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Record】何成师 - 回国赴蜀抗震救灾记行 (1) -- 潇潇

共:💬7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Record】何成师 - 回国赴蜀抗震救灾记行 (2)

回国赴蜀抗震救灾记行 5/12/08 to 6/16/08 – Part II

Steven He (何成师)

5/30/08 黄土灾民安置营

指挥部决定医疗队的几个人转移阵地,去黄土灾民安置营看病。黄土灾民安置营是政府为灾民设置的临时住宿营地,就像绵阳市九州体育馆一样。黄土位于绵阳西北30至40公里,靠近北川县,黄土灾民安置营的大部分灾民来自北川地区,北川县是此次地震受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整个县城约有12000多居民,只有2000多生还。整个北川县城现已封闭,不许入境。由于防止瘟疫的原因,政府已不准备继续挖掘被埋的九千多人。政府要另寻一个地方再建一个北川县城。黄土灾民安置营共有三千多灾民,民政部发放的帐篷是一顶接一顶连成一大片。整个安置营共有4 至 5个足球场大小,灾民是一家住一顶8平方米的帐篷。营内很多琐事都由自愿者完成,如救灾物资的分发,水管的铺设,公厕的修建,更重要的是帐篷的建立,此安置营近千张帐篷都是自愿者们所建立. 没有这些自愿者,这些营地是完全运作不起来的。香柏救灾中心在一周前已派出自愿者到黄土灾民安置营帮助营地的建设。温家宝总理也于数天前探望过此营地。 所以目前此营地的供给还算充足。但是由于灾民数量太大,有些灾民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比如吃饭问题,在午晚餐开饭时,排在前头的人一般能吃饱,但排在后面的老弱病残轮到他们时饭菜已经分光,他们只好饿着肚子或领点方便面将就。 到达黄土灾民安置营后,我和李医生,丁医生即去营地医疗点打听医疗情况。营地医疗点是由一个卫生院负责,里面有一个外科医生,一个内科医生 和一个护士。 他们在医疗点已经九天,人心思家,十分不安心继续呆在那,因为医疗点也是在一个帐篷里,中午下午也像蒸笼,十分难受,医生护士都想立刻离开,当我们向他们说明我们是自愿者医生,可以帮助他们使他们有时间休息后,他们高兴得都跳了起来,但片刻之后马上又阴沉下来,说我们可以代替他们, 但必须要经过营地政府指挥机构同意,他们不能做主。我们马上去找到负责医疗方面的营地副总指挥,此副总指挥也十分关僚,他对我们说,我们必须出示医疗执照和上岗证,如果他懂英文,我们的执照倒可以给他看,但我们去哪里拿上岗证给他看?我们只能跟他说,我们什么都没带,明天再把医疗执照和上岗证带来。当时我就想今天又是郁闷的一天,尤其郁闷的是今天小曾没有来,少了一个大美女连眼睛都没得养了。行医看病是彻底没戏了。 我开始怀疑我当初回国的决定有没有作错,如果一直是这样的话,我今后二十天该当如何度过。我跟李医生说如果明天再这样的话,我就立刻买去西藏的飞机票去西藏旅游去。 说归说,余下半天还得干的事不是?我们便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去各个帐篷处探望灾民, 询问他们所需,聆听他们的痛苦, 并给他们发放肥皂,纸巾, 妇女卫生巾, 和妇女外阴清洗液等。我当时是一大盆妇女卫生巾, 边走边发放。 那些农村妇女们还是比较保守, 看到我一个大男人在发放卫生巾使得她们到不好意思起来。 我跟它们说,我是医生,医生是没有性别的,当我是中性人就是了,当时就引起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在走家串户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灾民还是患有很多的疾病, 但他们不相信政府所设的医疗点的医生, 说他们态度极差并且医术极差, 所给药物都不治病。 我要他们把医疗点发的药物给我看,不看还可以, 一看我真的要大叫了,怪不得灾民说医疗点的药物不治病, 原来他们给的都是乱七八糟的药, 头痛给治脚药, 皮肤病给抗病毒颗粒, 我真的不知道这些镇卫生院的医生们是从哪里念的书和那里受的医学训练, 连过去的赤脚医生都不如。同时灾民们的心理创伤也很严重,很多人不但失去了家园还是去了亲人。但是一个上千多人的大营地, 只有一个从广东过来的由广东劳改营派出的十多名心理治疗人员,当中只有一名正式的心理治疗师。 他们只是对营地的小孩子进行心理辅导,而成年人则顾及不上了。 总结上述,黄土安置营的医疗状况从生理,病理, 到心理都不乐观。 但是由于当地的官僚,我们是有力使不上。 下午6时,我们只好怀着无比郁闷的心情离开黄土安置营回到成都。 车上我是无限迷惘,下面我到底能做什么。

