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给文艺作品中的石达开排名(上) 绝顶上上上中人物 -- numzero

共:💬9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给文艺作品中的石达开排名(中) 上下中上中中人物

11 聂震宁《天国之翼》

非常不喜欢聂震宁笔下石达开的性格,寡断和怯懦,是我以为最不可能出现在石达开身上的特征。《天国之翼》中的石达开,似乎总是被命运推着走,而缺乏将命运握于手中的自信与勇气。而一个把洪秀全奉为师表神明的石达开,又让人不知可笑还是可悲。在震慑于弄权者的手段之后,他对洪氏的乱命和步步进逼只是一味的惶恐退让,毫无传说中“正直耿介,英雄侠义”的风采,也缺少些“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骄傲,与历史记载中那个太平天国唯一敢于顶撞“天兄传话”的人,简直判若两人----相比之下,我倒宁可他把石达开写成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者----就算是“个人”的,总算也是“英雄主义”啊!

但聂震宁写了他人所不曾写的东西----除他之外,几乎所有的作者们,包括对石达开远征持同情态度的《大渡魂》《天京之变》《天京血泪》作者们在内,都对石达开在天京事变前后,特别是事变以后的境遇采取了轻描淡写的回避或半回避态度----不知道是不屑去写,不忍去写,还是自认写不出来而藏拙。洪秀全对石达开的猜疑,虽然方式不同,但不在对李秀成之下,而论及加害之心和畏忌之意,犹甚于李秀成----至少洪秀全李秀成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安全是没有受到过洪氏一党的直接威胁的。但是除了《天国之翼》以外,其他作品写石达开的在京遭遇反而远远不及李秀成对所受洪氏猜忌的短短自述给予人的震撼。

唯有《天国之翼》,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聂震宁写石达开的赤子之心,是鲜血淋漓的刀子剖开他的内心去写,那种血泪交融的爱与痛,在所有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无出其右者。特别是作者一再强调了石达开在天京事变时的年龄----二十五岁,这,也恰恰是许多作品忽略了的。

何况,整体虽然使人质疑,局部闪光点却接连不断。那怒斥北王后抽身险境时时如踏花归来般从容的脚步,那事变之后主政时接纳重用杨韦族人的一句“已矣复何言,手足还须归”的批语,那莫愁湖畔“怨灵修之浩荡,终不察夫余心”的共鸣,那“不愿意为清妖的官吏们耻笑天国提供材料”的“一笔难尽陈”的宣言书上淡红的霞光,那身后教堂回荡的沉重低回,诱人沉思,祈祷平等自由的钟声。。。。。。尤其是回绝曾氏兄弟劝降,大敌当前,毅然决定先攘外,后安内,暂缓讨韦,援救困境中的宣城陈玉成部一节,是一段不知为何每每被众多写家们遗忘了的,但又实在不该被遗忘的真实历史。《天国之翼》写了,而且从曾国藩兄弟的如意算盘,到石达开说服自己,说服部将,说服士卒的过程,写得精彩纷呈。被石达开在校场之上,曾国荃面前那一片肺腑之言和精忠报国之心深深感动了的,不止是在场的将士。相信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真实的历史中,都正是石达开这一在全家死于内讧后仍将对敌矛盾置于内部矛盾之上的行为,在因日复一日的大屠杀而丧失了分辨正义与非正义的能力,也丧失了信仰的太平天国军民心中重新点燃了希望。“象东海来风,抚遍天国四方”“如黑夜闪电,照亮了太平军将士们的心灵”。但凭弥补了这一段空白,《天国之翼》中的石达开形象也可以归入上等。

《天国之翼》中的石达开,是上下人物。

12 庐山《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忠王李秀成》《大渡魂畔千古恨》

庐山的系列小说里对石达开志向高远,才华出众,但对他表现重点有二,一是正直耿介,二是忠诚仁义。

这本来不错,写起来却有些矛盾简单化,以致耿介变成胸无成府,忠义失于愚忠和妇人之仁。问题最严重的是庐山的《西王妃洪宣娇》,其中的石达开政治IQ显然不及格,天京事变之后居然会在金龙殿上天王面前作出伸手按佩剑这种近乎白痴的自杀性行为,只好把它从这一组中剔除。

