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John Cassidy:互联网骗局 -- 万年看客

共:💬111 🌺3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交易的国度2

讽刺的是,证券交易委员会也要为日内交易的崛起承担一定责任。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为止,华尔街上的大公司都统治着纳斯达克股票的交易。1993年司法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并作出结论。认为庄家们正在联手坑害散户,常用的手法是忽视他们的下单。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出了10亿美元的罚单,并且强迫华尔街公司必须执行比报价更佳的订单,还要公开展示其他电子交易平台的买卖订单。这项改革使得个人投资者能够准确地看到他们的买入价与卖出价究竟是多少,并且允许他们相互交易而不是必须通过庄家交易。他们只需要一块纳斯达克二级交易屏幕以及下载几个交易软件就可以了,这两样都能从百老汇交易所这样的公司那里获取。

到了1999年初,美国已经出现了超过六十家日内交易公司,它们在全国各地开设的办事处将近有三百多家。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总部位于休斯顿的Momentum Securities以及总部位于新泽西的All-Tech Investment Group。按照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说法,日内交易公司的全职交易员人数大约在5800到6800人之间,此外大概还有几千名专业交易员利用日内交易公司提供的软件在家交易。就算把这些人都算上,严格定义的日内交易依然只是小圈子投资人的活动。

成为日内交易员的最主要障碍就是资金。绝大多数日内交易公司都要求顾客在开始交易之前向账户中存入5万到10万美元。之所以要存入这笔钱是因为日内交易的关键就在于买卖大量股票,这也意味着耗费大量现金。按照业内的说法。一位典型的日内交易员一天要做三十五单,每一单大约700股。尽管日内交易员数量不多。但是他们的交易总量却不能小觑。1999年初日内交易总额达到了纳斯达克交易所股票的15%。如果不看整体数字,只看某些互联网股票——例如美国在线与雅虎——那么日内交易员的交易额占总量的比例还要更高。

鉴于这些入场要求,日内交易一直是富人的游戏——或者说至少也是押上未来的中产阶级的游戏。不幸的是,在后者当中有很多人的入行原因仅仅是为了甩开西装领带的职场约束,在自己方便的时候挣钱。绝大多数日内交易员都受过高等教育。需要一定程度的智力与傲慢才能让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入职以来一直从事这一行的华尔街专业人士。尽管涉及金额很大,但是日内交易文化却相当随性。“采购员”(Shop Guys)——也就是在百老汇交易所这样的公司里肩并肩坐着的交易员们——往往都是些爱玩爱闹的人。他们会交换各自的战绩与交易策略,一边交易一边大口吞吃披萨饼(有些日内交易公司专门会为交易员提供免费午餐,这样他们就不必因为出门吃饭而暂停交易了)。与之相对的是“远行人”(Remote Guys),也就是在家工作的日内交易员。他们的环境更加隔离,倾向于在聊天室里花费大量时间搜集各种小道消息。有些人经常光顾TheStreet.com,这家网站也有自己的日内交易特约记者加里.史密斯。他是一位自由撰稿体育作者,并且也在位于康涅狄格的家里进行日内交易。

就像一切形式的赌博一样,日内交易也会上瘾。有些参与者将日内交易比作二十一点,另外一些人将其比作电子游戏。“任何人只要玩过小蜜蜂就知道其中的苦处,”1999年初,剧作家兼剧院导演史蒂夫.博都为《连线》杂志撰稿描述了自己的日内交易经历。“过一段时间之后就算闭上眼睛也还是能看见那帮一闪一闪的小王八蛋。就算你去参加工作面试,血红色的小飞碟也会在眼前飘来飘去。日内交易与小蜜蜂的区别就在于用数字与股票标签取代了步步紧逼的像素外星怪物。”此外有些日内交易公司并不会像弗莱德弗蒂格那样充分告知客户将要承担的风险。“只要他们遵守规则就能成功,”All-Tech Investment Group的日内交易教练萨尔.吉亚梅斯这样告诉《华盛顿邮报》。“这就像高尔夫球一样,如果你站姿正确,挥杆姿势到位流畅,那么你击中球的机会就比击偏的机会大得多。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日内交易。”

