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台湾历史考卷 -- 云横居士

共:💬32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D)31.几位同学讨论一项1880年与1914年两个

年度欧洲主要国家的统计图,请问那个

说法最正确?

(A)这是各国人口的统计,第一次大

战前德意志帝国幅员甚大,所以

人口较多

(B)这是各国海军船舰的总吨数,英

国战舰总吨数虽少但先进,所以国力最强

(C)这是各国移往美国的人口数,二十世纪初美国的移民主要来自这些国家

(D)这是各国军费支出的情况,二十世纪初,各国积极从事军备建设,军费庞大

【解析】:回答这种题目,只能从选项中一一去分析是否全部符合。(A)当时德国的幅员并没有俄国大,人口也没有俄国多;(B)当时英国还保有海上霸主的地位,海军的吨位是世界第一位;(C)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移居美国的人口中,东欧的人口占大多数;(D)德国从十九世纪末期起成为重工业的大国,积极发展国防工业;俄国得到法国的借款援助后,亦开始积极推展国防。而其它国家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与德国相同地认识到科学研究在国防上的重要性,所以在1914年的军费远不如德国。参见世界文化(历史篇)上册页125,第八章第二节之「普鲁士的典范」。

(B)32.一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自从现任接手之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部小说可能是以下列那个事件做为背景?

(A)1845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几年之后

(B)1900年,中德签订胶州湾租借条约几年之后

(C)1905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几年之后

(D)1910年,日俄战争结束几年之后

【解析】:根据清季列强在中国发展情形,1876年各国在华始设公使,随着列强争相在华划分势力范围、修筑铁路以取得经济资源,中国面临瓜分危机,幸而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才得以保持领土之完整,然而1900年的八国联军,导致列强可派兵驻守使馆区及交通要道,使中国主权受损,门户大开。由题干提及该国在山东具有特殊权利,如修筑铁路、驻兵操练等可知,此应为1898年德国租借胶州湾后之事,故答案为(B)。参见历史(下)(革新版)页66,第十三章第三节之「变法维新与君主立宪」。

(D)33.某人被后来的学者视为古代思想一大突破的关键人物,认为此人「将人从天上带回到人间来。」下列有关「某人观点」的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A)这是对古埃及政教合一制度的赞美

(B)这是对犹太教经典神人关系的描述

(C)这是对中国殷商时期人性观的说明

(D)这是对古希腊哲学家人文观的观察

【解析】:从题干的提示中可以知道,此人的历史意义应该在于摆脱神话与神意的控制,促使以人为本思想的出现,世界史上人文思想昂扬的几个时代分别是古希腊时代、中国的周代,以及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等等,所以最适合的选项应该是(D)。参见世界文化史(全)页36,第二章第三节之「哲学」。

(C)34.某学者指出:「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所谓「后世」及这位学者的时代可能是:

(A)所谓「后世」是指秦汉,这位学者是六朝时人

(B)所谓「后世」是指魏晋,这位学者是隋唐时人

(C)所谓「后世」是指六朝,这位学者是两宋时人

(D)所谓「后世」是指两宋,这位学者是明清时人

【解析】:这句话为宋代理学家张载所言。自唐中叶到五代十国时期,中国战祸频仍,经过长时期、大规模的战乱,自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士族和地主庄园几乎不复存在,造成宗子法废及豪门世族谱牒的散失。到了宋代,理学家力图恢复宗法制度,提倡效法六朝南渡世族重视谱牒的编写,以重建家庭制度。参见历史(上)(革新版)页106,第六章第一节之「南朝」。

(A)35.几位同学讨论一张有关1940年到1990年间台湾的统计图,那一位的说法最正确?

(A)这是台湾人口职业结构统计图,显

示台湾工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减

(B)这是台湾人口结构改变统计图,显

示台湾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C)这是台湾对日本进出口的统计图,显示台湾对日本输出减少,输入

增加

(D)这是台湾对美国进出口的统计图,显示台湾对美国输出增加,输入

减少

【解析】:由统计图可知,下降的曲线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上升的曲线于1960年代大幅增长,至1970年代以后趋于平稳,此种情形与台湾农、工业人口结构变化相符。政府致力发展工业,使得农业人口流向工业,1970年代以后,工业人口超越农业人口,成为台湾职业结构的主要成分,而之后产业结构再度改变,以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工业也朝向高科技为发展主力,不再以高劳动力的产业为主,造成之后工业呈平稳的发展。参见历史(下)(革新版)页191,第十八章第三节之「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C)36.一本《新撰外国地理》课本的章节目次包括﹕「中国本部、满洲、波斯、印度、暹罗、法属亚洲、英属马来半岛、英属加拿大及黑暗大陆总论」等。我们应如何认识这本书?

(A)这是十八世纪初期英国人对世界地理的看法

(B)这是十九世纪初期美国人对世界地理的描述

(C)这是二十世纪初期日本人对世界地理的分类

(D)这是中国在二次大战后对新国家出现的叙述

【解析】:从题干中的法属亚洲、英属马来半岛、英属加拿大和黑暗大陆等名词来分析,其时代背景应在十九世纪末新帝国主义兴起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因为英法等国在新帝国主义兴起后,先后侵略亚洲各地,亚洲被殖民的情况一直要到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结束,亚洲各殖民地陆续独立,例如:马来西亚在1957年从英国独立,成立马来亚联邦,1962年易名为马来西亚;另外法国也在1954年撤离越南,所以(C)选项的时间背景最为合适。参见世界文化(历史篇)上册页104,第七章第一节之「欧洲霸权的衰落」、页106,「欧洲霸权的衰落」图7-8。

(D)37.某个宗教的信徒散布在欧洲许多国家,1930年时,波兰人口的10%属于该教派,捷克及俄罗斯亦有3%,奥地利及土耳其境内该教派信徒亦占总人口的6%。请问这是那一个教派?

(A)罗马公教 (B)东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解析】:依据题干的提示,信仰这种教派的人口在波兰占10%,在捷克与俄罗

斯占3%,在奥地利与土耳其占6%,从选项中来判断,罗马公教(天主教)不可能在传统的天主教国家奥地利只有6%的人口信仰;而东正教文化圈更是以俄罗斯(苏联)为中心国,所以俄罗斯不可能只有3%的人口信仰东正教;伊斯兰教文化圈中亦包含土耳其,所以土耳其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不只6%,所以最适合的答案只有犹太教。参见世界文化(历史篇)下册页85,第七章第三节「伊斯兰文化圈」图7-9、页89,第五节「东正教文化圈」图7-14。

(C)38.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何者较为适当?

(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

(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

(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

(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从题干中的「有想象力但不稳定」、「天真而喜欢喊口号」、「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得知,这些句子都是历史家的描述,所以属于历史学者根据历史事实所做出的「历史解释」。读者面对「历史解释」时,必须抱持着姑且听之的态度,因为史家提出历史解释时,就包含着自己本身的立场,而无法完全绝对的客观,更无法以一个唯一的价值标准来判断谁的历史解释是客观的、可以采信的,谁的历史解释是主观的、不可以采信的,所以读者面对这些历史解释时,最好将其当成是理解当时历史的参考。而认为历史解释无法绝对客观主要与二十世纪之后真理观的衰落,以及1980年代后现代主义盛行有关,人文学界虽然力求精确而客观,可是其所追求的客观真实却遭到极大的质疑。参见世界文化(历史篇)下册页60,第五章第三节「当代学术与理性的危机」、页70,第六章第一节之「二十世纪后期的文艺思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