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新《中国通史》(live) -- 普罗丁

共:💬86 🌺216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整理】所谓统一(5)

  项羽和刘邦搞定了秦军,然后项羽召集会议,瓜分天下。这项会议没人希望错过。所以召集起来,难度不大。但是汉语环境下的开会是个大难题。经此会议,天下基本被项羽他们分清楚了,分出了10多块土地,可能更多。每块土地都有至少今天的江苏省那么大。最大的是刘邦的领地,“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比三国后期的蜀国都要大。最小的是陈余,他分到“三个县”,这是因为他一怒之下把帅印扔了。项羽本来不打算封他了,但是周围的人都求情,他毕竟是“首义大员”。不尊重元老,在任何时候都是说不过去的。

  项羽的地盘当然也不算小,不过他对于今天的经济发达区域,不太感兴趣。他喜欢相对传统的楚国西部,故称“西楚霸王”。这次分配,似乎有一个重大的缺陷:没有天子。一个没有天子的政治体系是可能的吗?(一个类比是:今天英联邦国家遍布全世界,假如没有女王,还能维持下去吗?)多数人认为不能,少数人认为能。而项羽的办法是“两手抓”,一方面,他带领大家奉楚怀王为“义帝”。一个楚王能否成为天子,这是有争议的,(有点像后来日本人整出满洲王,溥仪不仅是满洲王,也暗含了天子的味道),但是项羽郑重地对待这个问题,他改了年号,把次年称为“元年”,在元年的立春这一天扶义帝上位。这样,一些儒家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算是达成了。(就像后来溥仪的上位仪式上,也能看到很多遗老痛哭流涕。那显然不是悲哀,而是激动。)

  另一方面,项羽打算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维持这种新秩序。他认为这些参与了会议的诸侯,都是说话算数的。但是,毕竟诸侯们在会上没有多少说话的“资格”。比如陈余,就是在几乎不知情的情况下给硬塞了三个县。他后来听说张耳封了很大的地盘,非常愤怒。还有一个人叫做彭越,他手里掌握着一万多人,但是由于功劳不够显著,名气也不够大,就没有参加会议。更不必说齐国和赵国内部的无数权斗了。所有这些变数,就靠项羽这个“国际警察”来压制,而他连起码的通讯条件也不具备。

  有一个人非常看不起项羽的这套政治纲领,他是一个韩国贵族的孙子,叫做韩信。韩信认为,项羽犯下了三个严重的错误:1)以武治国,而不是以文治国。所谓以武治国,类似今天的美国,每个人都会使用枪支,都具有有效的攻击力和防御力。武士之间比较讲诚信,所以项羽认为可以靠每个人的自由和诚信,获得天下的稳定。武士之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男人说了算,女人的发言权要弱很多。(所以美国的女人如果感觉无奈,只能上街罢工,呼喊“mama on strike”,她们没有办法也不会几个妯娌串通起来控制男人。毕竟她们的老公还是比较像个英雄的,儿子也崇拜英雄老爸。)但是韩信认为,这种想法是愚蠢的:“匹夫之勇”“不能任属贤将”。韩信的哲学是“控制”,正如他的先辈韩非也是控制论的大师。

  项羽的第二个严重错误是选错了首都。他居然不把首都选在北方,而选在南方(彭城),这在韩信看来是莫名其妙,丧失天下人心。当时的人心都是向北的,因为北极星在北方,那是唯一不动之星,众星都围绕它旋转。他认为项羽没文化,不懂得亚欧文明的根本,所以才犯下这严重的错误。把一个天子放在彭城,很难获得重视。(当然,盱眙和彭城同样有其重要性,后边汉晋会讲到)。

  项羽的第三个错误,是他杀人太多,而且杀人缺少合法性,动不动就屠城。韩信所批判的屠城,既可能是一种技术威慑,也可能是真正的大规模屠杀,前者的可能性大的多。

  

  正是由于项羽的政治构想存在以上的严重失误,所以不少人认为自己有责任建立新的、正确的政治秩序。韩信和萧何都是这样的人。

  在刘邦的重用下,韩信开始席卷北方。韩信的上台经过了一个特殊的仪式,“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1)时间。有些时间点是神圣的,有些是不神圣的,他们选择了神圣的时间点。2)不吃肉,洁净。只有这样,灵魂方能与上帝先祖交流。3)坛场。就是一层一层的方坛或圆坛,象征宇宙山,或者人生的不同境界层次。4)刘邦率众施礼。刘邦可能是未来的天子,他居然向韩信行礼,那么韩信的地位可能更高,是上天派来的将星。

  这个时候,陈余还是帮项羽的,所以韩信和陈余在北方暂时僵持。而在南方,刘邦军被项羽打得大败,眼看就要从历史上消失,此时,《资治通鉴》第一次认真地记录了一个“神迹”:

  “围汉王三匝。会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刘邦被楚军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如果不是这场从天而降的神风,“汉朝”就肯定没有了。神风似乎在传达一个信息:上天真的在冥冥中眷顾着中华,刘邦真的代表了正确的方向,能够把中国引入一条正确的轨道。但是,这是一条怎样的轨道啊。

项羽的政治构想,遭遇到了严重的危机,所以刘邦有了当上“天子”的机会。问题是,这个天子怎么当呢?凭借韩信在北方的一通征服,把原来的贵族换掉,换上自己信得过的人,这是“武”的办法。但是刘邦手下那么多文人,他们追求的都是“文治”。文治究竟是如何治??

