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经济视野下的历史变迁 -- 北地

共:💬16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商鞅是个业务员

  从《史记》中我们得知,秦孝公同商鞅有过进一步接触后,他们有过连续数天长谈的记录,且“语数日不厌”[注8]。一个统治者和一个政客的长谈,肯定不会是风花雪月、家长里短。历史对此并无直接记录,因此我们无法模拟出当时秦王与商鞅长谈的场面。但我们可以从历史的侧面记录中得知,商鞅是在充当一个蛊惑者、怂恿者的角色。

  但我更愿意把他定义成政治推销员,而他所兜售的产品理所当然的是政治理论。

  商鞅名义上携带的政治理论是“帝王之道”和“强国之术”。据说帝王之道,要到三代之后才能见着成果和收益,显然是个远景规划。如果把政治策略当成投资,把未来的政治结果当成收益,那么帝王之道在理论上会有非常高的政治收益,而成本则是非常漫长的等待周期,这周期长到孝公不仅要耗掉自己的一生,还要搭上自己的子孙合计三代人的励精图治,才能见到成效。这成本太过高昂,高昂得让秦孝公无法接受,于是他拒绝了这种投资方式,而选择了强国之术这种现得利的方式。

  用费雪[注9]的时间偏好理论解释:孝公的选择符合正时间偏好率的特征,即[注8]出自《史记o商君列传》,原文为: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大意为:(于是)卫鞅重新觐见孝公,孝公与之讨论时备感投机,不知不觉间,在垫席上竟然向前移动膝盖好多次,两人一连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

  我们姑且放下商鞅的帝王之道是否有效不论,单是这漫长的时间风险,就是一切收益的大敌。这收益,包括并不仅限于政治。-

  为政者在任期之内看不到成效一点,就足够让其望而却步了,尤其是他的任期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是一致的。孝公的理由非常务实:让我一辈子郁闷等着成帝王,这买卖不中,我要干一番事业,得在我自己有生之年看到成果。

  商鞅有没有帝王之道,这帝王之道是否有效,我们已经永远没有机会去印证了,反倒是这强国之术最终使孝公五代之后的子孙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帝王大业,至于那些或是采用或是没采用帝王之道的君主,他们的家国业已先秦一步消弭在历史的尘埃中间。这难免令我们唏嘘不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