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评论】袁崇焕五年是否能够恢复辽东故土问题的探讨 -- 温相

共:💬13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史书看

1、崇祯元年四月,命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所司敦促上道。七月,崇焕入都,先奏陈兵事,帝召见平台,慰劳甚至,咨以方略。对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帝曰:“复辽,朕不吝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崇焕顿首谢。帝退少憩,给事中许誉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焕言:“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誉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对。异日按期责效,奈何?”崇焕怃然自失。袁知道自己话说得满了。

2、(袁)奏言:“东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臣安敢辞难。但五年内,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克有济。”帝为饬四部臣,如其言。(袁)又奏言:‘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帝起立倾听,谕之曰:“卿无疑虑,朕自有主持。’大学士刘鸿训等请收还之臣、桂尚方剑,以赐崇焕,假之便宜。帝悉从之,赐崇焕酒馔而出。”这是袁为自己准备后路了,可惜崇祯平边心切,根本未考虑袁的计划是否有可行性,一味加注。袁已无退路了。

3、“议战守,自崇焕始。”“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及奏报,优旨许之,后以为非计,频旨戒谕。”这不是很奇怪吗?他立了军令状,“五年平辽”,但他却在没有得到朝廷许可的情况下,试探与满清和议的可能性,甚至与皇太极私通书信,这难道仅仅是为了争取时间吗?袁一再重申:“恢复之计,不外臣昔年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之说。不正说明他感受到满清强大的军事压力吗?

最后再来谈谈崇祯为什么杀袁?罪名是“谋叛”。当时的满朝大臣都知道袁很冤,也有各样的营救,但最终讲白了就是崇祯要袁死。从袁被捕入狱到被杀,历时大半年时间,如果仅仅是反间的话,也太小瞧崇祯了吧。最大的可能就是崇祯已经明白了:所谓五年平辽根本就是袁妄言欺君!否则怎么解释袁被杀呢?

再强调一点:崇祯所指的平辽是指击溃满清政权,或者至少重创清军,使满清不再能为祸北方(当然这不切实际)。所以尽管皇太极是绕道进军北京的,但在崇祯看来,依然是袁失职的责任。袁没有能给满清施加足够大的军事压力,战争主动权依然在满清手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