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微风浅草园佛学随笔之――死 -- AleaJactaEst

共:💬51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微风浅草园佛学随笔之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名字的含义是:“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他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工作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弥勒未生以前,担负救度众生的重任。

  地藏王菩萨号称“大愿”,因为他的愿望和别的佛菩萨不大相同。

  在佛家,有个词叫“发愿”,相当于我们的愿望、志向。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他的志向,所以老祖宗说“志当存高远”、“有志者事竟成”。不过说起志向这个词,我们世俗人的,比起这些佛菩萨,就差的不是一个等级了。

  地藏王菩萨的志向之所以显得“大”,是因为他出格――他居然不愿意成佛!

  一般的修行人,或者大菩萨,或者佛,发愿时都是,如果有朝一日成佛了如何如何,希望早日成佛,成佛的好出自然多多,多到什么程度,说也说不清楚,所以就先不说,总之就是成佛以后,你除了还需要做老师教导别人以外,就没什么烦恼了。

  地藏王菩萨的愿望就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有人都度尽了,我再证道;只要地狱里还有受苦的,我就不要成佛。――那么地狱里有多少受苦的呢?无量无数。

  这样为了他人牺牲自己,不但一直居住在最苦的地方――地狱,还放弃自己的光明前途的,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精神。相当于现在提拔你做共产党总书记,你不但不做,还要永远猫在大西北苦寒之地的一个一年喝不到几口水的地方,为那些爱滋病患者服务。

  地藏菩萨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孝。

  原因有二。

  释迦牟尼佛涅磐之前,专门到他死去的母亲居住的另外一个世界,为母说法,因为他母亲虽然享受天福,却福报享尽以后,还是要继续受轮回之苦。他为了尽孝道,就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把道理讲给母亲听。而他在那里宣讲的经典,就是“地藏王菩萨本愿经”,说的就是地藏菩萨的故事。

  在这次讲课里,释迦牟尼说到了地藏菩萨当年没有得道之前,曾经是个孝顺的女儿,为了拯救在地狱受苦的亡母,就发誓度一切罪苦众生。后来果然救度了她的母亲。

  释迦牟尼在临终前宣讲这部经,也是告诉我们世俗之人,孝道是一切修行的基础。没有孝道,说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也提醒我们注意,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人格一定不可信。学佛也是以人为本,做不好人,其他的更不要谈。

  希望自己的父母老有所安,或对老人家生前有内疚的人,应该好好读诵此经。当然此经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处,这里就不表了。

  地藏王菩萨,在中国的道场,是九华山,有传说中他的不坏肉身在。肉身不坏和舍利子一样,都是很奇妙的事情,至今没有合理的科学解释。

  这具肉身,生前是现在的朝鲜人 ,叫金乔觉,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是皇族人物。――很奇怪,古代皇帝家的人很喜欢出家做和尚:)有点儿象现在高级领导的孩子,真聪明有志气的,都喜欢搞学问自谋生路,不问政治不托父荫。

  相传其人“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恶,颖悟天然。”他崇佛好道,曾自诲说:“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经义与我心相合。”于是抛弃王族生活,二十四岁削发为僧。带着他的白犬“谛听”,航海来华。(还是有些公子哥儿气派)

  他到了九华山,很喜欢,就向山主人闵让和乞一袈裟地,闵不以为意,不料展衣后竟遍覆九峰。(后来有人把这段传说故事安到了济公和尚身上。)闵让和十分惊异,由惊而喜,先让其子拜师,后自己亦随之皈依。至今九华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让和父子。

  金乔觉99岁时,一日忽召众徒告别,趺跏圆寂。相传其时“山鸣石陨,扣钏嘶嘎,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众徒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音相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到底这位金地藏是不是真的地藏菩萨的应化之身,谁也不知道,这里只是捎带着说说,增加点儿趣味,不是重点所在。但他的一首诗写的相当不错,在这里抄录,供方家一阅。

  送 童 子 下 山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瓶添涧底休拈月、钵洗池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地藏菩萨还有一般好处,也许对现今的中国,比较有用,那就是“能令大地一切草木、花果,皆悉生长”。中国植被破坏、环境恶化,看来应该好好的求祷地藏菩萨,让“安忍不动”的大地能多生植物,让老百姓更好过一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