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长时段和世界文明的角度评价魏孝文帝 -- 查理五世

共:💬5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远没有那么吓人

形势不同。蒙古人最多占当是人口的1%,而且只统治了一百年不到;而南北朝时北方汉人与蛮族最多是几倍,甚至是一比一,而且汉人经过几百年,已经逐渐胡化(人人争学胡语),再加上佛教的影响,汉文明已经命悬一线了。

蒙古人的数字是随着蒙古人地盘的变化而变化的,很难说和总人口的百分比应该是多少。蒙古灭金,在很多地区是屠杀政策,以至于几百里没有人烟。蒙古灭南宋,政策已经缓和了很多,但是屠城的纪录还是不少。

南北朝时北方汉人与蛮族也很难讲,但是肯定不会是一比一,否则北魏长期主要盘踞在山西也就无法解释了。因为在这个时期,十六国时期的其他民族多已经消亡殆尽,南朝几次和北朝在两淮、河南和山东一带争夺,说明中原地区汉族还是很多的,至少胡人应该处于少数地位,否则以唐军在征服高丽以后的表现,恐怕难以解释。

至于人人争学胡语一事,恐怕是出自颜氏家训。历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都有汉人臣子努力去学主子的语言的现象,但是这很难讲是民族胡化的表现。南北朝时期的确有汉族胡化的现象,但是这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北,例如建立北齐政权的高氏。但是其他地方就难说了。

如果没有孝文的全盘汉化,汉族人是不会有机会复兴的,南朝的灭亡会更早,而不是更迟,因为鲜卑的力量会更强大。

这段恐怕过于武断了。

蒙古人没有汉化,满洲人也始终有意地抵抗汉化,结果呢?蒙古人和满洲人还曾经最终消灭了对立的汉人政权,自身都无法消灭汉文化,何况只是占据北方的北魏鲜卑呢。隋杨统一中国,虽然杨坚的确有鲜卑血统,但是他的朝廷可是汉人朝廷了,这恐怕不能够讲是鲜卑的胜利。

满洲人不到一百万,统治四亿中国人三百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还会更长;如果鲜卑不汉化,以当时的人口比例,汉人想夺回政权基本是不可能的,更大可能是胡化。其实,隋唐帝国也是一个胡汉掺半的帝国,与秦汉相比,不同的地方太多了,基本是罗马帝国与神圣罗马的差别,只是现在中国人刻意回避而已。

假使没有鸦片战争,满洲人对中国的统治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自古无不亡之国。八旗的战斗力在三藩之乱的时候已经不行了,完全依靠绿营汉军;太平天国的时候,绿营也不行了,完全依靠汉人团练。满清能够多维持六十年,内依靠慈禧的手腕,外依靠几位愚忠的汉大臣。假使袁世凯早生五十年,清朝的末代皇帝恐怕就是同治。

北魏时期,汉人并没有完全失败,谈不上什么夺回政权,因为根本没有失去。

隋朝短祚,唐朝开国的确有胡人血统,但是后来的后妃基本都是汉人,而且大臣绝大多数都是汉人,很难称为是一个胡汉掺半的帝国,否则如果以血统中含有多少分之一的胡人血统就算的话,现在的国家领导人也很难说了,谁能够保证他们的血统中就没有一点的胡人血统?

罗马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差别在于前者有一个占统治地位的民族和文化,而后者没有,后者只是一些联盟而已,这种情况在中国从未出现过。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