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见微知著,关羽丢荆州的真正原因 -- 青色水

共:💬23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见微知著,关羽丢荆州的真正原因

作者:李牧大将军 转自中华三国在线

从记事起就听说这样一句话:关羽大意失荆州。加上电视、广播、商家门口的关羽像等等一切让人从小就认为关羽是一个英雄。大了一点,自己也看了《三国演义》,还是觉得关羽是个英雄,即使丢了荆州,也只为他可惜,还对“害”(那时候是这么认为的)关羽的吕蒙被关羽索命而死感到幸灾乐祸。

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过的人逐渐多起来,看的书多也有所增加,再回头温习上学时看过的一些书和文章,所得的感受往往和那时截然不同,甚至会对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会产生完全相反的两个感觉。小时候看关羽,应该是有个先入为主的原因吧,无论他做了些什么,都觉得他是个英雄;重看关羽,已经能够不再受其它人的影响,看得更客观一些了。

说明一点,我这篇文章所引用的全部内容除参战军队的数量外,其余完全来自三国演义,因为演义中罗贯中对战争双方的军队数量或语焉不详,或偏离事实极大,完全背离了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原则,所以文中一些数字会参考三国史专家的考证。此外就是希望不要有人再拿三国志或通鉴来说事,稍后我们可以另起一篇,专门讨论历史上的关羽。

守荆州,伐樊城,走麦城这一系列行动演义中写得极为精彩细致,这一部分也向我们充分展现了关羽作为封疆大吏的个人能力。

从刘备占荆州以来,孙权就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却长期没有与刘备集团撕破脸,与之正面用兵。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孙权的心态,一直受形势所迫,令孙权不得不这样做。

虽然孙权对荆州早有图谋,一直耿耿于怀,在刘备兵发益州后,也几次准备巧取荆州,但直至8年后的荆樊战役开始后,其每次计划都止于嘴上,在此期间却与曹操几次开战,这其中有曹操主动进攻的,同时也有孙权率先挑起战端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赤壁之战后,仍然是魏强而孙刘弱, 孙权集团的首要敌人仍然是曹操,即便与刘备集团间互有谋图,但在面对曹操这个大敌时又都会把对方当作一个支撑点。孙权很明白孙刘联合的重要,一旦孙刘对垒,三家平衡必然被打破,得益的只有曹操,结果就很可能是孙刘同归于尽,曹魏坐享渔人之利。另外,刘备当时所言也确有道理,如果即刻还了荆州,刘备连立足之地都没有,还怎样孙刘联合,共拒曹操?所以刘备说取下益州即还荆州,孙权还是愿意相信刘备这个许诺的,即便有所怀疑,也只能暂时接受这个事实,而不想与刘备正面交战夺取荆放。“且休要动兵。若一兴师,操必复至。……然后起兵取之,事可谐矣。”孙权集团几次谈论取荆州之地,差不多都会以张昭的这段话结束。

据此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孙权集团极想从刘备手中取荆州,可说是想尽了各种办法,但前提是必须有非常好的机会,尽量不引发与刘备集团的大战,不损兵折将,损耗实力。最后吕蒙白衣渡江也是在满足了上述的条件后才进行的一次军事行动。

反观孙权与曹操间的对垒则完全没这么多想法,互相之间有机会要打,没有机会制造机会也要打,即使打不赢我损失了兵马也让你疲于奔命。两相比较,就知道孙权对荆州的想法虽大,但对于武力取荆州的决心却始终不是很大,因为对孙权来说,取荆州有利有弊,而打曹操则一定是利大于弊。取不取荆州最后决定于拿下荆州需要的代价大小。

兵不血刃或微小代价取荆州,虽得罪了刘备,破坏了联盟,但仍然是利远大于弊。

像和曹操那样正面鏖战,即使取下荆州,损兵折将,联盟破裂,也是弊远大于利。

且从东吴奇袭荆州的整个过程上来看,若非关羽的大易轻敌,令荆州在守备上存在致命的极大漏洞,即便是他骂孙权为狗,东吴依旧不会发兵。起码相持的形势应该会继续保持下去,虽然孙权集团准备好了进攻,但他们准备进攻荆州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准备进攻不代表一定会进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