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华文化圈的统一:现实还是臆想(也谈文明的冲突) -- 无忌公子

共:💬137 🌺152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论什么是中华文化圈

下面有很多人在讨论什么是中华文化的问题,有人说中华传统文化没落了,也有比较激进的观点是中国文化自54以来被阉割了,没有下面了,如此等等。其中有一个观点是谈到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仁和孝,现在政治家不仁不义,人民不忠不孝,所以中华文化坍塌了。我觉得这些观点在某些程度上都是对的,但是只是仅就某一个方面来谈,下面有些说法是在西西河看文章的时候剽窃来的,不属于我的原创,但是我找不到原来的链接在那里了。所以如果有同学看到他自己的观点在里面,但是没有应用,可以跟帖,我添在里面。

中华文化的第一个高峰应当属于成书于3000年前的《易经》, 其主要思想“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一基本观点贯穿了中华文化的始末,直至现代,而阴阳相克理论则成了中医最基本的理论指导。说中华文化没落的,可以去看看这一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在广大的农村,是如何为农民朋友们服务的。我们耳熟能详的上火包括胃火,肝火等等,不是中华文化,难道是西方科技。《易经》的重点并不在于它记录的内容,而在于他的表述方式和“易”的基本思想,如果执着于其中的卦辞和爻辞,那就是在和3000年前的古人较劲。

中华文化的第二高峰应该是大约2000年前的道德经,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大家应该按照万事万物它本来的面目去对待他,而不应该赶鸭子上架,之后的无为而治也应该源于此处。而道德经里面的“道"我觉得应该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天”的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不是神,“天子是说帝王授命于天,是秉承天意统治天下的,不是天的儿子“,而这里的天意似乎和道德经里面的”道“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觉得“天赋人权”这句话的翻译者就深得其中三味,英文里面的natural right就没有这种意境(我英文可能太差,理解不了其中的深奥含义),天赋人权与授命于天一样,隐含这个东西是不能违背的,如果真的只是自然,那我们天天改造地球,算不算改造自然。都能改造了,还怕个什么来。

经过外族大规模的入侵和两晋南北朝的折腾,中华文化奄奄一息,看起来似乎已经臣服于胡人野蛮文化的中华文化终于强势反击,这时候来自于印度的达摩祖师所创立的禅宗成了中华文化崛起的武器,佛教的悲天悯人思想在慰藉当时苦难的中国人的同时,注入了中国人自己的思想,这大约在公元1500年以后。宗教大部分都是没理性的,要求信徒无条件地服从,但是中国的禅宗一开始就允许理性分析,并以顿悟为主要特点,这样就让大家信佛变的容易,而像"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这样在其他宗教信徒看来,大逆不道的事情我们也可以理解,比起那些奢华腐败讲究外在表现的宗教,是不是觉得禅宗更先进。但是我觉得有一点禅宗思想可能被我们无限度地发扬广大了,就是“顿悟”,其实“顿悟”对于大多数人应该是不可能的,像六祖这样的天才不念经,不念书,可以顿悟。其他人顿悟恐怕就没有这么容易了吧,如果顿悟不出来,怎么办呢?接着顿悟,很多时候顿悟是依赖于长时间的艰苦的修行的,跟读书差不多的。这些思想到了现在,就造就了一大批不怕天不怕地不信神只信自己的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可以顿悟真理,宣教分子遇到这样的人,也只能自认倒霉。

又过了几百年,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又是一个动乱年代。“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虽然晚出现了好几百年,但是形容这个事情并无大过。大乱之后必有大治,中华文化也是如此。我觉得这个时期中华文化的巅峰应该是程朱理学,理学似乎不是一个好名字,很多人都把明清以来的古板归纳到理学那里。但是理学盛行的两宋并不古板,相反那时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王朝。理学的老大们比如朱熹这些人,都被称为大儒。但是理学本身,有很多道家的思想在里面,道德经里面的道到了这里,就成了“天即理", 这是对天的一种解释。什么是“天”呢?就是理。那什么是理呢?我不知道,朱熹知道, bla, bla, bla。理学从朱熹(1133-1202)开始清朝末年(曾国藩也是一个理学家)前后纵横将近六七百年。其实明朝有王阳明这样的理学大师,还有我们熟知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并不是都很死板。

到了清朝末年,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20世纪中叶这100年内,如同之前的南北朝一样,不光有军阀混战,而且还有外族入侵。但是这一次打击的不光有中国文化的外在表现,战乱频频,才子们忙于糊口,还有中国文化的自尊心,睁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突然发现老祖宗的一切都不堪一击。所以开始变革,康有为假托孔子进行改革变法,这个时候老祖宗还是捧在手里的,但是失败之后,大家觉得老祖宗不灵了,就开始疑古,对老祖宗下手,把老祖宗翻个底朝天,开始向外取经。说到这个份上,不管是煮油民主派的“天赋人权”,还是TG的马克思,都相当于来了另外一个达摩。佛教发源于印度,马教发源于欧洲,但是同样兴盛于中华,是不是禅宗在中国传播的翻版。但是中国的马教,已经不同于欧洲的马教,按照官方的意义来说,是有中国特色的马教。市场经济也是舶来品,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一样吗?不妨把这些东西当作是达摩在给中国人上课,目前不是一个达摩,而是一堆达摩,听的人多了,理解有偏差,就有南宗和北宗的斗争,赢的一方自然是包含中国文化在里面。

我非常佩服葡萄的说法,他说(大意),目前的中国改革力度可以类比2000年前的秦帝国,秦国是一个大破大立的国家,他毁灭了很多东西,但是他建立的东西中国目前已经受用了2000年,包括文字,郡县制,度量衡等等。但是现在,依托基于秦朝体制所建立的一切都不够用了,因为时代已经变了,技术的升级需要全新的体制来适应。否则,就会被开除球籍。而中国现在正处在大破大立的时候,包括统一全体中国人的发音(秦国统一了写法,现在我们在统一读音),秦国修建了以马车为基础的中国道路运输系统,包括各种秦直道和驿站,直到清朝,貌似清朝前期还在用这套系统传递军情和政务,而现在中国需要修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为基础的中国道路运输系统。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脱离那个时代,如果我们现在天天倡导传统文化,高喊“授命于天”“存天理,灭人欲”的话,我们和固步自封以**为来指导今天社会经济发展的那些人有什么不同。老祖宗说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如果有人真的拿这些传统文化来作施政纲领,我们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当然,我们在打破旧灌灌的同时,也把一些好灌灌打烂了,这是我们的失误,但是如果一个都不打,抱着这些东西,我们能跑过别人吗?

在前面说各个时期文化的时候,我并没有把儒家单独列出来,是因为我认为,自从独尊儒术以来,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实并不确定,往往是“儒家是个框,什么都可以装”,大牛们都号称自己是大儒,但是和前朝的儒家是不是同一个观点很难确定。如果说,中国文化损失的话,那么这个损失在秦汉之际最严重。春秋有百家争鸣,但是汉朝以后,则只有儒家一家独大,道家则偏安一隅。但是众所周知的是,秦汉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