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东方的屋顶 一、伍重 -- 藏猫猫

共:💬134 🌺11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东方的屋顶 八、华夏意匠

第一个让较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中国为什么用曲屋顶”是一个“问题”的,是李允鉌的《华夏意匠》。这本书80年代初在香港首版,是改革放开初期,国内学术文化研究打开国门呼吸西方新鲜空气的时期。与前段时间大肆吵架的翻译家的译作,是同一个时代。西方的观点视角猛然间冲入中国,对国内学术产生极大震动。这个背景下,《华夏意匠》对于中西方两种视角下对中国古代建筑的透视的介绍,一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当然今天如果用苛刻一点的语言来评价的话,李允鉌的贡献主要在于介绍,他本人的原创性理论并不多。当然,他也从未宣称他的作品是原创性学术著作。《华夏意匠》今天仍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很好的科普作品。)

---------

感谢河友天狼星的补充,天狼星:“意匠”这两个字在日语里面就是“设计”的意思

也正提示我就“意匠”这个词多说两句。

李允鉌本人对“意匠”的解释是,

“意匠”可作建筑的设计意念。《华夏意匠》意即“古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意念”。用这样一个书名好像比较“简而雅”,可惜就是不那么通俗。

汉典对“意匠”的解释:

谓作文、绘画、设计等事的精心构思。

晋 陆机 《文赋》:“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六合殊材,并推心於意匠;八方好事,咸受气於文枢。” 宋 陆游 《题严州王秀才山水枕屏》诗:“壮君落笔写 岷 嶓 ,意匠自到非身过。伟哉千仞天相摩,谷里人家藏緑萝。” 清 赵翼 《游网师园赠主人瞿远村》诗:“想当意匠经营时,多少黄金付一掷。” 闻一多 《龙凤》:“这天生巧对是 庄子 巧思的创造,意匠的游戏。”

李允鉌使用“意匠”一词,是受到日语中今天在使用的“意匠=设计”的影响,还是着意从古代诗文中选取一个古雅词语,还是兼而有之,暂可不考。

但此书用一个古雅的汉语词汇来取代“设计”,可以看作是东方学者对于用西方体系来研究中国建筑的反抗,对于自身文化的觉醒。

李允鉌的著作,客观上,也确实起到了这样一个效果。

---------

在曲屋面这个问题上,李允鉌介绍了若干建筑史家的观点。分别是:

伊东忠太。在四、喜马拉雅杉木中,我们已经粗略提及,伊东的观点认为曲线的选择是东方的审美趣味使然。

李约瑟。出于对工程技术的关注,李约瑟的观点相对较为温和折衷。他接纳几乎全部的功能与结构性的分析:采光、排水、保护墙体台基、减小风压、结构稳定。

(前面跟胡亦庄兄讨论了下关于风压的问题我的观点,和李允鉌一样,也是认为风压不能用来解释屋面曲线的形成或变化的。)

刘致平。

先八卦几句,刘致平自1928年东北大学建筑系始创起便师众梁、林等先生,他的著作《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虽然因出版的原因,在普通人中知名度较小,但是视角开阔,具有前瞻性,被李约瑟高度评价的。

另再跑题八卦几句,中国的最早的建筑学教育,并非始于梁思成的东北大学建筑系(1928),而是始于柳士英、刘敦桢等创建的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筹建建筑科(1923),即后来的中央大学建筑系的前身,又即今天东南大学建筑系前身。

刘致平实际上是第一个看到西方人对中国曲屋面的讨论,并第一个尝试角度的中国学者。

他认为,中国屋面之所有凹曲,主要是因为立柱多。不同高的柱头彼此不能画成一直线,所以宁愿逐渐加举做成凹曲线,以免屋面高低不平。久之,我们对凹曲线反而为美。

到目前为止,就是所有的“创新”性理论中,最不离谱最具有结构眼光的观点。不得不提刘公的著作实际是他在抗战时期的课程讲稿,可窥知中国第一代建筑学者的视野与眼光。

乐嘉藻。

举人乐嘉藻作为一个完全的外行,因为参加巴拿马世博会(嗯,就是今天说的那个世博会),受到西方建筑文化的震撼,叹于中国建筑竟然没有自己的历史叙述,于是捉刀写作了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国人著述的《中国建筑史》。结果可想而知,因其不史不伦不类,被梁先生痛批。但作为第一部我国建筑史述,今天看来,其作品有其价值。

对于屋面曲线,他说,“考中国屋盖上之曲线,其初非有意为之也。吾人所见草屋之稍旧者,与瓦屋之年久者,其屋面之中部,常显下曲之形,即是曲线之所从来也。”“其初乃原因于技术与材料上之弱点而成之病象,非以为其美观而为之也。”

呃,上节讨论过屋面线曲的结构形成原理,乐嘉藻的推测,便无需反驳了。

此外,李允鉌又提及并反驳了“竹椽”下沉说,以及汉代“反宇”即是曲屋面之说。

最后,李允鉌总结说,

以上意见大部分只是主观推测。而从《营造法式》的“举折”、“柱生起”之制可见,屋面曲线程檐口的曲线都是一种严格的构造上规定的产物....无论如何,它绝不是无意而来,或者是技术上有所不足而出现的现象。从外形上说,中国人很早就有追求屋顶两侧翘起,像鸟类张开翅膀要飞起的姿势那样的形象,因而不论在正立面或侧立面上都希望做出这样的构图。《诗经》中就有“筑室百堵...如跋斯翼,如辞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之句。这大概不是直线和曲线的问题,而是整个构图的象征和意匠的问题。

李允鉌的总结,是不能让人满意的。他的观点,可以归纳成两部分:

1.构造有意为之;2.虽然他使用了“意匠”这个比“美学”显得更加专业的概念,但归根结底,仍是表达了美学选择或符号象征的含义。

《营造法式》1920年代由中国营造学社校勘出版,随即(1925年)就被西方学者介绍到西方世界,因此中国的建筑结构构成原理,对于此后的西方学者并不陌生。但他们仍要追问的,并不是“曲线如何形成”,而是“为什么使用曲线”。李允鉌批判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主观解释,但除了“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这个主观追求之外,他并没有提出对这个问题的真正回答。

铁牛

关键词(Tags): #木头史诗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高野谪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