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说说东北老工业基地 -- 俺老孫

共:💬134 🌺534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东北的人才“净流失”

我前面的帖子里说过改开前东北国企的人才持续的输出到内地,同时国家给的边远省份的政策又确保有足够多的优秀大学生回到东北国企,保证了一个动态的平衡。

从什么时候开始东北出现人才的“净流失”的呢?

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知是否影响全国,至少影响东北的事件:事情发生在改开以后的某一年,有一个东北籍的大学生,毕业后拒绝分配回家乡,南下去了改开的前沿——深圳,虽然大学以扣留档案相威胁,学校还将此学生的户口转回了生源地。但毫无效果,现在网络用语叫“然并卵”。第二年,就有更多的并且不仅限于东北也包括其他边远地区生源的大学生毕业后拒绝分配,自行去了经济特区。

国家和学校对此毫无办法。

到我毕业的时候国家就半推半就的开始“双向选择”的政策了,有能力自己找去向的学校就给转档案转户籍,没能力自己找的就按老办法分配。边远地区生源回原地的政策虽然并未取消,但只能约束那些舍不得档案和户籍的人,对自己有自信,敢于舍弃这些放飞自我的人是越来越多,已经无法阻挡。到大学扩招以后,就完全取消分配,毕业生爱去哪去哪,不管了。

刚毕业的学生是这样,在工厂里已经工作的人受到的诱惑更大。改开以后,经济特区执行市场经济政策,为了吸引人才,工资标准脱离国家原来的工资级别,高出国家工资标准许多个数量级。全国逐渐拉开了收入的梯级,以经济特区为起点向北,工资标准逐渐下降,越往北工资标准越低,东北到八十年代末我大学毕业时还保持着大学生毕业第一年六十二块钱,第二年转正后七十块钱的工资标准。对于已经工作有年的成年人来说,即使不去深圳特区,仅仅是调到南方的国企里,也会获得比东北原单位更好的工资和福利。于是,企业里的各种人员纷纷调走,去了南方。南方的新兴企业也纷纷来挖人,给出从涨工资到分配住房、子女就业等各种优惠条件。这些流失的人员几乎都是企业的骨干,到南方都成了高级管理或高级技术负责人。

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即使留在东北国企里工作,也是抱着积累知识和经验,为在合适的时机离开做准备。

从这时候开始,东北基本上就进入人才“净流失”的状态了。

楼下那位985的河友说他当年投简历投到沈飞,被HR婉拒。恐怕人家也是被来来去去的毕业生搞怕了,既然毕业生都明确表示不是专门要去沈飞,多半也不是东北的生源,只不过是广泛撒网,人家也就没必要浪费大家的时间和感情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