从某些方面来说高尔夫球的比喻确实很准确:就像绝大多数业余高尔夫球手一样,绝大多数业余日内交易员的表现都很难看。马萨诸塞州当局调查了一家位于州内的日内交易公司,发现公司的68名客户当中有67人都在赔钱。就算他们的策略的确管用,业余日内交易员在支付了高昂的交易手续费之后往往依然要承受巨额亏损。随着参与交易的人们越来越多,血本无归的故事也越来越多:芝加哥有一位根本没有交易经验的服务员在日内交易场上挥霍掉了二十万美元的遗产;波士顿的一位退休老人在短短几个小时里花费掉了妻子二十五万元的积蓄;加州的一名银行职员辞去工作,用信用卡借款四万美元开始交易,并且很快赔了个精光。

四十四岁的亚特兰大居民马克.奥林.巴顿就是输家当中的一员。上千名美国人放弃了正式工作成为了日内交易员,巴顿可谓是他们当中的典型。他曾经是一名化学家,童子军领队以及耶和华见证人。辞去工作的时候巴顿与第二任妻子和两个孩子生活在一起斯托克布里奇郊区。当初他还有正式工作的时候在巴克海德高档办公区待过一段时间,许多日间交易公司都在这里开设了办公室。巴顿在1998年开始在All-Tech Investment Group进行日内交易,到了1999年4月他已经赔了个精光,以至于账户都被关闭了。同年6月初,巴顿又来到附近的Momentum Securities,声称自己的身价是75万美元,并且写了一张87500美元的支票为自己开设了账户。

换了场地之后,巴顿的交易依然还在亏钱。尽管互联网股票正在经历结构调整,但他依然还在买进——尤其是亚马逊——希望能够翻本。他忽视了日内交易的金科玉律,根本没有止损的打算,因此在七八周时间内就赔了105000美元,不仅输光了自己原本的赌注,还倒贴了凭保证金借来的钱。1999年7月27日星期二,Momentum Securities向他发来了补充保证金通知:除非他还钱,否则他的账户将被关闭。那天晚上巴顿回到斯托克布里奇之后用铁锤砸死了妻子,将她的尸体锁在了衣橱里。第二天Momentum Securities又通知巴顿说他之前签发的一张50000美元支票被拒付了。这一次巴顿回家之后杀死了九岁的女儿和十二岁的儿子,将两人的尸体摆在床上,将他们最喜欢的玩具放在身边,然后留下了一封遗书:“我本来就没想再多活多久。我只想再多杀几个出于贪欲试图毁灭我的人。”

7月29日星期四,巴顿穿上平时交易时经常穿的运动短裤,开车来到了巴克海德。他首先来到Momentum Securities要求见一下经理,万幸的是经理出去吃饭了。于是巴顿走进交易厅,与几位同样身陷水深火热的交易员相互倾倒了一番苦水,然后说道:“今天行情确实很不好,不过还会变得更糟糕。”然后他就掏出了一支0.45自动步枪和一支9毫米手枪开始疯狂扫射,当场打死四人,打伤若干人。接下来他来到马路对面的All-Tech Investment Group,射杀了办公室里的经理,然后来到交易厅说道,“我希望我没有打扰你们的交易日,”随即又打死四人并且逃离现场。几个小时之后警方在一家加油站围住了巴顿,走投无路的他冲着自己的太阳穴开了最后一枪。

亚特兰大惨案揭示了日内交易的风险、损失与痛苦。All-Tech Investment Group的创始人哈维.胡特金曾经将日内交易称作“自从电视问世以来的最佳娱乐方式”,但是轻信的投资者损失掉毕生积蓄这种事可算不上什么娱乐。只有胡特金与其它日内交易公司老板才能持续地通过日内交易赚钱,因为他们收取了高昂的交易佣金。据统计,一般的日内交易员每年要买卖600万股。假设每交易一股要交纳两分钱手续费——这是很常见的收费标准——那么一年就要交纳12万美元。许多日内交易员的账户里一开始就没有这么多钱。因此认为日内交易相对便宜的看法只是幻觉,在个人赋权的市场炒作背后,任何华尔街老手都能看出日内交易的本质:顾客用自己的资本冒险,经纪人坐享其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