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庖丁解字 之 故垒西边 上 -- 丁坎

共:💬9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得不太明白

但是,牛顿对亚里士多德的修正,改变不了阿奎那的推理有效性。(我对这个推理的有效性没有看法,只是说,牛顿的修正与此无关。)外力改变的是运动也好,是运动的状态也好,这个推理本质上的特点没有变:所考虑的对象之间存在严格的偏序关系,即反自反的、非对称的和传递的二元关系。

外链出处

这种关系链追溯下去,必然有一个最小元素。

以我们熟知的生命的进化链为例,进化链中高等生物总是出现在低等生物之后,以出现在前为一个二元关系,这个关系就具有严格偏序关系的三特征:

反自反:某生物不能在自身之前出现

非对称:两种不同生物A,B不是A出现在B前,就是B出现在A前。

传递性:三种不同生物A,B,C若有A在B前,B在C前,则必有A在C前。

严格偏序关系构成的关系链中必有一个最小元素,对于出现在前所构成的关系链说,就必有一个

最早的物种。别的物种都没有问题,都可以说是从自己前面那个物种进化来的(相当于说前面那个物种是推动者),可最早那个物种怎么办呢,它不能说是从别的物种进化而来,那么是从哪里来的呢?(相当于说,谁提供给它的第一推动呢)

这仍然是个没有解答的问题。佛教的思想大约是打破了严格偏序关系,物种之间可以循环,而且无始无终地这样循环。

这样做,当然可以解决 为 最早物种 寻求第一推动的难题,但同时产生了另一个难题:

这个循环整体是如何来的?如何为这个循环寻求第一推动?

在我看来,这两种看法实际上等价的,选择哪一个,实在只是个人经历和品味的选择,没有优劣之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