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投票吃过杂交稻的举手 -- yj999

共:💬28 🌺14 新: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53 / 0

    0
    8/0
    0
    5/0
    0
    1/0
    0
    33/0
    0
    1/0
    0
    5/0
    0
    0/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还是资料

农业自主创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天我们请到的是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原副省长、云南科协原副主席李铮友。与袁隆平一样,李铮友先生也是杂交水稻的专家,袁隆平先生专攻杂交籼稻,而李铮友先生专攻杂交粳稻。他育成了粳型不育系,红帽缨不育系。 农业问题解决是我国13亿人民的穿衣吃饭问题,农业领域的自主创新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李铮友】:滇型和BT型比较一下,我们滇型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就可以在全国任何地方推广都没有问题。如果用BT型的,现在还不收钱,以后日本收钱时,我们种的一亩杂交水稻的地方都需要交钱。所以自主知识产权问题比较大。

  [广州书生]:现在粮食那么多,为什么还要提高产量?

  【李铮友】:为了保证粮食的安全,我们要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还要保证口感要好,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流浪猫老大]:为什么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粳稻申请不到经费呢?

  【李铮友】:我不知道。

全世界最高产的“滇型杂交粳稻”

  [主持人]:您的杂交粳稻和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籼稻在技术方面有什么不同的?

  【李铮友】:杂交粳稻在淮河流域还有云南省60%是粳稻,江苏流域、浙江,这些地方的人民都喜欢吃粳稻,还有一些在山区。像四川、贵州等这些地方,还需要一些粳稻,所以粳稻的面积现在看到起来比籼稻要小,但是从整个面积来看,如果长江流域都搞成粳稻,产量就会很大。他们两个之间的区别就是一个抗寒、一个不抗寒。另外还有一个路线上的问题,比如我们不是单纯的粳稻杂交,我们找了很多耕稻杂交以后找不到的恢复剂,种了上万亩杂交水稻,都得不到恢复。山西杂交和袁隆平先生的籼型杂交水稻都有差别。

  [主持人]:“滇型杂交粳稻”,据说破了很多项世界纪录,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

  【李铮友】:我们搞出“滇榆一号”,在我们云南大理亩产达到800多公斤,达到世界常规稻的最好产量。另外,后来我们搞成“榆杂34号”,就是“滇榆一号”搞成“榆杂34号”,“榆杂34号”使我们亩产达到1105.88公斤这样高的产量。2005年我们又种植了100亩,达到950公斤,这个产量达到全世界最高产量。

项目推广中的艰辛

  [主持人]:这个项目是否只限于云南地区,会不会向全国推广?

  【李铮友】:这方面问题要跟协作单位谈。我们在黑龙江就有协作单位,我们这些材料可以在黑龙江种植,现在选用“茶稻一号”。现在这些都保持下来。再比如吉林、辽宁。吉林省与我们协作后,建立了一个品种叫做“吉优57”,这个产量也很高,品质也很好。在辽宁我们搞了“D56号”,这个杂交品种在辽宁省进行大面积推广,效果也很好。另外还有江苏,在江苏我们搞了一个“滇型57号”,现在在徐州也搞起来了,并在推广期。在浙江、宁波,我们联合他们搞了一个“滇型杂交水稻”的产量达到很高的产量。现在已经发展到了60万亩。另外还有四川盆地的周围都种植我们的粳稻,还有贵州山区也用我们的杂交粳稻,所以我们杂交粳稻完全可以在到全国范围内,甚至用到全世界范围。 例如在菲律宾,菲律宾于我们合作搞了一个菲律宾高产,最高产量达到亩产10吨。我们的杂交耕稻是可以走出中国的,走出云南省的。但是现在我们不能走出去,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经费,没有钱,云南的钱又不能拿到外省用,就是这个问题困扰我们。

  [主持人]:目前项目没有得到什么资助?

  【李铮友】:没有得到资助。

  [主持人]:是否被国家列为重点推广项目?

  【李铮友】:也没有列为重点。没有资助就什么都没有。

  [主持人]:跟您项目竞争的是哪个项目?

  【李铮友】:跟我们竞争的比较好的就是日本的BT型,七几年时,全国主要搞的是“滇型”,后来日本的“730”引进来后,很多人就认为日本的BT型比我们中国的好,所以就丢掉中国的,搞日本的。后来搞了以后,江苏和安徽联合起来搞一个推广活动,推广了很多亩,最后失败了,因为达不到要求。   失败了以后,影响了BT型研究速度,现在看来,沿海地区BT型占优势,“滇型”很少地方占优势。但是前年在海南岛,袁隆平先生曾经在海南岛讲了一句话,BT型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所以跟BT型比较来讲,研究的少一点。我们主要的对手就是BT型号,BT型主要就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因为它是从日本引进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