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长时段和世界文明的角度评价魏孝文帝 -- 查理五世

共:💬5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这个,,,好象是有点过。

孝文帝汉化的意义当然很重大,但是好象没有这么大。客观点说,他其实是延续了鲜卑从开国以来就开始的汉化进程,这一进程到了他那个时代已经基本上不可逆转,在他之前的诸位执政者的作用尤其是冯太后的功业是不能抹杀的。孝文帝的业绩在于继承了这个政策,并且推行得更彻底,也许是憋了二十几年以后终于当家作主的总爆发,使得他这么激进吧。汉化实际也需要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过于激进总要埋下问题。他的失误最后导致北方的再一次战乱,教训也很深刻。

手边没有什么书,无法深入讨论细节。总的来说,晋以后几百年的战乱都是民族融合的过程,其中有个别人的作用比较大,但谁也够不上大救星。俺不懂经济,胡乱揣摩一下,按照中原的地理环境,发展农业似乎是最有利于生存的,而当时这块地方农业最拿手的是汉人,我想这是许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都要自觉不自觉地汉化的原因:为了自己也能长久生存下去。我以为蓄牧文明和农业文明哪个更先进其实没有可比性,就看哪个更适合所居住的环境。所以如果可以这样假设,北魏不汉化,那它一定在中原待不下去,北魏在北方的崛起和强盛靠的也是汉化,那都是孝文帝之前的事了。这里面中原文化也没有什么重生的问题,它本来就没死嘛,当时南朝还在嘛。而当时所有想统一中原的北方雄主,无不以汉化为手段,早期的几位还直接打着汉室旗号,就说明汉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是后来宋明灭亡时难以比拟的。

最后一点我是同意陛下的,鲜卑融入中原文化并不一定是他们的悲剧。想一想后来化掉了满洲的“汉”其实就包括鲜卑文化因子,不是很有趣的事吗?记不清了,大概是陈寅恪先生说的吧,南北朝的战乱预先解决了民族融合问题,所以唐建立后能够迅速崛起,我深以为然。应当承认孝文帝在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不过也不可过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