和一些作品忽略了石达开的年轻相比,庐山的作品恰恰相反,过份强调了石达开的年轻气盛和思想单纯。虽然《天国恨》《大渡魂》中的石达开有时也缺少必要的心计,但无论思想上还是情感上,亦都有其极为深沉的一面。襟怀坦荡与单纯浅薄之间的界线,在《天国恨》《大渡魂》中分得是很清楚的,而庐山的作品,时而出现混淆不清。

庐山和李晴一样,主张石达开取洪自代,但李晴写石达开“非不敢为,实不愿为”,境界实在高于庐山笔下石达开的想都不敢多想。而也使人怀疑,石达开既如此不敢轻越雷池半步,怎么又能下决心离开呢?要知他这一走,虽未叛国,“背主”的罪名却万难洗托了,而且有没有背叛天国,后世刀笔也不是他所能预知的。

《大渡河畔千古恨》我只看过片断,但庐山对人物的基本定位是没有大变的。

其实庐山的文笔优于《天国之翼》的作者,笔下石达开的锋芒毕露与《天国之翼》的缺少主见比起来还更可爱些。而“愚忠”也不是罪过。但总觉得庐山笔下的石达开的患得患失多了一点,他的行仁行义虽是真诚的,却不是纯粹发诸自然,好像是给自己树立了许多道德标准,然后坚决奉行。虽然这也是可贵的,但比起赤子襟怀的自然流露,就总觉差了一层了?

唯一难得的,是庐山涉及了一般作者较少涉及的石达开在军事以外的经世之才----主要是“安庆易制”。

其实这样说庐山笔下的石达开似乎有点不公平,毕竟他笔下的翼王几乎具备了一个英雄豪杰所应具备的所有优点:志向,豪情,才华,胆识,正直,耿介,胸襟,友爱,忠诚,仁义。。。。。。如果这些都是发乎本心的流露,那真可以算是绝顶人物而让人不能不油然而生感佩了。但现在,却只觉得这个人是在“坚守”着世间的“道义”。当然,他确实守住了,这也算极为难得的,但看得旁人很辛苦。而我总以为,石达开是一个忠诚于自己的人----不是功利方面,而是对自己的真心。他可能做违心的事,但那只是决乎取舍,而非自欺欺人。他有自己的原则,但是甘之如怡地守着自己的原则,而不是辛苦地要求着自己。----这些,是由《五言告示》纵使欲言又止仍不失风光霁月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的。

因为这个缘故,庐山笔下的石达开虽有上上甚至绝顶人物的品行,却只能排在拥有赤子情怀的《天国之翼》之后。

庐山笔下的石达开,是上下人物。

13 陈舜臣《太平天国》

陈舜臣的《太平天国》里写到石达开的笔墨实在是非常的少,基本上只是线条人物而不成“面”,更不成立体,因而不能列入“上上”“上中”之选,但作者用极简炼的文字写清不少很多人用千万字都没能写得清楚的问题,也许这正是日本历史小说家一贯的作风。(原百代写《武则天》,井上靖写《敦煌》,也是如此)

1 反对过激的政策

“为什么要宽恕这些家伙呀?杀害宝英家里人的是那十几个匪徒,其他的家伙肯定也干过坏事。”张遂谋说。

“不能都杀掉呀!……”石达开抬头仰望着夜空。

“是呀,……我明白了。如果是北王,不,就是东王,这样的时候也会把这些家伙统统杀掉的。这就是您和东王、北王不同之处。正因为有这种不同,我们才为您效命啊!”

