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回马枪”和“拖刀计”的荒谬(作者:独立高楼风满袖) -- AleaJactaEst

共:💬8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马枪、拖刀计这些东东,肯定夹杂了评书艺人的演绎成份

本来就是评书演义嘛,既然是FICTION,就不好太过叫真儿的。举个最直观的,什么马超张飞酣斗220余合啦、还什么许褚典韦鏖战三个半时辰啦,在现实中都根本不可能发生。三国志中记载的有数那么几场单挑,比如吕布伤郭汜、关羽刺颜良、孙策斗太史、阎行击马超等等,也都不过是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的。北周还是隋呀,隋朝名将史万岁在一场绝对严格意义上的单挑中剁翻突厥勇士,也不过就是三招儿两式之间。

至于回马拖刀这些,属于马战。根据现存资料来看,马战武技基本上已失传(这点萝卜酒兄也是这么说的),所以完全以步战武技的常识来推测回马拖刀在马战中也不存在,这个。。。显得说服力有点那个。

步战中有不少败中求胜的招法(有些还很阴损,因为要保命嘛。比如罗汉拳中有一招在败逃中突然俯身抓土回扬接着拳脚并进),这些招法无一不是要先把自己的后背亮给对手。所以,单拿“亮后背乃武学大忌”为凭就说这个东东不存在,说服力也有限。关键问题是你亮后背是瞬间呢还是时间比较长、是在对方攻击范围之外呢还是之内。

我感觉回马枪拖刀计这种东西还是存在的。

首先要说说古代武将交锋的情况。中国武将与西洋骑士的交锋方式,我以为是完全不同的。西洋骑士就是连人带马都是重甲包着,然后高速对冲,错马时看谁能在瞬间把对方刺下马去。这种打法除对负重能力要求高之外,最关键的是一击毙敌的稳准狠劲儿。而中国武将的单挑显然比这个要复杂许多,虽然也包括高速对冲,但更包括双方并马而行的近身缠战,否则您怎么解释孙策和太史抢戟抢盔的情况?又怎么解释马超在阎行断戟掴击脑部的情况下能活下来甚至根本就没从马上栽下来?(高速对冲时脑部挨一下基本上肯定落马!)

另外,马战武技虽然失传,但有一点大概是公认的,那就是马战武技的基础是步战武技。中国功夫从来都是以技术见长,重组合招数(当然不是组合套路拳那种纯粹做秀的组合招数,而是重失效的两三招的组合)。所以有理由相信古代中国的马战中,一个照面也是可能交换个三招两式的--当双方处于并马而行的情况下,时间是允许较长时间接触的。

既然存在近身缠战,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两将以低速相互接近,当一方在距离较近之时忽然拨转马头做出信心不足要落荒败逃的意思,对方如果上当,则会加速前冲,好让自己的军器够得上对方身体,然后杀伤对方。可就在这一瞬间,诈败一方(因拨转马头因此速度几乎是零,也就是说并未真的逃跑)突然再次改变坐骑运动方向,形成自己攻击对方侧翼的局面,然后一击胜敌。

简单来说,评书艺人们那种诈败一方在逃跑中从袍襟底下偷窥追击者的情况,显然是演绎,是现实中不太存在的;但是瞬间的诈败回马反击,应该是存在的。当然,这需要武将人马配合绝佳,而且对临场判断和时机拿捏能力都要求极高。

这种瞬间的诈败反击,也许只有离得很近的高手才能看出门道来,离得远了,未必能看出咋回事来,因为它可能并没有一个可供观察的逃跑过程。

以上纯属纸上论武 + 搬杠子,各位莫要当真,嘿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