点看全图

黄土灾民安置营, 可住灾民三千人

点看全图

我在黄土灾民安置

点看全图

黄土安置营灾民们在排队领午餐

三.山乡医疗

5/31/08 柳暗花明,深入山区

当晚回到蜀北宾馆指挥部。回到指挥部就听到了小曾甜美的声音。她已在指挥部等我们多时,也知道我们今天的窘况。我是当然见到了美女郁闷的心情也松了一半。可不要说我好色呦。我想世界上每个大男人都会像我一样的,我还没有那么猪八戒。她告诉我们她已经和当地的一位“地头蛇”老邵讨论过了,明天医疗队去开发一个新点。这新点叫龙池镇,离震中映秀镇直线距离3公里,什么人都没有进去过,政府还没有力量进去,非常适合我们送医送药给当地的灾民。老邵四十来岁,长得高大肥胖,一点也不像四川男人,倒有点像北方人。他是在当地媒体工作,应该说是小曾的同行。我听了之后,心情立刻被提起来了,郁闷一扫而光,因为我真的可以为灾区人民做点事了。

当晚又是一个喧闹的夜晚,楼下大排挡照样营业到凌晨3-4时,我照样只能断断续续的睡眠3小时左右。

早餐过去,我便去库房准备各种的药品然后装车。香港的丁医生和H护士由于已服务了十天,他们要在今天离开四川返港。虽然认识他们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在战斗中结成的友谊却是非常深厚的。我们依依不舍的道别。告别了丁医生和H护士,我们一行便登上了汽车。车上老邵向我们介绍今天的目的地。今天我们要走都江堰方向。都江堰也是地震重灾区,95%的都江堰市的房子都成了危楼,尤其严重的是离都江堰市东南15公里的聚源县聚源中学。聚源中学是都江堰的一所重点高中,学生年龄15-18岁,约有学生1200人。当地震来临时,整幢十多层高的教学楼在10秒钟完全塌下,大楼内的学生无一幸免,九百多学生全部死亡,幸存的二百多学生则是在操场上上体育课的学生。更为离奇的事,在聚源中学旁边的高楼却依然耸立,无一坍塌。所有人都认为此教学楼是豆腐渣工程,但目前官方还未有给予肯定的答案。我们经过时还看到有大型的挖掘机在现场工作,估计是继续挖掘中学生的尸体。汽车穿过都江堰市,市内建筑也是一片狼藉。驶过二王庙时,发现宏伟二王庙已全部倒塌,里面无一完整的建筑。但神奇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却几乎完好无缺(除了鱼嘴有一裂痕外),二千年前的建筑能经受得起8级的强烈地震,的确是神奇无比。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上游是紫坪埔水库,水库的大坝也是完好无损,不然若是大坝塌陷,下游的整个都江市,甚至成都都要被大水浸没。紫坪埔水库从大坝到映秀镇只有2公里水路。当日解放军就是利用冲锋舟从大坝处起程,强行冲进映秀镇进行救援的。