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青铜时代的蜗角战争 第五章 7 -- 潇水

共:💬36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说的过了,没有小瞧您的意思,对不起

说实在的,一切的变革都来自于外来压力,人都是懒惰的,没有压力都是维持现状保持最优利益为上,谁知道改了以后怎么样。说日本是这样,其实民主制度的发源地欧洲又何尝不是在压力下才有的种种变革呢。

欧洲中世纪在穆斯林势力的压力下,被迫寻找新的航路、新的资源,正是由于欧洲各国的各行其是的风格,这些行动才成为现实。想想那些伟大的航海家很多都不是在自己祖国支持下实现的自己的梦想。如果欧洲真的铁板一块的话,就没有这样的灵活性了。明朝开始大费钱财搞了几次航海,没什么赚头,后来碰了几次壁又全面禁海,总是走极端。这就是集权制带来的一元文化的必然结果。割据的多元文化在这里必然会有更高的灵活性。同是欧洲国家,比较集权的俄国就比较落后,大航海这样的伟业偏偏是意大利、荷兰那些小小的商业城市国家首先实现的。

欧洲这样成功的、日本也是。

日本各个具有自己的力量,不是死板一块,在将军那里不接受威信,地方势力总有支持的,一旦有了起色作为样板,其他势力也就无师自通了。如果日本集权,中央政府考虑的首先肯定是稳定。而且,这中央肯定是当前旧政策的受益者,很难大胆改革了。这一慢就意味着只能从皮毛开始改,而制度上的先进往往只能从根本上改,治标不治本的话,改革的好处就难于体现了。这样一旦碰壁,这个中央一定会更对改革反感。由于全国都受制于中央,也就难有起色了。如果有地方竞争的,为了更早、更快超过他人,改革者就不会顾及这么多既得利益了。

反观中国、中西亚,领导人习惯大权独握,外来压力小时尚可,一旦欧洲列强来了,往往不知所措,一会左、一会右,总是处理不得当。归其根本,就是集权制不容易随机应变,全部指令都来自一个中心,全部责任也只能有这个中心负。象中国,一切大权都在慈禧,他代表一大批旧势力。这些人一改革利益就受损,他们怎么能干?从中作祟,就象王安石改革,其结果反倒让人觉得是改革的错。光绪皇帝倒是想改,可是根本没权,谭嗣同只有一个袁世凯可找,可是他一个老袁当时能管什么用,能对抗的了中央?要是当时有地方割据势力,就不是死板一块,皇帝肯定能找到个支持的地方下召改革,怎么也可以把维新干下去了,以后靠死慈禧,他毕竟是元首,还不是他有号召力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