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说说东北老工业基地 -- 俺老孫

共:💬134 🌺534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低效”,说说一个特殊群体——军工企业

东北的军工企业惯常的被称为:老军工,因其基本都是苏联援建的中国最早的那批军工企业。最初说“老军工”时是有一种老大哥的自豪感,内地的军工企业几乎都是从这些老军工抽调人员设备技术“繁殖”出来的,抽走这些以后,老军工只好重新从头培训人员采购设备开发技术,周而复始。但改开后,“老军工”就成了原罪,人员老,设备老,技术老,一无是处。

“老军工”也是低效的,一直都是,军工产品就一个客户:国家,中国这样一个强敌环伺的国家不能依赖进口武器,必须要有自己的军事工业。但是,基础薄弱,没有技术和人才的积累,如果没有苏联援建,连现有的低技术复制也做不到。所以国家对待军工企业的政策一直就是低速运转,边学习,边制造,边研究,边提高。只要能维持工厂的运转,人员的熟练,为突发状况做好准备就够了。虽然国家时刻准备应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没有真的打起来之前不需要满负荷的高效生产。

特别是中苏交恶之后,东北就成了对抗的前线,一旦发生与苏联的战争,苏联的坦克集群会从蒙古直插辽东湾,切断东北与内地的联系。所以我们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大人们讲:东北的大军区设在沈阳,对苏的第一道防线设在白城子一线,一旦打起来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大部是要放弃的,东北的军工生产国家也是指望不上的。

所以国家也不再在东北投入,而是大量内迁,特别是建设“三线”,把最好的设备人员和技术迁到三线建新厂。

到了改开之后,政策变了嘛,不再时刻准备反侵略了嘛,国家不但不往军工投资了,连装备采购也减少到几乎没有了,军工厂的死活国家也不管了。有责任心的军工人认为军工企业不能“黄了(倒闭)”,国家总有需要军工厂的时候。军工企业就靠自己寻找活路——“军转民”嘛,民品搞的好的就能以民品养军品,到了奖金和利润挂钩的年代,民品的人就觉得吃亏了,于是闹分家。但是,绝大多数民品生产厂都是军工厂原来的某个车间改制成的分厂,转产民品能够成功一个是由于原有技术与民品比较接近,再一个是总厂在人财物和技术等方面无偿的支持。所以,独立出去的民品企业发展的也是好坏参半。

到了,海湾战争、银河号事件、九六台海危机和大使馆被炸,国家才幡然醒悟,重新想起那些半死不活的军工企业,加大对军工的投入,这时候再搞的军民分离,就变成军品不让民品沾光了。

总的来说,东北国企多比重大,受国家政策影响大,而中小民企莫不是服务于国企或国企职工,国企打个喷嚏,中小企业就得感冒;国企职工拿不到工资,整个市场就消费下滑;国企倒闭职工下岗,整个地区就基本经济崩溃。

国家政策的摇摆反复,不但搞的企业无所适从,也带累的围绕国企生存的整个东北的经济振作乏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