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明朝首辅的家庭出身之一: 缘起与说明 -- 天天天向上

共:💬22 🌺17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明朝首辅的家庭出身之三:我的结论

四、 分析

【姓名】【经济状况】【家庭背景】【中进士的年纪&科名】

【杨士奇】【贫】 【平民书香】

【杨 荣】【富】 【 布衣 】 【29二甲】

【杨 溥】【富 】 【布衣 】 【27二甲】

【曹 鼐】【不详】【布衣】 【31状元】

【陈 循】【贫】 【旁系亲属为官/平民书香】【30状元】

【高 谷】【小康】【平民书香】【24二甲】

【徐有贞】【不详】【布衣】【 24二甲】

【陈 文】【不详】【布衣 】【31榜眼】

【彭 时】【不详】【平民书香】【32状元】

【李 贤】【贫】【贫民】【25二甲】

【商 辂】【小康】【直系亲属为官/平民书香】【32状元】

【万 安】【不详】【不详】【不详二甲】

【刘 吉】【不详】【不详】【不详探花】

【徐 溥】【 富】【直系亲属为官】【26榜眼】

【刘 健】【小康 】【书香门第 】【27二甲】

【李东阳】【贫】【平民书香】【17二甲】

【杨廷和】【 富】【书香门第】【19二甲】

【焦 芳】【贫】 【贫民】【30二甲】

【蒋 冕】【小康】【平民书香】【25二甲】

【毛 纪 】【小康】【直系亲属为官/平民书香】【25二甲】

【费 宏 】【 富】【旁系亲属为官/书香门第】【 20状元】

【杨一清】 【富 】【直系亲属为官/书香门第】【18二甲】

【张孚敬】 【小康】 【平民书香】 【47二甲】

【方献夫】【小康】 【平民书香】 【20二甲】

【李 时】 【富】 【直系亲属为官 】 【30二甲】

【夏 言 】 【富】 【直系亲属为官】 【17三甲】

【翟 鑾】 【贫】 【布衣】 【27二甲】

【严 嵩】 【贫】 【平民书香】 【16二甲】

【徐 阶】 【小康】 【布衣】 【 20探花】

【李春芳】 【小康】 【布衣 】 【37状元】

【高 拱 】 【富】 【直系亲属为官 】 【30二甲】

【张居正】 【小康】 【布衣 】 【 23二甲】

【申时行】 【贫】 【平民书香 】 【 27状元】

经过我的分类统计:

经济状况不详的,占6人,18%;富裕的,占9人,27%;贫困的,占8人,24%;小康的,占10人,30%, 总计: 100%。

如果把富裕及小康的合计,57%;其余为43%。可见,金钱并不是科举路上的充分必要条件。以目前的资料来看,对于一个举子来说,科举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出身的家庭是不是有读书的传统,而不是家里有钱与否。以下表的分析可知:

可见出身有读书传统家庭的占63%,但其中,也不乏家里并没有什么钱的贫寒子弟。而直接或间接有亲属当官的,只有 36% ,特别是,其中还有几位只是当教谕,或是当吏的小官。而在这些人当中,直系或旁系亲属当比较大一点的官的,或是书香世家的,占21% 。可见中国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迈气概所来有因。至少在到了申时行这个阶段,明朝的制度还是能够保证阶层的向上流动。

一般认为,如果家里没有读书传统,那么家里是不是有钱,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了。可是从以下可以分析出,家里有钱的或是小康的与家里贫困的,或是不详的几乎平分秋色。可见金钱在科举路上的确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个人以为,原因是只要拥有出众的才华,他还是可以得到族人(比如翟鑾)或是县里官员的赏识,得到来自外部的援助,从而完成自己的学业。这些外部的援助,更像是投资。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来说,在学子贫微的时候,如果你提供了帮助,那么当他发达之后,他也有义务照顾你的后人。比如说,张居正受到顾璘的赏识,在他当了首辅之后,他也给顾璘的后人以荫官做为报答。所以对于帮助贫困的优秀学子,各级地方官员都做的很主动。比如说,杨继盛的妻子就曾用自己的首饰帮助那些贫困的学子。

基本上,无论家里有没有读书的传统,没有钱,也没有过人的才华的学子,怎么办呢?我个人觉得,还是好好赚钱,争取让自己的子孙走科举的道路更加的现实。参见严嵩和申时行的父亲的成功路线。

所以,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的个人结论是,一个想走科举道路的人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才华。看看这些当过首辅的猛人们,他们在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时候,已经通过了殿试,这是怎样的才华横溢。在这些首辅当中,只有夏言一人,是在三甲,但他当时只有17岁。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金钱和出身不过是点缀。当然,也不能否认机遇的重要。比如说,曹鼐,如果他不是在杨士奇的老家求学做典史,我相信他也不会那么容易得到杨士奇的赏识。

通宝推:贼不走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