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斗胆替郭沫若辩白几句 -- 猫元帅

共:💬57 🌺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斗胆替郭沫若辩白几句

目前网络上对于郭沫若的争论很热闹,总的倾向是批倒批臭。我对于郭沫若不了解,只是觉得有些人作得过分,才斗胆胡说几句。

我最早看郭沫若的文章是一本小册子《出土文物二三事》,里面正好有那篇名文《《坎曼尔诗笺》初探》。当时看了没觉得有什么,后来知道了《坎曼尔诗笺》是伪作,也曾经疑惑过为什么郭沫若会范这样的错误。但是这些并不是我的专业,也就过去了。现在看到总有人用这篇文章说事,用以论证郭沫若有多么多么差,有些为郭沫若不平。本着历史人物也是人的想法,斗胆替郭沫若辩白几句。“兰亭论辩”是批评郭沫若的另一个要点,一并说说我的看法。错漏之处,还望高手指正。

《《坎曼尔诗笺》初探》是郭沫若在1971年12月29日写的一篇小文章。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该文件的由来和写作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甲件上的诗并且探讨了收唇音,第三部分介绍了乙件上的《卖炭翁》抄件并且与敦煌、绍兴、乐府、那波四个本子作了比较,第四部分是他的一些感想。通观全文,除去时代的印记,其实就是一篇简单的介绍性质的文章。那么郭沫若为什么就没有看出此件的真伪呢?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坎曼尔诗笺》送到郭沫若那里之前,已经被一些专家看过,他们并没有提出真伪的问题。这造成郭沫若也没有考虑倒这一层。二、后人论证《坎曼尔诗笺》的几个主要证据一个是笔迹;一个是坎曼尔的名字;一个是后面的察合台文;再有就是诗作中的用词问题。兼有当时西域的历史背景问题。但是这些方面没有一个是郭沫若所擅长的。三、就在七天前,郭沫若刚刚写下了《卜天寿论语抄本后面的诗词杂录》一文,卜天寿的文章是真迹,恐怕《坎曼尔诗笺》拿到手的时候郭沫若还没有从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四、我看最重要的是,郭沫若决想不到新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作假。所以,当人家请他为《坎曼尔诗笺》写点东西的时候,他就以自己对于《坎曼尔诗笺》的第一印象和简单了解写下了《《坎曼尔诗笺》初探》一文。谁能想到,此文后来却成为很多人大骂郭沫若的一个根据,郭沫若九泉有知,恐怕只有苦笑而已了。

“兰亭论辩”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当时沸沸扬扬,现在也没个定论,很多人以此作为郭沫若“学霸”的依据。可是,郭沫若真的就应该负那么大的责任么?

兰亭论辩的开始,是缘于郭沫若的一篇文章《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然而郭沫若的这篇文章不过是一般的学术探讨。客观的说,郭沫若运用的“以出土文物作为历史考据的佐证材料”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而且现在也已经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维其观点可以商榷,但是如果说此时的郭沫若是为了“惊世骇俗以求文名”,恐怕没有什么根据。郭沫若的文章刊出后,很多人支持。后来高二适写了《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兰亭论辩就此展开。从郭高二人的文章看,郭文的论据显然要比高文扎实。高文仍然是“论”而不是“考”。然而此时论辩仍然没有离开学术争论的范畴。只是后来康生的介入,使得论辩的味道发生了变化。这个责任,恐怕不能够由郭沫若来负吧。至于后来的研究与出土文物支持了高文,那是后来的事情了,以此来菲薄前人也是不厚道的吧。有人用“兰亭论辩”来指责郭沫若搞“政治斗争”,搞“学霸”,不客气地讲,搞“政治斗争”的恐怕就是这些人自己吧。至于扯到“碑帖之争”,个人认为离题有些远。

毕竟,《兰亭序》没有真迹,不仅《兰亭》无真迹,就是王羲之的字也没有人见过,恐怕只有等到有新的文物出现才能够最后对《兰亭》的真伪作一个了断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