。。。。。。

但反对过激政策并不表示石达开胸中的理想火焰弱于旁人,作者为了避免这种误解,特地写到:

“他并非由于窘迫才去参加革命的,而是胸怀理想,不由得投身于太平军。他胸中燃烧的火焰绝不微弱,而是十分炽烈。”

2 善与恶,谁代表太平天国?“油和水”的比喻别致而贴切----

(韩宝英:)“从武昌来的商贩曾谈起一个年轻的将军,在武昌的阅马厂给平民宣传上帝的教义,宣传新的王国。……据说大家都倾耳静听这位将军的话。而同一个商贩也谈了别的事,说在武昌选妃子,把全城年轻的姑娘都集中起来,从中挑选美女。……据说大家都痛恨这件事,弄得谁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慢慢地叫人感到,在太平天国里,善与恶就象水和油一样,是截然分开的。人们对太平天国中的善寄予了希望。就人来说,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那位在阅马厂发表讲演的年轻的将军的身上。那位年轻的将军,……不用说,就是石达开,就是义父您。您的肩上寄托着四亿人的希望,您不想承担这样的使命吗?”

最后一句,夸张了一点,但吊民伐罪的使命感,在石达开入川后张贴的布告中是一览无疑的。

3 为什么在天京事变后没有放弃一切淡出政治舞台

这是某些人责诸于石达开的。他们认为,石达开“可以放弃个人的野心,一走了之。太平天国历史中,并不缺这样的例子。很多曾经参与其中的知识分子在发现洪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刘皇叔后,都是一走了之。但是我知道石达开不能,他个人的野心实在是比安逸的生活更重要。”,“一个人若要潇洒地做圆满自己,很容易。晋代就有竹林七贤,明代还有李贽徐渭,唐代传奇里的红线空空儿。。。这样的生活也很好”,而石达开不肯放弃一切,是“孩子气的自私”,是“因为他在自己的心里肯定是位不世的英雄,旁人又怎能和他相比呢?个人英雄主义正是石达开的致命伤”,他们坚持认为,石达开在得不到洪秀全信任的情况下拒绝“放弃个人野心一走了”“潇洒地做圆满自己”,便不能算是“有担当”和“无愧于太平天国王号”的“英雄”。(以上出自“见山楼”故事新编《愚忠又怎不英雄? 》)

陈舜臣《太平天国》----

(韩宝英:)“新的亲人。。。。。。那我们就两个人到山林去,安静地度日吧!”

(石达开:)“那样,过去的辛苦就化为泡影了。我的愿望是为苦恼的人们在这世上建立新的王国啊!”

陈舜臣笔下的石达开,是上下人物。

14 陈霭然《旷代人杰石达开》

《旷代人杰》中石达开的品行才华都是绝顶之选,但文艺作品不是人物年谱,并不是把一个人的优点与作为当流水帐一一列于人前便可令人感动震撼了,因为偏爱而将忍不住替主人公揽功劳更不可取。因为这些原因,此书中的石达开作为“旷代人杰”有完好骨架却缺少血肉与神采,光芒大减。

《旷代人杰石达开》中的石达开是上下人物。

堪称上等人物的石达开形象总共12个,上上,上中,上下各4个。

待补:电视剧《石达开》 卫悲回《黑甲》等

绝顶人物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上等人物必然还有。陈继明扮演的石达开我没看过,不能妄断,但它倾倒过无数人,想来也是上上人物,卫悲回的《黑甲》翼王迄今没有出场,也不知道何时方才出场,但秣陵关一战,翼王麾下一支部队的表现已经令人侧目,以致令敌人都不得不佩服起这支部队的统帅来,可谓先声夺人。还有网友婴我声提到的一部不知名的写大渡河战役的小说,看来也是令人刻骨铭心的。

三 中乘人物

写到“中乘人物”,就绝大多数是对远征持根本否定态度的作品了。为了下面写着方便,我先把我的标准说一说,当然这是以把远征视为不顾大局的分裂行为为前提的。

同样是“分裂”,在心态上有“负气”“自负”“野心”三种。

“负气”严格说来充其量算错误而不算缺点。因为在一个人把全家被杀的血海深仇放下去和杀人凶手(即使不算洪秀全,也包括秦韦部下吧)和衷共济而依然“忠而见逼”的情况下还是不忍手足相残而只选择退避三舍的人,古今中外也绝对是纪少数,到这个份上,就算真是负气也只能说他“不够好”而不能说是“坏”,在情在理都是可以原谅的。在“负气”的情况下,虽然不愿意回去,可始终心里是眷恋牵挂着一切,主观上是毫不动摇地希望天国好的----即使客观上造成了相反的效果。“负气而去”虽然够不上上等人物,但还有资格列为中上(《大渡魂》是例外中的例外,作者虽然使用了“负气”的解释但没有说服力而且最后又推翻了这种说词)。

