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华文化圈的统一:现实还是臆想(也谈文明的冲突) -- 无忌公子

共:💬137 🌺152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论,文化圈的统一和经济整合

这个帖子似乎又走入了一种误区,在细节问题上不依不挠,靖国神社问题不是不可解,而是现在中国没有实力让日本人自己终结靖国神社。日本现在好歹还是第二强国,我们还没有超越日本,就梦想如何解决靖国神社问题,纯属YY。台湾阿扁和灯灰时期是如何嚣张,现在不过5年的样子,就成了这幅德性,我并不认为英久会多爱国,这一切只是因为双方实力差距大到他们不能不承认的地步而已。所以呢,老老实实干活,等到中国约为日本2倍以上的时候而且中国已经把东盟整合的七七八八了,再回来跟日本清算靖国神社问题,并不太迟。

所以,就回到一个问题,经济整合能否发展成为文化整合。但是我们必须先清楚,到了什么程度才算文化整合,或者说在东亚这个环境下,怎么作才算文化整合。你不能要求日本和东盟天天高呼“仁义理智信”,才算文化整合,才纳入中华文化圈。这是不可能的,而且不合时宜。

其实,西方文明包括美英德法西意澳这些国家也是多种多样,各国政策体制语言也是大不相同,但是为什么我们把他们归入一个文化体系。我觉的是因为基督教,因为基督教的存在,他们觉得他们共信同一个上帝和同一个耶稣,所以他们觉得自己有了共同语言,这自然就成了一个体系。所以,以白种人为主的基督教成了西方文明的一个基础,这个共同点让他们有了自我认同感。

但是,在东方,佛教这个载体已经势弱,佛教已经很难承担起中华文化整合的一个基点。但是如果政府能把佛教的发展作为一项任务来抓,给佛教赋予新时代意义的话,佛教重新走出国门,鼓励佛教徒创新,作为联络东亚各国的一跟纽带,还是很起作用的,佛教为国教的国家有: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日本应该也有不少的佛教信徒。中国在佛教推广领域的制高点在于中国保存了全世界最多的佛舍利子和大乘佛教典籍,佛教没有圣城的说法,这些圣物和书就是目前最好的东西,就如同沙特之于伊斯兰,梵蒂冈之于天主教一样,这种优势是天然的,具有完全的排他性。禅宗很适合现代人修行,因为禅宗讲究顿悟,不需要参苦禅,也对生活诸多方面没有限制,算是一种现代宗教。但是禅宗被少林寺有限责任公司搞坏了,少林寺作为禅宗的圣地,成了赚钱工具,如果少林寺能够改变其经营策略,从开武馆变成开医院,就像台湾的“慈济功德会”那样就好了。证严法师的“慈济功德会”在台湾势力之大,连天不怕地不怕的绿绿们也不敢胡来。现代人对于宗教还持有一种美好的情感,所以最好离赚钱这些行业远一点,慈善应该是今后宗教发挥作用一个比较好的场所。

但是传教可能会涉及到宗教冲突问题,而佛教是一种很平和的宗教,所以这种策略必能广泛使用,但是通过佛教加强与东亚各国的关系则是可以的。另外一个思路是汉语,前面说了,西方文明国家的共同点是基督教,如果我们用不了佛教,那么汉语就是一个最好的载体。因为历史的关系,东亚各国的语言和汉语都有一种类似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中国在用经济整合东南亚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派遣普通话老师进入东南亚,一方面扫盲,另外一方面,这些人如果掌握了汉语,那么就会积极参与到本国经济和中国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目前,云南已经在着手作了,他们帮助老挝培训橡胶种植人员,通过汉语给他们传授农业种植技能,为人为己,都是好事情。从历史上来看,东南亚各国都用被英国殖民的经历,所以各国都用英语为第一外语。但是现在,我们所要作的就是,努力扶持汉语成为东盟国家的第一外语,至少成为东盟与中国交流的首选语言,在东盟内部普及汉语,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就算从文化上整合了东盟。要完成这一点需要在东盟的各国华侨鼎力相助,毕竟中国政府出面推广汉语不太恰当,最多就是孔子学院,但是各国华侨却可以出资从小学、初中阶段开始普及汉语。政府要作的,就是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推广汉语成为东盟国家学生的法定外语,至少和英语地位相当。

至于价值观什么的,语言普及了,还怕思想不到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