面前的夸赞和对董卓身边人的贿赂,司马朗终于带着一家逃离洛阳这是非之地。回到家乡,司马朗(这时才19岁)出于长远考虑,认为董卓暴政必不能长久,必定有忠臣义士讨伐其恶行。战事一起,处于京都洛阳附近的河内(司马老家温县离洛阳不到100里),必定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司马朗要再次作主举家北上迁徙到黎阳(属冀州魏郡,又走出去500多里)。

司马朗走后没有几个月,关东群雄起义兵讨伐董卓(190年正月),可是联盟内部利益不同,声势虽大,却没有任何效果,遭殃的是洛阳长安两京一带的老百姓,从此陷入无休止的战火中。

等到关东群雄解散(各顾各的利益),(194年),吕布和曹操争夺濮阳,战火又烧到黎阳附近(濮阳在黎阳南不远),司马朗又率领宗族回到老家温县。建安元年(196),司马朗被曹操征召离开了众兄弟,自然是行二的司马懿挑起了长兄的重任,这时的司马懿不过18岁而已。(*注二)

《晋书》说司马懿年少时“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战乱跟随长兄司马朗漂泊的这些年,“常慨然有忧天下心”。也遇到不少名人,长兄交游的名人南阳太守杨俊、好友崔琰(后至魏尚书)等人对年少的司马懿都刮目相看,崔琰和司马朗交谈时给司马懿下了定语:

“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

注意啊,晋书上的这些记载,年轻的司马懿早就符合了九品中正的标准(虽然这会儿还没这一说),有才、有德、有世家、有评语。马上就得做官了,没多久曹操的征辟就到了,但司马懿不愿出仕,就装麻风病不起床,据说曹操还派人去刺探他,老姜这时就显出辣来,不管有没有人偷窥,愣是赖在床上演着麻风病的戏(司马懿的演技相当高超,后来还有),于是就瞒过曹操继续留在家中。

208年,曹操做上丞相,再次征召司马懿,还威胁说,再不出仕,就等着做大牢吧。29岁的司马懿挣足了面子,终于离开河内到曹操身边做文学掾。当时曹丕为了和曹植在文才上争高下,天天和杰出的文人(*注三)在一起,做文学掾的司马懿自然也和曹丕走得很近。217年,曹丕终于被立为嗣子,司马懿与陈群等人被称为“太子四友”。

曹丕称帝时的司马懿41岁,相对曹操在世之时只做到丞相主簿(*注四),此时的司马懿受到了重用,升任督军、御史中丞,逐渐成为曹丕身边很重要的辅臣。此时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几年前因探望军中疫病受感染已经病逝,相差一岁的弟弟司马孚此时也受到重用,做中书郎亦在皇帝身边。

(220)这一年的时候,还有个豫州刺史贾逵因为执法不阿、治理清明受到曹丕的表扬,曹丕大手一挥,“逵真刺史矣!(真是刺史的好典范啊)”号召天下都像贾逵学习。贾逵四岁的儿子应该也很高兴阿公如此得意,也可惜了,这个小孩偏偏叫贾充。

说起这个时候的孩子,司马师12岁,司马昭11岁,姜维19岁,邓艾都已经24岁了,羊祜尚在娘胎里,杜预、钟会、陆抗、张华等人还要再晚好几年。

待续~~

*注

曹彰的黄胡子,陈寅恪先生提过一个说法是可能是曹彰的母亲卞太后有鲜卑人的血统,卞太后原籍琅邪,这个地方有很多来自燕地的鲜卑人。所以曹彰的黄胡子很有可能是鲜卑人的遗传。陈寅恪先生考证说鲜卑人须黄肤白。

*注一

本来还有另个曹操的从弟曹洪,曹丕继位的时候都已经被进位卫将军。但曹丕这个人相当的小心眼,他年轻的时候跟曹洪借钱,曹洪相当富有也相当的小气,就不借给曹丕。如今曹丕想起这个事,就把曹洪下狱,财产没收。卞太后听说后就跟曹丕的郭后说,要是曹洪死了,我就逼着皇帝把你废了。郭后很被曹丕宠爱,吓得哭求不已,再加上曹洪是曹操时代的有功旧臣,曹丕才把他放出来,财产也归还,但官是做不来了。

*注二

那位说了,嗯?这八达的老爷子司马防不还在吗?对哦,司马防这时(196年)才58岁,从史书记载判断,这时司马防应该还做着京官。后来司马防以年老转为骑都尉这样的嘉官。老爷子遂“养志闾巷,阖门自守”,啥事也不管了,据说司马防“好汉书名臣列传”,自己也写了“数十万言”。这时八个儿子都已成人,对老爷子是“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

曹瞒传里说,当年曹操入仕,还是司马防的推举:

曹操年轻时曾被司马防举荐(做洛阳北部尉)。

(216年)曹操进位魏王,邀请司马防到邺城,与欢饮。

曹操对司马防说,“孤今日可复作尉否?”

司马防回答说,“昔举大王时,正好可以作尉。”

王大笑。

司马防活到71岁,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终。

*注三

曹丕这个人,虽然文才逊于曹植,但在文学史上也是相当的有名。建安诗风以三曹领首,辅以建安七子,曹操父子三人,以曹丕的诗歌风格与民歌最接近,又开辟了五言诗的先锋。他自己写的典论(已佚),只剩下的《论文》却是中国文学批评第一文(建安七子的头衔就是此文提出来的)。

曹丕这个人组织能力相当强,当时的有名文人被曹操征召后,基本都是围绕着曹丕活动的。

感觉上曹丕要是生在富翁家,绝对是处处放光的花花公子,比他那忧郁的弟弟曹植强多了,可惜,可惜,这两兄弟都错生了帝王家。

*注四

历来有很多关于曹操猜忌司马懿的说法,说他在老曹在世时始终得不到重用,但都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意思,曹操也没有时间机器怎能想到后世的事,否则以他的手段,曹植身边的杨修都杀了,司马懿算什么。

司马懿在曹操最后几年还是露了几面的,都是好角色(虽然都是群角)。一次搭配刘晔劝说曹操应该趁灭掉张鲁的余力进攻蜀汉,结果年老疲惫的曹操没有了得陇望蜀的意思。

另一次,是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一时想迁离许昌避避风头,司马懿又跳出来搭配蒋济劝说道,关羽得志,孙权肯定不爽,只要派人联系孙权,关羽肯定遭霉运,后来果然如此。

再后来曹操临死头一年(219),孙权上表称臣,怂恿曹操称帝,曹操跟身边的人说,“这小子是想把我推到火上烤咧(孙权想让曹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当时曹操身边的陈群、恒阶等人也包括司马懿,都表明态度,说,汉数已尽,您这螃蟹早该吃,绝对没问题。

这些表明态度的“汉”臣,在曹魏都接着受到了重用。曹操给曹丕的皇帝路铺垫的相当好啊。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