“自负”即“个人英雄主义”就是品格上的不足了,因为觉得凭自己一个人就足以平定天下,所以对故国故人不屑一顾,甚至有冷言旁观看热闹的表现。稍微严重点就算得“不忠不义”了,如果占了这一条,一般来说最高也就是中中人物。

然而“负气”与“自负”还不同于自私自利,以“自负’而言,只是过份傲慢以为只凭自己就可以救万民于水火,却不等于为了自己。“野心”则是为了自己的名利或权势了。再细分,“野心”也有高下,有人虽有野心但尚有原则,也有人为了野心而不择手段。另外,英雄不论成败,“野心”却是以成败论高下的。如果一个行为中包含量了野心然而最终实现了高尚的目的,那么这种野心是可以原谅的,反之则是不可原谅的。

此外,洪秀全是否真心悔悟,回头路是否可行,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因为没有这一前提,无论负气和自负就没多大区别了。

最后在补充一句《天龙八部》里王语嫣曾到,男子汉大丈夫第一论人品心肠,第二论文才武艺,至于相貌是次要的。此言甚是,有才无德是斯文败类,有貌无才是绣花枕头,有貌无德是衣冠禽兽。

15 香港无线《太平天国》 (黎汉持饰)

黎汉持扮相中年,既无儒雅之风有无飒爽英姿,却是典型的正人君子形象。

TVB的石达开算得“智仁勇”具备,然而尽管被定位为太平天国最善战的将领并多次击败清军,却没有充分表现出其谋略,由于历史上最能表现石达开仁义之处(天京事变,将领反旆,舍命全军)都没有反映,故而“仁”的体现也大打折扣。勇敢是不错的,然而作为令清军闻风丧胆的悍将,其英勇却体现不够。特别值得记住的是其胸襟---从一出场就以一副“问天下头颅几许”的对联先声夺人,以“急公好义”的侠义胸襟出现。到大渡河畔的绝境中犹能随口占吟,而诗句中念念不忘的却是“群生何太苦”“中原白日暮”,这确实是“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雠仇不为恩,只觉苍天方愦愦,欲凭赤手拯元元”的襟怀。此外,剧中的石达开虽避获远征,却不似许多文艺作品那样表现成决绝,更不曾悲观消沉。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和留在江南的陈玉成李秀成共定神州,他时刻牵挂着天京的局势和昔日的战友,甚至直到最后,无论如何都希望韩宝英能够脱险,是盼望她能回天京和李秀成团聚。他和洪宣娇之间光明磊落肝胆照人的战友情义也令人羡慕。

这个石达开重点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仁人君子”,然后才是英雄。最后赢得李鸿章(??)连叹可惜,也总算不辜负历史上翼王的英名。

TVB的石达开,是中上人物。

16 孙因《血染大渡河》

很多情节都有抄袭《天国恨》《大渡魂》的嫌疑,然而笔风浮华,远不似《大渡魂》那样深沉壮美。

很显然,作者也和《大渡魂》《百年风云》的作者一样,对于石达开的定位感到进退两难。一面接他人之口称赞石达开的“高风亮节”,说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一面却又借石达开自己的“反思”把远征视为“负气”和“自负”的结果,把他写成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者”,弄得无法自圆其说。

小说以大渡河之战为背景,不止插叙了大量石达开前期的英雄事迹,更插入了石达开入川后的不少传说故事(比如有些地方的人认为石达开写的字可以治病,所以把传说中的石达开“题壁诗”从墙上割下来拿去入药等等),这些表现石达开在西南民间受到的尊重爱戴的传说故事并非凭空捏造,而是见于地方文史资料记载,但由来文艺作品在反映石达开远征四川经过的时大抵极粗略,多数作者连官方史料的真伪都懒得确认,更不要说搜集地方史料以及口碑融入作品了,在这方面《血染大渡河》大大超越了其他作品。而如果把这些单独抽出来(约占总篇幅的3/4),那石达开的形象当为上上。

