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经济视野下的历史变迁 -- 北地

共:💬16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商鞅变法是后发而先至的全方位改革

  公元前356年,也就是商鞅[注1]向秦孝公提出变法的3年后,他被任命为秦国的左庶长,正式主持了变法。在此之前的3年时间里,秦国内部为了变法的事宜一直在争执,最终以传统贵族们的妥协--同意变法而告终。

  所谓变法,就是对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后世的政治、经济改革,也都选择了同样的字眼作为改革的专有政治术语。例如北宋年间的王安石[注2]变法,清末的戊戌变法等。

  当时的秦国,在综合国力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齐、楚、燕、赵、魏、韩六国(后称关东六国)。究其原因,是因为铁器和耕牛的广泛使用,令当时的农业生产出现了跨时代的技术革命,而秦国的经济制度和税收制度,却双双不能满足当时生产力的要求。典型的社会问题都集中在土地与税收上。譬如: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同时贵族之间通过转让、互相劫夺、赏赐等途径转化的私有土地也急剧增加。而当时的税法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更改,把税源只锁定在旧的国有土地上,这使得新垦私田成为避税的天堂。当时,一些先知先觉的国家纷纷先后开始进行了经济制度和税制的改革。

  在秦国变法之前,关东六国均已完成了改革,在新制度与新技术的双重推进下,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库充实,导致了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幅度提高。

  秦国选择改革的时间比关东六国晚很多,用冠冕堂皇的说法,秦国的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制度为生产力让路。但更有说服力的说法是当时严峻的政治形势,逼得秦国不得不改弦易辙。自战国时代始,各国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那个时代并无和平发展的理念,强国对弱国的做法只有一个,武力吞并。应该说,秦孝公算是个智者,他感觉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的危机,因此才选择了谋求变革的道路。商鞅的出现,是迎合了秦孝公的需要。

  商鞅向秦孝公提出的政治观点非常鲜明,而且极端:农战。这两个字就概括了未来秦国的基本国策,也成了商鞅变革的政治诺言。

  商鞅所提倡的“农战”政治路线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把整个国家打造成一个战争机器,民众要做的只有耕种和战争。或者说,耕种也是为了战争这个核心目的服务的。这点从他载入史册中的言论就可以知道,他策动战争的潜在意图已经昭然若揭:“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历史的结论告诉我们,商鞅的这番说辞打动了秦孝公,于是得到了由他来主导改革进程的权力。至于这个中原因,后文中会有详细的剖析。这里,我们先看商鞅的具体改革措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