  

  郦食其提供了一个方案,他的方案,可以简称为“复立六国之后”,即:承认东方六国贵族的神圣身份,寻找他们的“一个”后代,立为国王。他们自己的传统地盘,让他们自己治去,刘邦在关中安全地做自己的天子就OK了。(我们隐约可以想到,2000以后的李登辉也提出一个把中国分成“七”块的方案。虽然他们的分法必定大不相同,因为现在的中国要大不少,但也可见七这个数字,除了一周七天的奇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神秘之处,它可能和“三”一样,也是是一种均衡数)

  这个方案,遭到了张良的愤怒驳斥。张良说,商周的新君主,之所以能够坚持这套“封其后”的自治制度,是有条件的,因为他们既有权,又有钱。而你现在钱在哪呢?你连项羽都还没搞定呢。

  

张良这个说法显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他怎么知道商汤和周武有权有钱?当初周代的分封,很可能正像郦食其所估计的,同样是一种妥协政策。当初可以妥协,为啥现在不能妥协?张良说,就是不可以。因为现在天下多了一种人,这种人叫做“游士”,也就是到处游动的知识分子。想当初张耳陈余,萧何张良韩信这些人,都是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的(韩信稍惨),也就是说,秦代其实培养了很多这样的知识分子或官僚,秦始皇一个人位居中央,想要治理一个庞大的帝国,只能靠这些知识分子。现在陈胜一把蜂火,把所有这些官僚,全部变成了游士,一切还回得去吗?

  张良暗示:这些怀着理想、揣着饭碗的知识分子,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就是寻找自己的主,完成自己的理想。而如果重新确立六国贵族的尊贵地位,那么游士们当然就去依附各地的贵族了,回归各自的祖坟了,还有谁来帮刘邦?而且,他们会安心地呆在那些贵族那里吗?

  刘邦听完以后,大骂郦食其。结果是,他和张良都反对把这些游士放出去,而打算收编起来,加以管理和利用。有可能吗?毕竟这些游士个个是野心通天。叔孙通提出了一套他的“泛人才管理方案”,他说,你们都搞错了一点:这些儒生,表面上很有野心,其实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的缺点,就是保守。当初野心勃勃的游士,一旦安顿下来,立刻就变得近乎变态的保守。所以,我们要把这种保守性,变成有利于国家的优点。

  叔孙通跑到鲁国去,找了30多个孔门后人。儒生有个共同特点,敬畏孔子,所以他把这些孔门后人带到长安郊外,制定和练习一套新礼仪。练习得差不多了,就对刘邦说,你看看,能学得会不?刘邦说,能。于是这套复杂的礼仪就在朝廷上下推广开来:

  冬,十月,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贺。先平明,谒者治礼,以次引入殿门,陈东、西乡。卫官侠陛及罗立廷中,皆执兵,张旗帜。于是皇帝传警,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置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不难看出,这里边最复杂的一项是喝酒,一定是严格按照等级次序进行喝酒。第一级在敬酒的时候,第二级只能看,什么也不能做,甚至可能看都不让看。第二级敬酒的时候,其他级也只能等着。这套复杂的酒文化,至今被鲁地人保护得很好。(某重要国企的一把手是临沂人,就是这个道理,他再次把与身俱来的礼仪文化,带向了全中国。临沂是山区,所以不像平原地区那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反而保留了文化)

  问题是,这真是孔子的文化吗?有两个孔门后人坚决不同意,他们大骂叔孙通说,你这个小人,先后侍奉过10个不同的主人。“礼乐”是什么?是积百年方可渐兴的大道,居然被你整成这么一堆垃圾。叔孙通只能苦笑:不知道与时俱进,“鄙儒”也。

  这样的文治,肯定也有不少的问题产生,最大的一个问题是:都“文”去了,谁来“武”?内部有项羽、韩信、彭越等猛人,不靠武,对付不了他们。外部,也逐渐兴起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匈奴(最直观的译法是“凶人之奴”,落后但是凶残)。刘邦的英明决策是,让韩信先搞定项羽,再把韩信派到北方,对抗匈奴。效果如何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