但既然把“远征”定位为“负气”和“自负”,就很难落入上乘了。《大渡魂》是绝对的例外,因为那里面有大量对石达开人格感人至深的刻划和最后时刻人物精神特别的升华,而《血染大渡河》中的石达开不仅在入川以后意气消沉,最后还接受了“马生替死”的建议。

他有绝世的才华却没有足够坚强的意志,他的品格有其高洁之处却也招人垢病。虽然他的智勇远胜于TVB黎汉持饰演的石达开,但在最要紧的胸襟方面逊色于前者,所以只能列名其后。

《血染大渡河》中的石达开是中上人物。

17 我未成名《天下布武》

这部小说还远远没有完成,所以我不能肯定这个排名是否能持续到最后。但就目前石达开出场的部份,虽然笔墨不多,但论谋略,论气度,都是毋庸置疑的名将风范。

小说再三借虚构人物顾迩然从侧面烘托石达开的名将风采----顾迩然阴错阳差进入太平军中,虽然平步青云成为东王的亲信,却身在曹营心在汉,总想找机会脱身。可是,在战场上见识了石达开的飒爽英姿后,他却产生了“大丈夫固当如是也!” 的想法,此后这种震撼不断地感染着他,乃至深刻地改变了他,使他身不由己地投入到洪流中去,而且每每用石达开来激励自己。

寒山曾说,“我羡慕石达开的人生”,《天下布武》顾迩然正是一个活脱脱的例子,他被石达开的生命燃烧出的即使不加张扬也无法掩饰的灿烂光芒深深吸引,那是不能用时间长短来衡量的价值。一个胸无大志的小人物从此再也无法安于庸庸碌碌的人生。。。。。。

《天下布武》中的石达开是中上人物。

18 张西庭 李德昌《魂断太平》

此剧中的石达开年约四五十岁,五大三粗,貌若杀猪的,说他才干平平似乎冤枉,因为剧中人包括敌人个个说他足智多谋有胆有识,李秀成还说他是太平天国将领中自己唯一钦佩的人----可是真是看不出来。他和左宗棠互许为生平“唯一知己”虽然胡扯,我倒也不苟责,但二人私下商量怎么彼此避开一战就太过份了。“仁义”虽有体现,但最感人的部份没体现出来,因为天京事变前后的事儿都被一笔带过了,最后还杀了一个无辜的彝族向导。。。。。。很多用来夸赞石达开的情节在我看来是幼稚可笑的,我只能说,这个作者敬佩翼王,但并不理解他。尽管如此,这部戏中的翼王比张笑天戏中那位人品高得多,比如:

1 认“义女”的经过:四姑娘和其夫马德良因忍受不了夫妻团圆的禁令化妆出逃而被缉捕,失意到此的左宗棠闻之出言不忿,说我要找你们翼王问问这是哪家的道理,而此时就坐在他对面的石达开把那个军帅和四姑娘叫到跟前说,四姑娘是我义女,你们把她放了(其实是想救人),接着又和左宗棠攀谈起来。这段显示他善良且有胸怀。

2 大渡河边,土司王应元利用他叔叔王大安带领的一群彝族向导为诱饵引太平军入绝境然后背信弃义,石达开扣押王大安等为人质,叫一个向导去找王应元谈判,如果不让路就对王大安等不客气。结果王应元毫不理会,于是他杀了一个彝族向导,却把王大安带到开,对他说,我生平上跪天父天兄,下跪天王父母,今天请你受我一大礼,起义以来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是非善恶任由他人评说,可这些天朝弟兄的父母妻子儿女天天倚门相望盼着他们平安归去,大安兄弟你再做一次努力试着说服你侄儿放我三军将士一条生路,我个人怎样都没关系。两人约好如果王大安不能如期说服王应元返回就杀了那些向导们,但王大安徒劳而归后石达开却对将士们说,土司失信和这些人无关,断然下令释放所有彝族向导,让王大安带着他的同胞回寨。。。。。。

