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评论】袁崇焕五年是否能够恢复辽东故土问题的探讨 -- 温相

共:💬13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次回复

下午回复了一次,结果没发上去,只好重写,简单了一点,以后有机会再写个全面一点的。

1、明军的野战能力经袁训练之后有所增强,但宁远宁锦战役胜利决定性因素是战术运用对头。我侧重强调战术,你强调野战能力,这点不争论了。

2、首都保卫战中那场战斗,袁自己曾说过:他宁愿打不胜这场仗(原文暂时没有,以后有空的时候再找)。但这只是一场战斗,满清也没有受到多大损失,更不用说以后还多次屡挫明军了。

3、我认为:袁立军令状是为自己争取一个机会。如果他不这样说,他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你也说:“我个人好像从来没见过任何人说过,袁崇焕如果不死就一定能成功。我本人所不赞同的只是认为袁崇焕自己对五年之期毫无信心,甚至只是想“走着看”的说法。袁崇焕敢立军令状,证明他对五年之期有相当的信心和完全的决心。至于决心和信心不代表必胜这点谁都知道,但以结局的不可预知性来否定决心和信心同样并不恰当。”那我们就没有什么可争论的,我认为袁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能完成“五年平辽”。你认为“袁有相当的信心,但也不一定能成功”。我强调结果,你强调过程但也不否认结果。

4、明军在宁远宁锦大捷后,看上去有机会转入战略相持阶段,但这个过程无疑是漫长的,能否很快转入战略进攻,战略攻势能否取得效果,历史没有给机会。

5、农民起义对明朝的影响主要是战略上和经济上的,战略上,明朝被迫在内部不稳定的情况下对外作战,应该说是非常困难的。农民军战斗力不强是事实,但农民起义的流窜性质使明军只能一次次重创,却无法平息,明军始终有一部分军力被牵扯。在明军始终无法在东北对满清形成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能说影响不大吗?洪承畴及他所率领的明军始终被起义军牵制而不能参加到东北对满清的战争中,难道不更说明了这点吗?至于经济上的影响就更不用提了,本来钱就不够用,还得分两头开销,怎么够?还有,洪承畴被俘和这也是有关的,洪不愿出兵,但被逼出兵,为什么?除了朝廷急于求成之外,经济上耗不起也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因素吧。如果国内能安定一些,倾大明之力于东北一域,我倒认为明朝是有机会的。

6、关于“平辽不应该也不能只是简单地看作是击溃满清政权,而是解决整个北面防御的问题,涉及到东北、蒙古、朝鲜”,就更是后话了。是我假设大明先解决好内部问题后,腾出手来解决满清问题时崇祯应该做的。再加一句:对“五年平辽”我们可能理解不一样,你可能是指收复领土,我个人以为还应该包括击溃满清主力,使其不能再为祸辽东,我以为崇祯也是这个意思。这是后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