经过紫坪埔水库后,原有的公路已全被山体滑坡阻断。解放军临时在一个山坡上开了一条简易Z字回型土路,使车辆能勉强进入龙池镇和映秀镇。这段崎岖颠簸的小路成为龙池, 映秀和纹川的生命通道的一段. 驾车通过此简易土路须要非常好的驾驶技术,四轮驱动越野车行此土路应该没有大问题,但面包车行驶则需要司机有很好的驾驶技术。我们的面包车时不时都有路上的石头擦刮地盘。进入龙池镇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全部房屋完全倒塌,这里原是比较富有的旅游区。沿着龙池镇,都建有一家接一家的农家乐旅馆。农家乐旅馆是四川的大特色,因四川人喜欢休闲,一到假期,成都的有钱人都喜欢开车到远郊的农家乐小旅馆,享受山区优美的风景并有特色的四川农家菜如青城山老腊肉,野菜等等。有些农家乐旅馆建的十分幽雅,可达到星级旅馆水准。而现在,所有的农家乐旅馆都被夷为平地, 荡然无存. 气车开到尽头 (前面由于山体滑坡, 将到路全部阻断) 停在一家农家乐"刘大胡子" 农家乐门前。刘大胡子的农家乐旅馆的主建筑也是全部塌陷,只剩下几幢木质建筑还挺立着,外面则搭起了简易帐篷。我们下车后便向主人刘大胡子说明了来意,刘大胡子当即对我们送医药上门十分欢迎和感谢,并说他们至今还没有见过任何医疗队,并且附近的村民都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我们就在他家的帐篷外开设医疗点进行紧张的医疗服务。当即约有50-60名大人小孩来到我们的医疗点诊治。大多数患的是呼吸道和胃肠道的感染,还有很多皮肤病。另外老毛病如关节炎,高血压等亦有不少。我和李医生负责看病,小曾则负责当翻译并兼做发药。因为我们听不明白当地的土话。当地的一些老年人也听不懂普通话,所以小曾的翻译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有一位十六岁的小姑娘过来要我给她看病,当时她发着高烧,严重的咳嗽,并且脸上布满了泪痕。我听了她右下肺有轻罗音,诊断为早期肺炎。我为她开了口服抗菌素,同时问她为何哭泣,她当即大哭起来,刘大胡子的夫人告诉我,此女孩的母亲和妹妹如今还被埋在倒塌的房子里,父亲则是高位截瘫被送到山东。小曾立刻上前,拥抱并安慰了小女孩。看病告一段落后,我们便和刘大胡子闲聊起来,刘大胡子年约三十四,五年纪,留有一大把又黑又浓的大胡子,有一八岁女儿,他可是当地的英雄。当大地震过后,他立即组织起十多位年轻人到废墟去挖人,并救出了十多人。同时他也把十来个失去亲人的孩子组织起来,建立帐篷,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所谓患难见真情,患难见英雄就是如此。

