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没有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何谈共识?---驳环球和稀泥文 -- 思想的行者

共:💬55 🌺296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没有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何谈共识?---驳环球和稀泥文

侯聚森被打引发了巨大的关注,环球时报作为一家立场偏左的媒体发表的观点,我认为代表了中国的相当一部分的没有坏心的人的糊涂的观念。

环球时报评论文章试图撇清这起事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确实的,几十年来,意识形态的争论让人们精疲力尽人们,一个伟人也因此英明的提出了不争论的原则,不从意识形态的争执的角度来看问题可以避免卷入这个漩涡

现在的问题是,即使侯聚森发表的言论不是爱国言论,那么他也该被打吗?

显然,根据宪法的言论自由原则,只要没有发表违法言论,他的宪法所赋予的各项权利都不应该因此而受到伤害。

自由是需要法制来保护的,同样的言论自由也是这样。

因此这个事件,作为媒体可以追究的是什么,就是双方在争论过程中谁先违反了言论自由原则,谁先使用了违法言论,违法行为---诸如,侮辱对方,人肉对方,诸如发短信骚扰对方,谁先发出了对对方的威胁等等。

侮辱是一种精神的伤害,精神的伤害在很多的时候并不亚于肉体的伤害。

没有言论自由,所谓形成共识云云根本就是空中楼阁。

共识只能在争论的双方都保证对方的言论自由,尊重对方的各项权利的基础上通过逻辑的辩驳而得来,否则,争论只会走向针对对方的各种合法权利的伤害的竞赛,而逻辑的竞赛则完全退位,这怎么可能形成共识呢?

所以环球时报文章的最后一段话,听起来很美好,但是完全脱离了现实。

我们想说,爱国的确是应予鼓励的情怀,网上这种共识越多越坚实,文登这样的冲突就越少,即使出了也不会贸然成为焦点。互联网上围绕“该不该爱国”的一些奇怪争论该结束了。

怎样才能让中国社会形成更多的共识,而不是光鼓吹共识的重要性,这是环球时报应该思考的?

实际上,人们之所以愤怒,原因不仅在于爱国者被打,更在于发表与对方异见就被打,如果再发生更多这样的事情而法制毫无作为,显然中国社会将会被撕裂,而不是环球时报所鼓吹的共识的越来越多的形成。

通宝推:林风清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