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从糜烂数里说起 -- 暴笑痴

共:💬29 🌺5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附:【原创】糜烂数(十)里小考

  在我看来,翻故纸堆的乐趣,泰半在于发现一些小小的前人或者之前的自己完全意想不到的发现——尽管这些发现常常并无多少价值。

  今天就又有这么一个发现。本来这里打算写的几则古代女性死亡故事的读后感,索性把那些再组织一下作为第二楼:P

  开始的时候其实是为了写另外一则关于某几个死者其中之一的东西,翻到了出现了他名字的某本古代小说。找到跟此人有关的段落之后顺手前后翻翻,然后看到了一段惊人的描述:

  "袁道见他屯扎不去,竟将车子装着西洋大铳,载出西门,向奴酋寨中打发。此铳势能及三十余里远,才一声响,把他一个寨子打得踪影也没,这番连众鞑子已心里慌张,还敢虚声攻城?竟自乘夜拔寨,尽行渡河。"——一个寨子“踪影也沒”,射程“三十余里”,这宁远大炮的威力忒惊人了点。

  显然,这不是真的,而是文人的吹嘘……这本书叫做——《辽海丹忠录》。一本吹嘘毛文龙事迹,为之鸣冤的小说。

  由此不由得想起了前些时很多袁黑Or窃明粉嘲笑说讲袁崇焕事迹的文章当中常出现的一个描述,说炮火“糜烂数里”——引用的袁蜜似乎并没有费心想一下,这在物理上是否可能。但是从《辽海丹忠录》这种显然是袁黑毛蜜作者创作的小说里面也出现此类描写来看,以为这种说法完全是明代袁蜜以文人习气为之吹嘘的看法,是否并不那么可靠呢?抱着这种想法,我开始试图寻找这个说法的来源。

  网上引用的这种说法多半来自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值得指出的是,这本书是以为袁崇焕形同汉奸的,但是同时对宁远之役则高度评价:可见古人也未见得就以为坏人要全盘漆黑,这点倒比现在网上一些争论者强了——当然,也可以以阴谋史观把这看成是他故意黑袁……

不过细看起来,这个说法也并非是他的原创,他只是引用略早的文人笔记《颂天胪笔》(作者金日升——看起来像是金日正的兄弟?)对此的描写:(大炮)“从城上击,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这周而不停,也就是“循环”。不是一起发射而是循环发射,能比较长时间地保持火力,是古代火器常用的战法。著名的织田家的“三段击”,不那么著名的沐家的“四段击”都属于此类,不过他们这么干,都是用的火枪。那么这个“循环”发炮的说法,有更早的来源么?

   在研究明末中国大炮达人孙元化的一篇论文里面我发现,明末某炮术师的墓志铭(黄XX还是孙元化的?这个我没能查到)当中有这么一段:“循环飞击,杀其贵人,每发糜烂數重”。只要把“杀其贵人”——据其他记载来看,这个贵人的身份多半被称为“火狐狸”,这四个字去掉,我们就得到了金日升的描述:“从城上击”是金加上的炮击位置;循环飞击——>周而不停 每发——>每炮所中 “糜烂数”三个字不变。唯一重大的变化就是:“重”到了金日升那里丢掉了上面的“千”变成了“里”。

  到此我觉得,这个糜烂数里的来源算是清楚了:金日升从墓志或者其他地方看到了“糜烂數重”这个说法,不能理解——实心弹由于中地弹跳或者击中目标后的偏转或者由于目标过于密集一次伤害多人并不是罕见的现象,但是金日升是个沒有上过战场的江南文人,对军事细节并无了解。糟糕的是他并没有向作者或者老兵寻求解释,而是擅自以为“重”应该是“里”——很可能他还以为这个是前人在吹牛“千里”,觉得自己去掉了“千”是在去虚饰夸大之语呢。而计六奇这个江南穷书生估计是沒看到原文,不假思索地从金日升那里照抄来了错误的说法……从此流毒后世了。

  有趣的是,在写这段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早就有人知道“每发糜烂數重“这个说法,但是偏偏没有人把这个數重和數里连起来看。其实,这种传抄转写的错误,还有个更有名的例子,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九字真言”。这个有专人考证过,我以前也写过帖子,这里就不多说了。

  结论:用现代网络的术语说,看人ZT的时候,原文是不是这样的,实在要自己小心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