3 张笑天笔下的石达开在骆秉章面前作匹夫以头抢地态,而《魂断太平》中的石达开确实如历史记载般“不亢不卑”,张笑天对石达开受凌迟酷刑时的英勇完全略过,而《魂断太平》中石达开轻蔑地对刽子手说,今天叫你见识一下不用梆绳受刑的。有人说,在张笑天笔下,从旁人对远征后的石达开的冷漠态度也可看出其不得人心,那么《魂断太平》刚好相反,敌人方面的左宗棠压根没考虑过招降,因为他断定“世上没有投降的石达开”,并且最后以一句“人生失意处方显大英雄本色”为其盖棺定论;自己这方面,且不说愿意留下同死的王大安,想代他赴死而被坚拒的马德良,自愿陪同赴死的曾仕和黄再忠,只说江南的李秀成和女状元

闻知翼王远征后:

李秀成:(对女状元)你怎么知道我没劝过?你以为他真愿意走吗?!他是没办法!也许人们会责怪翼王的出走,可他们想过他的处境吗?无谓的猜忌和排挤,性命随时都可忧,他还能干什么?我懂他的意思,也许他会开创一片新天地,也许会开创另一个战场。

闻知翼王死讯后:

女状元:“翼王的确是不幸,一门忠烈,两面追杀,像他这样有情有义,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男子 为何天地不容呢?”

《魂断太平》中的石达开,是中上人物。

19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

《洪秀全演义》中的石达开当然是一个志向高远,为国为民的英雄。但此书的主角是洪秀全,钱江和李秀成,石达开只是次要人物。

其实在李秀成出场前,石达开是颇有光彩的,尤其是“出山”一节,写得未成曲调先有情,显示出其见识谋略超乎寻常草莽之辈。

但李秀成出场后,石达开的主要任务似乎就变成衬托李秀成了----当然是正衬不是反衬。

李秀成在石达开跟前的时候,石达开颇有因人之谋成己盛名的嫌疑。但好在他从来无意窃他人之功为己有,但凡出自别人的献计献策,决不掩饰,反而每每主动说明,是其胸襟坦荡与光明磊落之处。

远征一节,虽有负气之嫌,因为洪秀全是“英明领袖”,石达开的走就显得任性负气,但特意把最得力的助手李秀成留下,也基本尚算顾及大局。

有意思的是,李秀成在石达开身边的时候,石达开好像离了李秀成就没法打仗似的,可是当李秀成不在他身边的时候,他也照样是胜仗一场接一场,好像没受丝毫影响。

值得一提的“诗退曾国藩”一节,是根据世传翼王伪诗虚构的,写的是石达开以五首题诗回复曾国藩的劝降,曾国藩为其忠义与志向所感,乃退兵让路。这个情节虽然是假的,确堪称章回演义小说的一大经典,为人物增色不少,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使得这一说法广泛流传,影响力之大,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洪秀全演义》中的石达开是中上人物。

20 广东电视台《洪秀全》

其实这部剧我没看完整,尤其是对最关键的翼王远征的评价没有看到。但基本说来,它和《五千年演义》的定位差不多,剧中石达开的扮演者年龄偏大,但看来在三十几岁,不算太离谱。虽然不够英武,但颇有一些儒雅气质。碍于篇幅所限和编剧能力所限,对于石达开的智勇表现得并不充分(毕竟此剧名为《洪秀全》),但努力的方向是看得到的。剧中有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即进军天京途中,当洪宣娇为了洪秀全不肯依国法处置叛徒而与之发生争论时,洪秀全冒出一句“还要不要上下了”,本来已经往外退的石达开倏然止步,露出惊讶和若有所思的目光。。。。。。此剧是我第一次看到文艺作品用“远征”代替“出走”,因此尽管根据我的估计它还是将其定性为“分裂”,但凭添了即分好印象。

《洪秀全》中的石达开,是中中人物。

21 庐山《西王妃洪宣娇》

此书中石达开只在天京事变结束后出场,借洪仁发洪仁达转述敌人对其才干作风的交口称誉,又借他的梦境表现出他反对以杀戮解决内部问题的正义立场(包括反对诛杨在内)。他正直耿介,只是不懂藏锋,甚至在金龙殿上作出按住剑柄这种鲁莽的举动来,他仁义坦荡,可是汲汲于妇人之仁和忠义之名,不敢当机立断 (与李晴在《血雨黯天京》中写他非不敢为,实不愿味手足相残之事相比,境界判然)。当然,愚忠和妇人之仁虽然令人扼腕,但就私德来说,也不失可贵之处,虽然少了些担当,却比“任性负气”好得多了。