点看全图

刘大胡子和他倒塌的农家, 虽然 家没了, 他还一直保持乐观

点看全图

倒塌的二王庙

点看全图

山体滑坡堵塞的从都江堰到映秀的公路

点看全图

山体滑坡将房子埋在下面

点看全图

刘大胡子还告诉我们在被山体滑坡堵塞的道路的另一头和上方还有很多人家。政府只是供给了他们有限的帐篷和食物,医疗队则是完全没有。我和小曾当即决定背药上山,给灾民送医药。我将我的登山包塞满了各种各样的药物约定30斤重。原定我和小曾同去,我看病,小曾翻译。但李医生和画家小冉坚持同行,我们只好同意。由于小冉长的比较高大,我便将一些药品放进一个小背包内让他背上。由于我有丰富的户外探险经验,由我打头阵,小曾和小冉在中,李医生断后。我们一行四人便进入一未知区域. 沿途看到一些房屋被山体滑坡整体埋在下面,一些如房子大的石头滚过房屋,将房屋完全碾平。很多人还被埋在倒塌的房子下面没被挖出来. 在一所完全倒塌的房子前,我们还闻到了一股浓烈的尸臭味。由于道路全被堵塞,我们要翻越山体滑坡的大石头,走过由树桩临时搭起的独木桥,一路充满惊险。但我们每到一个居民点为他们看病治病,受到他们的欢迎和感激。我们觉得这一冒险之行也是非常值得的。一个老年人在我们给他看完病后对我们说,“你们都是大好人,大善人,你们都能活到一百二十岁的” 。 我们听了哈哈大笑。在翻越一山体滑坡时,由于我要照顾后面的小曾和李医生,头朝后望的时候,不小心脚下一滑,我左手便扶在一大石头上。由于石头边缘如刀般锋利,我的左手大拇指被割开了一个深几达骨的深大口子,大量的鲜血立刻涌了出来。在乱石堆中不能停下止血,只能快速通过,不然若是遇到强烈余震,山体再度滑坡,我们会有可能被埋在下面。小曾和李医生问我的伤势如何,我只能告诉他们没有大碍,继续前进迅速通过乱石堆。我的血则是沿途洒满了乱石堆。 通过了乱石堆,我立刻压迫止血,李医生则给我用纱布包扎。我的凝血机能算是很好,片刻血便止住,包扎好伤口后我们继续前行。由于小冉体能较差,走到一半他便气喘嘘嘘,走不动了。我们便让他在一家农户中留下等我们。我,小曾和李医生则继续前行为被困的灾民看病。沿途我们都看到一些灾民在挖他们倒塌的房子找被埋的食物。我所背的药物很快便用完了,但还有一些灾民没看完。我们决定第二天再给剩下的灾民看病。我们便沿路返回。

点看全图

给灾民看病

点看全图

给灾民看病

点看全图

背药进山

点看全图

爬过滑坡区

点看全图

血染岩石

点看全图

深深的伤口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在倒塌房子上挖食物的灾民

在返回的途中,另一惊险的一幕出现了。我在走过一山体滑坡时,选了一块石头作为落脚点,但没有注意石头下面是悬空的。我先了走过去,跟在我后面的小曾也踩在了上面,走在最后面的李医生发现了险情,当即大叫起来“石头是松的”,好在小曾身轻如燕,没有踩塌那块石头,但当她从石块跳下后,石头就立刻滚到了几十米的山下,如果石头在她踩上的一瞬滚下,她可是要和石头一起掉下几十米下面的溪流里了。真是叫人擦了一把冷汗。我在前面回头看到这一幕也是惊叫了起来,“好险哪”。回到刘大胡子处,发现那十几个孩子都没有老师,他们漫山遍野的在乱跑。有一男孩子由于乱跑,摔倒溪流里把头给摔破了。我们觉得应该派遣一些老师过来,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学习上课。小冉当即自告奋勇,愿意当这帮孩子的震后第一任老师。在这些孩子中有一个两岁多的小女孩,十分漂亮。但她的双亲都在地震中遇难,她成了一个小孤儿,现在寄养在刘大胡子家。我当时就有一股冲动要把这女孩领养过来。但这在中国的灾区领养手续十分繁琐并条件限制很多。地震孤儿一般先给亲戚领养,然后是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母,再后是中国其它地区想要领养的人,最后才是像我这些外国人,我的领养冲动便放弃了。

点看全图

临时小学里的可爱的孩子们

点看全图

俩岁的孤儿

当晚回到成都蜀北宾馆香柏救灾指挥部。我们被告知医疗队要分兵两路。一路去绵阳方向,因为那里的灾民也非常需要医生。我们当即决定,李医生和蔡药剂师去绵阳,因为那里不需要走山路,比较合适他们。而我和小曾等则继续在龙池镇附近翻山越岭,送医上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