《西王妃洪宣娇》中的石达开,是中中人物。

22 王云高《地狱门口的上帝--太平天国败亡写真》

王云高没有把石达开的远征说成是分裂。他是极少数承认远征是石达开唯一可选的正确道路的创作者,而且由于他对洪氏的无耻嘴脸写得比较透,实际上从始至终都彻底排除了石达开接受洪秀全“争取”的可能性。

既然远征本身不足非议,就算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此书中的石达开几乎没有表现出任何过人的胆识才华,然而其胸怀与仁义却未曾改变(如对待友军的态度,对待反旆官兵的宽容)。

虽然未能扭转逆境,但保持了品格志趣的高洁,没有受到艰难困苦的侵蚀,也是一种珍贵。

王云高笔下的石达开很有些英雄气短,但是真君子,真儒将。

《地狱门口的上帝--太平天国败亡写真》中的石达开是中中人物。

23 马光复《五千年演义--晚清血泪》

《五千年演义》是科普作品,总共300多页的内容,要讲述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的晚清七十年的历史,不可能不尽量简略。有关石达开的部份,基本就是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对重大事件(湖口战役,天京之变,大渡河兵败)稍做演绎,而人物功过定位也基本延续了主流的说法(前期的功勋名将,“正直耿介,英雄侠义”,后期的分裂者,对敌人抱有幻想,但忠贞不屈。。。。。。)本来是不值一提的。

只因两个情节,我不能忘记《晚清血泪》中的石达开。

其一是天京事变诛韦之后,石达开奉诏回京辅政的途中。有一名低级军官找了个机会对他说道,如今东王北王已死,天国只有靠您力挽狂澜了。石达开回答他的话是:”什么力挽狂澜的话,千万不要再说了,效忠天国天王,是达开的本分。”

不可否认,在那一刻,这个年仅二十五岁的青年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系天下兴亡于一身的,而他也义无反顾,知难而进地承担起了这个重任。但他并未以此沾沾得意,居功自负,而是说,我做的一切只是我的本份。

这一句简单的答话,干净利落地摘掉了某些人扣在他头上的“极端自负”“个人英雄主义”的帽子,使人深深动容。

另一个情节是石达开遇难后,远征陕西的英王部将陈得才赖文光得到消息,遥望成都,哭祭翼王。“刚一跪下,陈得才就痛哭失声,接着将士们一起痛哭起来,那哭声撼动着人们的心,撼动着高高的秦岭,滔滔的江河。赖文光默默地将酒泼洒在地上,说: “翼王在天有灵,文光若不为殿下报仇,誓不为人!”

在远离了七年,物是人非之后,还能在人们中间保持有如此的敬爱,激发出如此的真情,这就是所谓的人格魅力吧。

《晚清血泪》中的石达开,是中中人物。

24 月光流星雨《英雄略传?河祭》

这篇文章不像在写石达开,而像在写项羽。

当然,项羽也是人杰,可惜此处写的仅仅是英雄末路。

唯一将石达开与项羽区别开的,也是在这篇以《英雄略传》为题目集中描写绝境中的翼王的短篇小说中唯一可以显现其英雄本色的,似乎只有最后那一刻----

“他已经感到身上的巨痛,可是刺痛的并不是肉体上的,而是心中的。“天父啊,臣虽死,唯憾未能得见天下太平!”人生在世谁无死,留取汗血照丹青,这句文天祥的名句在时空中回响着,回响着,久久也不能散去。”

这几笔使人联想起另一位身受凌迟而死的英雄将领----袁崇焕。“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我志未酬人犹苦,东南到处有啼痕”。酷刑何极,然而对这两位盖世英雄而言,最痛的想来不是被刀割的感觉。

《英雄略传?河祭》中的石达开可以列为中中人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